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产业创新传导关联和技术传导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的发展是由创新源产业直接或间接带动的。各产业创新活动无法孤立开展,因此在不同产业间识别产业关联关系显得非常重要。在有效的关联路径识别中确定技术传导的相关系数:产业间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度系数,继而从量化的角度确认区域产业间传导方式,并试图解释以上问题,得出相关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
于维洋 《经济论坛》2004,(18):35-35
一、区域产业复合系统关联关系研究的意义 1.研究区域产业复合系统关联关系是经济决策的基础。在研究区域产业复合系统结构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从质的层面揭示区域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发展变化的规律及其影响程度;而且也应从量的层面考察区域各产业部门间技术经济联系。因此区域产业复合系统关联分析将为我们更加客观地了解经济系统内部产业结构状况,进而采取更加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理清产业链与创新链的链接模式,发挥产业间技术进步协同效应,全面提升产业链水平,不断丰富经济整体技术内涵并提升创新能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利用创新货币外部性理论,提出纵向市场机制具有知识、产品价格非均衡信息的传递功能,通过替代效应、结构效应引致上下游关联产业在创新知识利用与创新方向选择上的联系,进而形成产业间技术进步协同效应。使用我国2005—2017年6期投入产出表以及其它相关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得到:①当前我国纵向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产业间技术进步协同作用显著,并表现为下游—上游协同效应;②由技术进步的细分项看,上游—下游前向联系产生了显著技术改进协同效应,下游—上游后向联系则产生了显著技术效率提升协同效应,分别通过替代效应与结构效应实现技术进步协同。据此,我国在实施区域性或宏观创新科技政策时,需关注新兴产业与既有产业的有效关联,通过引入新兴产业创新生产方式实现区域内关联产业的生产结构效应,并通过加速高精尖知识流动实现区域内关联产业的创新替代效应,构建优势技术产业集群,避免在产业技术发展上出现“孤岛效应”。  相似文献   

4.
张思  何郁冰  周子琰 《技术经济》2023,42(11):47-61
技术多元化是高技术产业持续创新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探讨其中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价值。在回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高技术产业技术多元化对持续创新的影响效应、外部技术获取与改造和技术多元化模式调节效应的基本假设,并利用中国高技术产业1998—202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高技术产业技术多元化对持续创新(技术和产品)的促进作用具有门槛效应,存在“最优区间”;②外部技术获取与改造正向调节高技术产业技术多元化和持续创新的关系;③基于技术间知识关联和核心技术能力两个维度,可将高技术产业技术多元化划分为高关联-强核心、低关联-强核心、低关联-弱核心和高关联-弱核心四种模式;④不同模式的技术多元化对高技术产业持续创新的促进效应存在差异性,“高关联-强核心”型技术多元化更有利于技术持续创新提升,“低关联-强核心”型技术多元化则更有利于产品持续创新提升,“低关联-弱核心”型技术多元化对持续创新的促进效应最弱。  相似文献   

5.
结合产业共性技术相关理论与技术扩散模型,以政府作用为调节变量,构建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三阶段仿真模型,对产业共性技术扩散三阶段演化特征进行探讨,借助Matlab平台对主体采纳行为和共性技术扩散速度进行仿真,并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扩散为例对仿真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共性技术扩散先后经历了权威决策、二次创新以及附随扩散3个阶段;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企业采纳比例遵循“S”型曲线规律,而产业共性技术扩散速度出现了“上升-下降-再上升”的“N”型走势;直接采纳二次研发成果的企业,对产业共性技术扩散影响较大;政府在整个产业共性技术扩散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在扩散不同阶段政府介入方式与程度会有所差异;二次创新投入比例与成功率影响产业共性技术扩散规模和速度;只有将产业共性技术转化成专有技术或新产品,才能实现共性技术有效扩散。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中的技术溢出具有促进技术转移和诱发技术模仿的正、负两面效应,无节制的技术模仿将导致产业集群内部的核心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同时出现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本文基于集群企业的组织间关系构建了集群网络的持续创新模型,以大连保税区汽车产业集群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探索产业集群技术溢出正向利用机制生成的基本规律和主要途径。研究认为,组织间学习和网络能力在产业集群有效技术溢出的正向利用过程中各自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克服技术模仿等造成创新集群动力缺失的关键在于形成核心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协同创新态势。本文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了深入讨论,尤其针对如何有效减少技术模仿等负效应的产业集群发展难题,分别从集群企业长期收益与短期收益的取舍、破解集群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以及平衡集群中的竞合关系这三个方面,为管理实践和政策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丰田汽车技术追赶主要分为技术引进阶段、模仿创新阶段、自主研发阶段和技术超越阶段。通过对日本丰田汽车各阶段的特点进行研究,得出日本丰田汽车技术实现超越的成功经验和主要特征:丰田汽车实现追赶是既包括市场占有率追赶又包括技术追赶,是一种复合模式,又是自主创新与网络创新相结合的模式;在丰田汽车实现技术超越的过程中,其战略和模式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体现出丰田汽车良好的动态能力。  相似文献   

8.
徐爽  刘春学  陈凯  李敏  焦阳 《技术经济》2020,39(3):111-118
技术进步在产业演进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产业演进的根本动力。通过建立时变参数生产函数模型,设定状态方程和量测方程,利用卡尔曼滤波法求解出每年各技术指标的具体数值,再根据产业技术视角下产业演进的判定标准,对中国锡产业所处的演进阶段及分界点做出近似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指标变化可用来识别锡产业演进阶段;中国锡产业目前表现出衰退期特征;锡产业演进规律受到产业性质的制约。根据锡产业表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和其内在的演进规律,有利于政府部门制定战略性资源型产业发展规划,为产业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新旧技术竞争过程中,传统企业会适时调整研发策略,以应对新技术进步对传统技术造成的冲击。然而,新技术对传统技术的影响究竟表现为创新替代效应还是创新互补效应,至今依然没有得到确切结论。以汽车产业为研究对象,比较传统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两种新旧技术的发展路径,并结合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提出汽车产业的三阶段演化模型。进一步基于1995—2021年省级专利数据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从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两个维度实证检验各阶段电动汽车技术进步对传统汽车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动汽车产业的范式导入期(1995—2008年),新技术通过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两方面促进传统技术发展;在电动汽车产业的范式构建期(2009—2021年),新技术依然对传统技术有显著推动作用,但仅通过工艺创新促进传统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0.
建设传感器-物联网是高端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融合的重要结合点。物联网作为未来一项重要新兴高新技术产业,我国已将其提升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层面。从产业技术链的视角,以无锡市为例,分析了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藉此提出发展策略: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与推动作用,不断提高产业的技术标准;通过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等不同层面的共同创新协同,形成完整性的产业价值链和产业技术链系统;重视技术应用推广,加强技术链拉伸与融合;通过链内升级、链间升级、跨链升级等路径,不断实现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产业创新过程与一般高新技术产业相比有其特殊之处,且创新环境在不同创新阶段影响不同,然而既有文献对此关注较少。将创新过程分解为技术研发和市场转化两个阶段,运用面板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2011—2016年中国各省份及经济区域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并实证检验了创新环境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在两阶段均处于较低水平,且都具有明显的时间趋势,技术研发阶段效率逐年递减,市场转化阶段效率逐年递增;区域产业规模对技术研发阶段效率影响不显著,但对市场转化阶段效率影响非常显著,呈倒U型关系;区域研发资源和区域研发环境正向影响技术研发阶段效率;区域经济资源对市场转化阶段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区域市场环境对市场转化阶段效率影响不显著;创新环境整体上促进了大部分经济区域技术研发阶段创新效率,但没有促进东部沿海和黄河中游地区创新效率;创新环境整体上促进了中国各经济区域的市场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技术创新离不开合理的技术来源选择,而选择技术来源必须考虑行业实际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技术创新。鉴于此,采用2003—2019年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按照技术水平进行分组回归,实证检验不同技术来源对不同技术水平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对以专利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且在高技术行业中的作用更突出;对于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实质性创新,自主研发仅在非高技术产业样本中存在创新激励作用,在高技术产业样本中,技术引进则发挥显著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不同技术来源对技术创新经济效益的影响发现,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会抑制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增长,而技术改造和自主研发会促进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增长,且其作用效果在低技术行业中更为显著。结论可为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针对性选择技术来源、优化技术创新策略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绿色创新兼具绿色和创新双重属性,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2004—2020年我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采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模型测度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并从空间视角探讨高技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产业协同集聚对本地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非线性特征,现阶段具有显著促进效应,对地理邻近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具有不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2)分样本回归结果表明,不论在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当前产业协同集聚均显著促进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水平提升;(3)产业协同集聚通过人力资本流动和协同创新间接驱动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水平提升;(4)制度环境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不仅能强化产业协同集聚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还能有效抑制产业协同集聚负外部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首先,将技术创新划分为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两阶段,应用CES生产函数分阶段推导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的数理关系。其次,根据污染排放强度将中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划分为重度污染型、中度污染型及轻度污染型3种类型,以2003-2012年行业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分阶段分行业的计量回归模型进行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实证检验。数理推导证明: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在数理上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实证检验发现:①环境规制对中国制造业技术研发专利成果和技术转化新产品生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波特假说在制造业整体上得到验证;②环境规制对中度污染行业、轻度污染行业的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重度污染行业的影响并不显著,波特假说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最后,针对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影响的阶段性和行业异质性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技术产业是推动区域创新的重要增长极,其创新效率直接影响区域创新发展。基于价值链视角,以2009—2017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市、区)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分析各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研发效率、技术转化效率,并采用Tobit模型验证不同因素对不同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市、区)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态势良好,区域创新效率差异正逐步缩小,技术研发效率明显高于技术转化效率。在创新过程中,劳动者素质、技术积累是提高技术研发效率的关键因素,企业自主创新、政府支持、企业规模扩张能够显著提高技术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6.
科创型特色小镇作为我国推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部署,对当地创新创业发挥着重要作用。拥有核心企业主导的创新网络的科创型特色小镇,具有更强的发展动力。因此,探索核心企业网络能力、创新网络与科创型特色小镇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运用案例研究方法,以杭州云栖小镇为例展开研究,结果发现:①创新网络演化阶段可以划分为差距清晰化阶段、提升探索阶段和成熟规范化阶段;②核心企业网络能力对创新网络演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在创新网络演化不同阶段存在差异性;③核心企业网络能力、创新网络和科创型特色小镇产业发展存在协同演化。  相似文献   

17.
运用SPSS软件,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在技术研发阶段和技术成果转化阶段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两阶段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高低趋势基本一致。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在两阶段技术创新能力均最高,而办公设备制造业、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业、航天器制造业在两阶段的技术创新能力均最低。提高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在技术研发阶段应加大创新投入,提高产业创新产出,从而保证技术成果转化阶段研发成果供给。另外,还应加强技术成果转化阶段的经费投入和创新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8.
高技术企业在生产链中的位置差异决定技术创新模式差异,而技术并购作为主要外源性创新资源渠道,对于生产链上不同位置高技术企业的影响不同。从微观层面研究高技术制造企业生产链位置与技术并购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处于较高生产链位置的主并企业能够通过技术并购促进创新绩效提升,技术基础宽度在其中起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非跨界技术并购且主并企业位于东部地区的技术并购事件中,上述关系更加显著。结论可丰富企业生产链位置研究,为处于不同生产链位置的高技术企业通过技术并购提高创新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制造企业作为人工智能创新战略的重要载体,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2015—2019年596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组织外部竞争和内部生产要素视角,通过构建个体固定效应非平衡面板模型,探讨人工智能创新驱动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创新能够有效推动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创新双元性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而行业竞争能够强化人工智能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地,不同子行业人工智能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人工智能创新能够促进高质量发展,而资本密集型企业人工智能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显著。结论不仅有助于揭示人工智能对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还可为企业制定人工智能创新战略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