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管行为直接影响着上市公司的股价水平,近几年来,随着创业板的不断壮大和市场热度的上升,高管逢高减持股票的行为也愈加频繁,所涉市值大幅度上升。本文正是基于此现象,对高管减持的动机以及减持行为带来的市场反应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2.
传统上,员工持股计划被认为是加强员工激励的手段.本文以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为研究场景,从新的视角揭示了控股股东推出员工持股计划的复杂动机.研究发现,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上市公司更有可能推出员工持股计划.由于在股权质押情境下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动机复杂,员工持股计划未能很好地实现预期的激励效果.因而,员工持股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演变为在加强员工激励的"公共目标外衣"的掩护下,股权质押的控股股东用以提升股价、防范控制权转移风险的策略性手段.本文的讨论为监管当局和资本市场规范上市公司推出员工持股计划行为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提供新的思考方向和政策视角.  相似文献   

3.
陈效东 《财贸经济》2017,(12):127-144
如何优化人力资本激励制度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公司治理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本文关注2006-2015年实施核心员工持股计划和股权激励计划的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通过对比核心员工持股与高管人员股权激励,试图回答这两种激励机制谁才是企业创新激励效应的主体.研究发现:核心员工持股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核心员工持股的创新激励效应显著高于高管人员的股权激励;相较于高管人员股权激励,核心员工持股通过缩小核心员工与高管人员之间的薪酬差距,降低了高管人员与核心员工之间的代理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上述研究不仅有助于从理论上寻找企业创新能力的源泉,也为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推广实施核心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制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吸引人才,稳住企业的人力资源,企业会采用各种激励办法,其中就包括员工持股计划.但是,员工持股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就会给企业带来不少的麻烦.本文通过平安、剑南春两个案例具体分析员工持股计划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商》2016,(15)
员工持股计划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兴盛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员工持股计划,是指企业员工持有本企业股份,以此分享企业利益,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并有条件地退出的一种股权激励制度。本文分析了我国员工持股沿革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究其原因,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探讨如何建立我国的员工持股制度,展望我国即将重启的员工持股计划。  相似文献   

6.
员工持股计划是一种针对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自我国2014年重启员工持股计划以来,越来越多企业投入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大潮。本文从员工持股计划概述、实施动机及经济后果等这几个方面对员工持股计划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总结,以期为未来员工持股计划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制度的产生一方面有利于现代公司治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委托代理问题。高管掌握着企业大量的内部信息,出于个人经营业绩或者自身利益等原因,高管可能会进行股票增持或减持;或根据托宾Q理论,当公司股价被高估时,及市价高于其本身价值,上市公司高管可能抛售公司股票,将套现产生的利益用于其他投资。同时,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高管以及大股东能全面掌握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能比其他投资者拥有更多关于企业的信息,且其具有对公司的盈余进行管理的权力。上市公司高管在增持或减持过程中是否会产生盈余管理行为呢?如果高管进行盈余管理,增减持规模与盈余管理的程度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因此研究上市公司高管增减持对盈余管理影响的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向丽  池国华 《财贸研究》2019,30(1):99-110
选择2007—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数据为样本,采用迪博内部控制指数度量企业内部控制,实证考察企业内部控制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影响,并从产权性质和高管信息披露操纵倾向两个角度进行异质性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企业内部控制与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企业内部控制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负向影响存在单一门槛效应,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高于门槛值时,其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反之,影响并不显著;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相较于存在高管信息披露操纵倾向的企业,在不存在高管信息披露操纵倾向的企业,内部控制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负向影响更强。研究表明,企业内部控制能够"反向"治理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其是企业微观机制对宏观资本市场的治理典范。  相似文献   

9.
以往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常常忽略第一大股东在公司中的关联关系,对高管人员的所有者角色和经营者角色也不加区分。本文重新定义所有权集中度和经营者持股对应的衡量指标,以"第一大利益集体持股比例"代替"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狭义内部人持股比例"代替"全体高管持股比例",使用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发现拟合效果更佳。回归结果显示,所有权集中度与绩效负相关、经营者持股与绩效呈"正U形"关系。这表明对目前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来说,股权激励计划并不总是有效的。将数据进一步分组并估计后发现,经营者持股比例与绩效的"正U形"关系仅体现在非绝对控股的公司中,绝对控股公司的经营者持股比例与绩效无关。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营环境的变化,国有企业内部国有股一支独大的模式越来越不适应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传统激励模式亟待升级。员工持股计划自面世以来,在刺激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主动参与公司管理意识、缓解员工与股东矛盾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其通过促进员工与公司利益共同体的建立有效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国有企业优化治理模式、推动体制改革奠定基础。本文从直接与间接两个角度分析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效应,在此基础上对提升员工持股计划效率的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上市公司高管大幅减持甚至是离职减持的现象出发,反思目前的股权激励实践。分析股权激励持股高管大幅减持对公司发展产生的危害,探究此类股权激励失败的原因。最后,本文从建立健全内外部股权激励约束机制和完善市场有效性及理性的角度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大非”减持的市场反应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出现了非流通股减持的问题。采用事件研究法,对2007年3月31日前发生"大非"减持的78家公司减持公告日前后5天的市场反应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影响市场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大非"减持会产生显著的正市场反应,给股价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运用2009-2012年间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高管减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中确实存在以配合高管减持为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减持事件加大了公司正向盈余管理的概率;高管减持幅度越大,公司正向盈余管理的程度也越强;进一步区分高管与董事长两职合一情况后发现,两职合一的上市公司较两职分离的上市公司,其盈余管理的程度更强。  相似文献   

14.
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的密集减持套现行为引发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和忧虑,但目前财务学领域关于高管减持的经验研究还很缺乏。本文以2012~2014年间创业板发生高管减持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高管减持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在减持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减持越多,盈余管理的程度越大;当高管减持行为发生时,第一大股东未能起到抑制高管减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尹一妍 《浙商》2007,(6):84-86
股权激励制度对中国企业来说仍是一个新事物。与员工持股相比,股权激励主要是对公司高管的长期性激励制度。以下两个案例中介绍的股权激励模式,希望能给正打算进行股权激励计划的企业以参考和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张利荣 《致富时代》2011,(3):124-125
员工持股制度作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企业的凝聚力的一种手段,近来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关注。实行员工持股,使职工不仅有按劳分配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还能获得资本增值所带来的利益。对于加强职工的主任公意识,留住公司骨干人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公司制度的改革过程中,员工持股还能有效弥补投资主体缺位所带来的监督弱化,内部人控制严重问题。员工持股计划(EmpLoyee Stock Owrlership Pjms,简称ESOP)在我国的实践是从90年代初期开始的,时间不长。但是,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实行ESOP是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途径,对理顺利益关系,形成以广大职工作为利益主体的新机制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传统的中国国有企业而言,ESOP往往还与国民经济的战略性退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成股份制改造联系在一起,从而使ESOP变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创业板高管减持事件频繁发生,高管减持对创业板所造成的影响成为广大投资者非常关注的问题。公司高管通过减持获得了巨额收益,却将风险转移给了其它投资者,严重损害公众利益。本文选取2011年间发生高管减持的10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选取19个反映公司绩效的财务指标,采用配对 T检验考察高管减持前后公司业绩各指标发生的变化,并对高管减持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高管减持后公司业绩明显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朱明园 《商业会计》2015,(14):39-41
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造成委托代理矛盾的根源,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持有本公司股票能够有效缓解这一利益冲突。但是高管持有股票又会给其利用内幕消息谋取私人利益提供可能。在一定时机增持或减持公司股票可能会向外部投资者传递一定信号,使股价回到正常水平,有效提升公司价值,也有可能是出于私人目的获取超额收益。本文试图以中利科技(002309.SZ)近期发生的高管增持为例,解析这一行为背后的时机选择及其可能存在的多重动机,以期对完善高管薪酬激励契约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内部人”或“自己人”是本土组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非正式身份划定。然而,“内部人”这种特殊身份往往因为其所蕴含的角色期待,而面临如何行使这一角色的尴尬。一方面,“内部人”跟组织和领导有了不同于“外部人”的关系,而对这一身份倍加珍视,并对组织形成了较为强烈的情感依附;另一方面,本土组织对“内部人”的角色要求达成了长久的共识,内部人必须付出更多以维护这一特殊身份,内部人的责任更大。针对上述现象,文章从角色认同和自我归类理论出发分析,内部人所表现出的员工创新行为究竟是“真有之情”还是“应有之情”在驱使,或是二者兼而有之。文章的基本假设是,“内部人”做出创新行为一个可能的选择不是简单地依靠情感,而是同时“无奈地”通过承担义务的方式来进行创新行为,这一组合机制是其面对自身身份以及身份本身蕴含的角色期望而构建的一种行为选择。这一研究从过去主要关注员工创新行为如何激发,转向对员工情感动机和义务动机组合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的研究。这一研究模型将内部人身份、情感承诺、感知义务与员工创新行为结合起来,拓展和深化了员工创新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上市公司大股东和高管频繁减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部分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董事监高管往往会依据内部消息间接地操控公司股价从而进行频繁减持以获取超额收益,这种行为会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并对公司的中小股东造成负面影响.本文通过獐子岛股份的案例分析揭示其大股东和高管利用信息优势,操纵市场同时规避损失的行为,并对此提出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