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运用MaxDEA软件,采用CCR模型、BCC模型和影子价格分析构成组合DEA模型,对装备制造业技术协同创新绩效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重要影响因素——政府作用力进行MATLAB仿真,按照政府作用力仿真结果,将装备制造业及各子行业分为综合作用力-复杂成长型、政策激励力-平稳成长型、政府支持力-波动成长型3种类型。最后根据绩效评价和仿真结果分别提出针对装备制造业及各子行业发展,以及进一步加强政府作用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力的决定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该文通过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影响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因素与产业创新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政府研发资金投入对产业创新始终存在积极影响;而企业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投入、新增资本投入对产业创新的影响长短期不同,综合看企业的科技投入效果并不确定;国内市场竞争对产业创新不仅没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反而抑制了产业创新;国外竞争短期内刺激了产业创新,但长期中仍对国内创新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是实现国家重大战略、提升区域和产业品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有效运行的基础是协同创新平台构建。本文分析了协同创新主体联结方式演化特征;基于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内涵,描述了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平台的功能;设计了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平台服务系统各子系统及其平台组织结构;设计了平台运行机制。期望为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布局及其区域创新系统优化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孙丽文  曹璐 《技术经济》2017,36(7):48-55
以复杂系统理论为基础,认为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由产业创新环境、产业创新活动、生态环境和产业效益4个子系统构成,由此构建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的理论模型。采用离差最大化法和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中国制造业31个细分行业绿色创新系统的协同度及其各子系统的有序度进行计算。根据测度结果,提出促进制造业各行业绿色创新系统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述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内涵和特征以及我国装备制造业共性研发体系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官产学研”合作的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研发体制,明确了“官产学研”合作中各主体的角色,设计了合作联盟稳定运行的组织管理机构,以解决我国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严重供给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创新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装备制造业科研和生产基地,在全国的地位举足轻重,提高东北装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是落实国家装备制造业振兴计划的重要保证。本文分析了东北装备制造业创新的现状,提出要提高企业创新效率、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优化科技人才结构、完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理论上界定了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创新的内涵,并进行了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创新内容的维度分析,即技术维度与管理维度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管理维度提出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创新主要通过战略、组织、市场营销这3个方面的协同效应来实现。通过探讨保证与支撑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分析了在这种机制下,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创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旨在探寻技术体系高速膨胀和技术全球化进程加剧情况下,装备制造企业实施技术集成的有效模式。为此,对大连叉车有限责任公司基于国际化配套模式的技术集成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国际化配套的集成模式满足装备制造业的特点,有助于企业在保持自身技术创新和技术决策主动权的同时,高效整合全球创新资源,赢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的报告中明确提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举措,同时指出本世纪头二十年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历史任务。作为高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和产业载体,装备制造业担负着为小康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重任,大力发展和提升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目标的内在要求。在此背景下,客观评价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现状,深入剖析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障碍所在,并提出新形势下推进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的战略对策,对于提升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而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根本性和长远性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创新资源和知识流动性日益增强,装备制造业逐渐从企业内部独立研发转向协同创新,协同创新网络成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创新形式。以黑龙江1985-2017年专利合作数据为基础,对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网络演化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企业是最重要的创新主体,并呈现出“国退民进”特征,民营企业地位迅速提升,国有企业地位有所下降但仍占据关键节点,高校与科研院所参与创新数量较少但为重要的创新实践者和桥接者;②创新网络结构等级性明显,创新网络空间结构存在结构洞现象,高校、国有企业或主要城市占据结构洞位置;③城市尺度、省级尺度协同创新地位不断下降,国家尺度创新成为最重要的空间载体。因此,欠发达地区应拓展创新合作尺度和范围,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和技术守门员作用,构建有利于创新资源有序流动和创新主体合作的创新市场体系,建立创新发展共同体和产学研“创新三角”等。  相似文献   

11.
安德洪 《现代财经》2008,28(1):59-62
输变电设备制造产业是与电力工业密切相关的行业,受国民经济影响较大.本文以电力设备制造产业集群为例,阐述了基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组织模式和整合机制构建模式,为提高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扎根理论编码方法,根据37家苏州装备制造企业调研资料,分析提炼影响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12个因素。以苏州装备制造业数据为样本,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SFA)测算苏州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并分析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苏州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产业、环境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由促进变为抑制;集群创新有助于提升技术创新效率,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术创新多元化;市场因素推动了技术创新,但存在膨胀发展所伴随的未标化问题。苏州装备制造业应巩固集群技术创新优势,推动多元化技术创新;调控下游市场发展,促进上游企业技术创新自由化;推进“互联网+研发制造”深度融合,内外兼修提升技术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3.
基于自主创新与技术标准融合角度,依据协同学理论,从管理体制、监督体制以及市场推进体制3个系统出发,提出自主创新与技术标准融合协同机制总体框架,并运用协同学相关理论对自主创新与技术标准融合的协同机理、协同演化过程进行分析,进而探索自主创新与技术标准融合协同机制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4.
基于技术创新模式的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风电市场的发展为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有利条件。分析了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对该产业所采用的技术创新方法进行了分类,归结为模仿创新、合作创新和自主创新3种模式。基于此创新模式分类,绘制了我国主要风电设备整机制造企业的技术能力演变路线图,总结了技术创新模式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并指出模仿创新模式和合作创新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发展的需要,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只有在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的同时,通过自主创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开发更多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才能抓住发展机遇,走出困境,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7-2009年的统计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并运用改进的DEA评价模型,对我国装备制造业7大类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各行业技术创新效率普遍不高,对创新资源的利用不充分。改进的DEA方法不仅为较少决策单元的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提高装备制造业各大类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协同学和组织生态学等理论方法,在对高新技术产业与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两大产业互动、协同和融合3种协调发展模式及特征,并提出基于产业关联度、生态位重叠度和协调模式特征的产业协调发展模式测度和判定方法。以典型区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验证该思路和方法的可行性及科学性,揭示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律,并针对实证研究对象提出协调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区域装备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基础进行分析,研究其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并构建保证区域装备制造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形成机制;明确了区域装备制造业竞争优势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段婕  刘勇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20):122-126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的研究,从技术创新保障能力、创新资源投入能力、技术创新转化吸收能力、创新资源产出能力4个方面构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因子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以我国装备制造业行业7个子行业2009年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对其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定量评价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9.
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和“工业4.0”计划对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将产生重大影响。打造现代制造新体系应成为上海制造业创新转型的重点方向。针对上海制造业28个行业进行了行业创新破坏性特征和创新能力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上海制造业创新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对创新要素进行分类,阐述创新要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性,综述国内外创新要素有效供给相关研究。运用三维度分析框架,阐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阶段与创新动因。构建创新要素供给体系,通过分析供给体系中各种协同机制的作用方式及相互关系,设计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要素有效供给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