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低碳经济中的“碳锁定”问题与“碳解锁”治理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我国一直致力于发展低碳经济,但是经济发展中的高碳化特征仍很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已经逐渐出现“碳锁定”问题。“碳锁定”源自技术锁定、组织锁定、产业锁定、制度锁定、社会锁定等,且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相互强化、共同演化,形成了具有超稳定性的碳基技术—经济—社会系统。打破“碳锁定”,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建立“碳解锁”治理体系。该体系应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多元主体参与,其中政府扮演着政策制定者、推动者、监督者和协调者的角色;二是系统性,即建立纵向政策和横向政策交错形成的政策网络;三是演化性,即通过选择性环境管理、战略缝隙管理和系统转型管理等推动宏观社会环境、碳基技术系统与缝隙创新的共同演化。  相似文献   

2.
"碳锁定"是阻碍低碳技术扩散和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制度因素是碳锁定形成的重要导因,因此从制度层面解释碳锁定的形成机理有助于探寻碳解锁的根本路径。文章从行动者网络、规则体系和社会嵌入三个方面分析"碳锁定"的制度化机理。研究表明:碳基技术体制的行动者群体内部的趋同压力,以及不同技术行动者群体之间的协调压力可能阻碍碳基技术的低碳化替代;规则体系是碳基技术体制最"深层次的结构",会对碳基技术经济实践产生认知性锁定效应;"社会嵌入"机制会导致碳基技术体制与其相互嵌套的社会系统产生互补性,进而强化"碳锁定"。  相似文献   

3.
"碳锁定"是碳基技术体制通过市场化、制度化和社会嵌入三个阶段形成的,由技术锁定、系统锁定、制度锁定和社会锁定相互强化的超稳定结构,所以实现"碳解锁"需要社会技术景观对碳基技术体制产生冲击。在对社会技术景观的内涵和五种变化类型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划分了碳基技术体制演化的四种理想模式,并通过热电涡轮机和氯氟烃技术两个案例,论证了强化"碳锁定"的体制再生产模式,以及体制转向、体制演替和体制替代三种"碳解锁"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双碳”目标为背景,以碳效率作为评价指标,选取产业转移这一研究视角,探究省际产业转移过程中驱动提升碳效率的路径选择,旨在为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优化思路与方向。在运用两阶段指数分解法得到碳效率驱动效应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中国省际产业转移影响碳效率的方向、路径及其空间特征。结果表明:当前中国省际产业转移对碳效率的影响处于抑制阶段,但工业企业转出有利于碳效率的提升;这一影响主要通过要素替代和技术进步效应路径实现,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对关联省市的碳效率产生同向影响。基于此,提出推动跨区域碳排放治理联动、鼓励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和完善生产要素的配套保障机制等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韦东远 《新经济导刊》2023,(Z2):125-13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强调“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积极稳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当前,以电动飞机为主导的颠覆性技术将变革传统飞机创新发展路径及模式,加速航空运输业电气化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本报告通过深入分析国外典型国家电动飞机发展的战略动向,以及我国与领先国家之间的差距,获得一些启示,为我国航空运输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全国大范围城市频繁持续遭遇雾霾天气日益引发社会对碳锁定的广泛关注,识别碳锁定风险并提出有效的碳解锁路径,对于提升城镇化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碳锁定诱发机制的基础上,首先对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碳锁定的风险进行量化,其次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和Bootstrap-DEA方法纠偏测算碳排放约束下城市投入产出综合效率,最后采取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城市碳锁定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投入产出综合效率与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且有效化解了碳锁定风险,市场化改革降低碳锁定风险的贡献小于生产技术进步,人口密度和第二产业比重对碳锁定风险无显著影响,城镇化率显著加剧了碳锁定风险.提高城市投入产出综合效率、深化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化改革和保持合理的城镇化速度,均有利于实现城镇化的低碳解锁.  相似文献   

7.
刘媛 《经济师》2023,(5):111-113
“双碳”目标是新时期乃至今后长期低碳转型发展的战略方向,也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绿色金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加快推进绿色金融与双碳目标的契合进程,以实现“双碳”为目标,以人民健康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以政策体系为支撑,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完善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新型方式,优化绿色金融资金的投资结构,建立绿色金融体系高质量发展路径。文章结合钻石模型分析得出我国绿色金融产业在绿色信息披露制度、绿色标准体系、绿色金融产品结构、绿色主体合作意识以及碳市场上还存在一定缺陷,为实现低碳目标促进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应当制定统一的绿色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绿色信息披露制度,提升应对外部环境风险能力。强化生产要素投入,加大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完善碳市场监管机制,构建“一带一路”绿色金融体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系统安全。  相似文献   

8.
碳市场是实现气候目标的关键政策工具,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选择。在全国碳市场与试点碳市场并行阶段,地方应抓住机遇、善用优势、补齐短板、多措并举,积极打造全国碳市场核心枢纽。本文研判我国建设全国碳市场核心枢纽的形势与意义,对全国碳市场核心枢纽的概念与内涵进行界定,并深入分析地方建设全国碳市场核心枢纽的问题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地方建设全国碳市场核心枢纽的对策建议,包括深化试点顶层设计,重塑碳市场流动性;完善碳市场价格形成和调控机制,加快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碳定价中心;丰富交易产品,加快标准制定并强化服务功能,推动全国碳金融中心建设;引育结合,加快构建碳交易完整产业生态链和服务网络;加强协同,完善工作机制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9.
金融业要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碳金融”是必经之路。碳金融创新渐成市场新宠,碳金融交易市场日益成为低碳经济制高点。中国碳金融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应积极发展碳金融,获得主动权:要积极制定碳金融发展的战略规划;要健全碳金融监管和法律框架,规范碳金融发展;要培育碳金融创新机制;发展多种碳金融工具;改进碳金融中介服务;完善碳金融,促进碳金融开展;要构建交易平台,统一碳金融市场;要积极推动碳交易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化进程;等等。  相似文献   

10.
〖JP2〗低碳产业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载体。在分析低碳产业技术经济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碳排放技术特征,将低碳产业分为具有能源替代技术特征、天然具有低碳排放特征和促使高碳产业低碳化发展等3类产业。根据碳素流变化特征,〖JP3〗将低碳产业分为碳存储产业、碳汇产业、碳替代产业、碳循环产业和低碳化产业5类。根据产业碳排放量和产业增加值指标选择低碳产业组合,满足成本最小化和碳排放量最小化的双重技术经济约束,并参考碳排放产出弹性,规划不同产业实现低碳发展的最佳升级路径。〖JP〗  相似文献   

11.
创新战略有利于企业构建新的价值链,模仿战略是对市场已有价值链的补充,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创新战略,对模仿战略关注不足,实践中很多新创企业通过模仿战略实现创业成功。特别地,中国转型环境下制度不完善造成的不良竞争环境会制约创新战略,促进模仿战略。然而,实践中这两种战略对新创企业均存在积极影响,选择创新战略还是模仿战略事关新创企业创业成败。考察技术、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特征,剖析不同技术和市场环境下不良竞争对创新战略和模仿战略的调节作用。利用153份新创企业样本研究发现:创新战略和模仿战略均有利于竞争优势,但不同环境特征下作用效果存在差异。不良竞争对模仿战略的影响与技术、市场环境特征不相关;对创新战略的影响与技术、市场环境特征相关。创新战略和模仿战略并不存在孰优孰劣,是一定约束条件下新创企业战略决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从创新数量转移到创新质量上来。聚焦技术创新过程中形成的技术锁定效应,运用DEA-SBM测度技术锁定效应并分析其发展趋势,检验技术锁定效应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寻找解锁技术锁定负效应的调节机制。研究发现:技术锁定效应显著抑制创新绩效提升,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技术创新模式中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对技术锁定负效应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且自主创新投入可以深度缓解技术锁定对创新绩效的消极影响;消化吸收能力在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之间发挥创新路径枢纽作用,表现为创新模式一体化的调节作用可以显著缓解技术锁定负效应。另外,异质性检验结果发现,创新能力不同未造成明显的技术锁定效应差异。研究结论对于积极调控我国技术锁定效应、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碳交易是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市场化工具,交易价格和市场规模能够反映碳交易实施状况,是影响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从碳交易价格和市场规模切入,基于2008—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评估碳交易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并考察异质性技术创新模式的传导路径。结果表明,提高碳交易价格和扩大市场规模均能显著提升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表明,碳交易价格和市场规模能够推动自主创新、减少技术改造投入,进而影响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技术引进并非有效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自主创新对技术改造存在挤出效应。研究结论对完善碳交易制度顶层设计、精准制定技术创新配套政策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效应市场,技术创新对企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网络效应的作用,需求曲线发生改变,使市场均衡表现出"赢者通吃"的特征。这意味着,如果一项新技术的用户规模达不到临界容量,正反馈效应的存在将会使该技术被市场所抛弃。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的分析结果都表明,用户为了避免网络规模减小带来的效用损失,对新技术的采用往往采取观望态度,这将导致新技术难以达到最小网络规模要求的临界容量,也就无法取代旧技术的统治地位。为了加快新技术的扩散速度并成功战胜旧技术,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应采取有效的技术创新策略:一是要采取合适的技术兼容策略;二是要鼓励和授权其他厂商使用自己的技术标准;三是要吸引辅助配套厂商共同进行技术研发。  相似文献   

15.
软件"标准锁定"竞争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万山 《当代财经》2005,(10):57-61
运用博弈论,本文首先分析软件“标准锁定”竞争中双方所采取的“新标准策略”,指出新标准之争的核心是创新度之争;然后分析“标准锁定”竞争中的“兼容策略”,得出在位的厂商一般不会采取兼容策略,小企业要比大企业更具实现兼容策略动力等结论。  相似文献   

16.
多层次视角(Multi-level perspective,MLP)是将演化经济学与技术研究相结合分析新技术市场化问题的工具。基于MLP分析绿色技术创新过程阶段划分,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模糊德尔菲法和模糊一致偏好关系对创新阶段进行识别。最后,以3D打印技术为例,验证基于MLP的绿色技术创新过程研究的科学性。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过程可以划分为技术生态位、技术政体和社会技术地景3个阶段;技术政体可以分为技术政体的引入、构建和成熟3个时期。  相似文献   

17.
非连续性技术变革给在位企业带来巨大挑战,要求在位企业克服新技术研发困难和自身潜在惰性进行积极响应,在与新进入企业市场竞争中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化解熊彼特提出的破坏性创新威胁。整合社会网络理论、知识管理理论及创新管理理论,以65家汽车综合型整车在位制造企业为样本,通过搭建发明家桥、合作研发桥、混合技术桥等3个维度的技术代际桥,探讨在位企业如何在维持两代技术阶段性平衡的前提下提高新技术创新绩效。结果发现:发明家桥与企业新技术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合作研发桥和混合技术桥对企业新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旧技术创新绩效负向调节发明家桥与新技术创新绩效的倒U型关系。研究旨在为在位企业应对非连续性技术变革,提高新技术创新绩效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战略生态位管理的3阶段模型和5阶段模型为理论假设基础,以北京市住宅产业化创新应用为案例,通过扎根研究,探讨了政府、研究机构以及产业链上各企业如何通过创新生态系统为包容性创新构建技术生态位的保护性空间,并最终形成市场生态位。通过3层编码分析,梳理了战略生态位管理过程,并建立了包含6个核心要素的战略生态位管理模型,并将北京市住宅产业化技术创新的战略生态位管理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包容性与技术相结合、建立社会网络、市场生态位和嵌入式关系形成。  相似文献   

19.
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迅猛发展、国际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一国科技战略与政策愈来愈明显地表达出国家竞争战略的意志。同为金砖五国中的两支重要力量,中国与印度两国的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一直备受关注。以印度《2013科学、技术和创新政策》与中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为例,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二者异同点,发现其均是全球科技产业变革的产物,且将科学技术产业化和人力资源建设作为政策的核心内容;但在发展程度上中国的科技创新政策总体领先于印度,而印度的包容性创新理念也值得中国借鉴。最后,有针对性地从民生建设、人才培养、产业集聚等方面提出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多年技术创新实践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战略的现实源头。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技术创新实践的阶段划分,展现其中“技术驱动”发展到“市场驱动”再突破到“创新驱动”的发展轨迹,提炼出我国技术创新发展背后隐藏的规律,为双创战略找到理论与现实支撑,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