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政府支持合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三阶段博弈模型,基于政府视角研究了以企业研发投入最大化为目标的共性技术支持合同的最优设计问题,并分析了合同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足够多的政府预算是共性技术研发最优合同存在的前提,企业的最优研发投入随着政府预算的增加而增加,且其增长速度比政府支持投入的增长速度更快;企业的最优研发投入与共性技术市场化预期收益、企业及政府投入对共性技术研发成功的影响系数正相关,与双方单位投入成本系数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建立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外包博弈模型,从政府视角研究以共性技术产出最大化为目标的最优政府支持性研发外包合同,并对最优外包合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足够多的政府预算是共性技术政府支持性最优研发外包合同存在的前提,最优合同条款随政府预算的增大而增多,企业保留收益增大倒逼政府预算增加;企业最优知识技术投入与共性技术价值系数以及从研发中分享的收益份额正相关,与政府支付的固定研发费用负相关;政府最优知识技术投入与固定研发费用及单位投入成本系数负相关;企业最优投入与政府投入成本系数负相关,与政府投入对研发成功的贡献系数正相关,且企业最优投入随其研发能力的增强而加大。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政府预算、项目前景及支持性资源分配3个方面提出共性技术研发外包合同实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投资溢出的研发联盟政府补贴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虑研发存在投资溢出与技术风险,建立了合作研发博弈模型,研究了在政府研发投入补贴与产品补贴方式下,企业不同的研发和生产策略,通过理论和数值仿真,分析了不同补贴政策下的企业最优策略和相应的社会福利。研究表明,在溢出效应较大时,政府宜采用研发投入补贴来提高社会福利;当创新难度和技术风险较大时,政府宜采用产品补贴方式提高社会福利,但两种补贴方式都不能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共性技术特殊的技术范式决定共性技术创新和扩散面临的市场失灵和系统失灵比一般的技术创新更加严重,因而其生产和供给的制度安排也更加复杂。优势企业供给、集群企业技术联盟、共性技术平台供给和外部获取是产业集群共性技术供给最常见的四种方式。在不同的供给模式下,创新网络结构、主体功能和相应的制度设计都存在显著差异。根据有利于共性技术创新和扩散的六个效率标准判断,并不存在绝对占优的共性技术供给机制,最优的共性技术供给机制受产业集群市场结构和技术范式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产业共性技术对于各国产业的快速发展,巩固和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主要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政府对于本国产业共性技术发展的支持。美国共性技术的供给采取"企业+政府"的双主体投资机制;欧盟则通过欧洲框架计划、尤里卡计划等较松散的组织来联合欧洲各国的科研力量,为各成员国提供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日本和韩国政府对于本国产业共性技术的支持主要是通过国立研究机构(如,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来实现的。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共性技术的供给存在明显不足,因此,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成立综合性的或行业性的工业技术研究院,专门研究行业发展中重大的、关键性的共性技术,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共性技术研发具有公共品特性,所以政府必须在其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资源有限性决定了政府必须作出购买决策优先发展重要共性技术。基于现有文献和访谈资料,运用扎根理论从技术因素、政府因素和市场因素3个方面构建政府购买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决策影响因素模型,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政府在购买共性技术研发服务时要着重关注技术特性、资源投入和技术需求,发挥政府资源整合优势,积极引进人才,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调动社会资金支持,搭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确保共性技术研发服务需求与供给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7.
关于现实经济支持哪种类型的知识生产函数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知识生产函数的性质不同决定了经济发展特征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关于知识生产函数的基本设定,本文首先给出了一个扩张形式的知识生产函数,而后根据1998-2007年我国31个省份的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我国知识生产函数的性质.研究发现,相对于Romer(1990)类型的知识生产函数而言,我国现实经济更支持Jones(1995)类型的知识生产函数,这说明我国知识生产中没有规模效应(scale effect).在此基础上,根据Jones and Williams(1998)的方法,本文进一步估算了我国研发投资的回报率以及最优研发投资规模.研究发现,我国现实经济的研发投资回报率要高于资本投资的回报率,最优研发投资规模比实际研发投资规模更大.  相似文献   

8.
严成樑  周铭山  龚六堂 《经济学》2010,9(2):1051-1070
关于现实经济支持哪种类型的知识生产函数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知识生产函数的性质不同决定了经济发展特征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关于知识生产函数的基本设定,本文首先给出了一个扩张形式的知识生产函数,而后根据1998—2007年我国31个省份的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我国知识生产函数的性质。研究发现,相对于Romer(1990)类型的知识生产函数而言,我国现实经济更支持Jones(1995)类型的知识生产函数,这说明我国知识生产中没有规模效应(scaleeffect)。在此基础上,根据Jonesand Williams(1998)的方法,本文进一步估算了我国研发投资的回报率以及最优研发投资规模。研究发现,我国现实经济的研发投资回报率要高于资本投资的回报率,最优研发投资规模比实际研发投资规模更大。  相似文献   

9.
以生物技术领域专利为例,采用共性技术专利作为因变量,构建Logit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产学研合作对共性技术研发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对共性技术专利的研发供给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产学研合作共性技术研发明显优于企业单独研发形式。应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的积极作用,实现产业共性技术突破,提升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以生物技术领域专利为例,采用共性技术专利作为因变量,构建Logit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产学研合作对共性技术研发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对共性技术专利的研发供给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产学研合作共性技术研发明显优于企业单独研发形式。应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的积极作用,实现产业共性技术突破,提升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一个异质性双边随机边界模型,以湖北省上市公司为样本,定量考察了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对企业非效率研发投资的影响方向及程度。结果表明:①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对企业研发投资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并且,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程度强于代理成本;②整体上湖北企业研发投资较最优水平低18.05%,但约32.84%的公司研发投资高于最优水平,约59%的公司研发投资不足程度超过10%;③企业非效率研发投资的异质性较强,地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普遍研发投资不足,中央国有企业研发投资效率较高。创新引领中“政府之手”作用的有效发挥应考虑对不同企业分类施策、精准引导。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共性技术的R&D竞争、R&D卡特尔、RJV(ResearchJointVenture)竞争3种基本研发组织模式;在考虑投入溢出和成果溢出共存、溢出总量随时间T变化的基础上,引入研发风险率函数,通过对各组织模式的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和R&D投资率进行比较,总结出更适合共性技术研发和扩散的组织模式。结果表明:市场机制下,企业不一定会选择RJV;从社会福利角度,RJV产生的社会剩余大于R&D卡特尔和R&D竞争模式的社会剩余;为使社会福利最大化,政府应引导企业形成RJV。  相似文献   

13.
研发投资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体现,出于投资者对研发型企业潜在增长能力、赢利能力和发展空间的高预期,研发型企业一般存在市场超额收益,企业研发密度与市场收益正相关。本文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为样本对这一问题作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所属单位的市场平均收益高于市场组合的平均收益,整体上市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单位比部分上市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单位具有更高的市场收益。同时,这些结论也得到收益增长幅度指标的证实。  相似文献   

14.
研发投入波动性研究是研发管理领域新兴的热点议题。在目前聚焦研发转换对组织绩效促进作用的研究中存在幸运者偏差现象,即成功实现转换的企业绩效得以提升,但作为一种剧烈的组织变革,也有企业因研发转换而失败。基于间断平衡理论,选取1002家A股上市公司2007-2020年的研发投入数据,实证检验研发转换与组织失败的关系,从技术能力和同构压力视角考察两者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研发转换跨越强度与组织失败可能性正相关;技术能力在利用式研发向探索式研发转换与组织失败关系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成功企业的同构压力对探索式研发向利用式研发转换与组织失败的关系起“倒U型”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研发管理研究,并为企业制定研发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政府补贴如何高效激励企业创新产出是当前的重要课题。基于补贴强度异质性视角,以2012—2018年我国资源型上市公司经验数据为观测对象,利用门限回归模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检验政府补贴强度对资源型企业实质性创新产出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资源型企业实质性创新产出的门限效应显著,存在补贴强度的最优区间。但基于企业政治关联异质性的分析表明,补贴的最优区间在国有企业、具备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和不具备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中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补贴主要通过提升企业创新意愿和能力,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度,进而提升实质性创新产出,但目前资源型企业创新成果还未能普遍实现经济价值转化。  相似文献   

16.
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是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依据欧盟委员会公布的“2009欧盟工业R&D投入排行榜”的相关数据,探讨了发达国家及世界顶级企业R&D投入特点,并将我国入选企业与之进行比较,找出差距,为我国企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关于企业研发的相关研究一直以来就受到了重视,不过目前关于国内企业的相关经验研究都存在诸如样本容量稀少、检验方法欠缺以及样本选择偏差等问题,从而所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质疑.使用2007年样本容量巨大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进行企业研发方面的相关检验,并且将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检验并比较结果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企业的研发投入,企业应重视生产经营,从而积累更多的资源用于研发,利用研发提高并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从客户参与创新视角,探究了关系专用性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利用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关系专用性投资和企业创新投入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在达到某一阈值前,加大关系专用性投资有利于企业创新投入,但在超过某一阈值后,增加关系专用性投资会对企业创新投入产生负面影响。除此之外,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数字化时代,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转型升级及价值创造是企业创新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工业互联网作为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产业协作配套对接的重要载体,为实现企业数字创新提供了可行路径。基于2013—2019年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工业互联网对企业数字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工业互联网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创新,但其对于创新投入端的影响大于创新产出端。进一步异质性检验分析发现,相对于国有企业,工业互联网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更显著;相对于低市场化水平城市的企业,工业互联网对高市场化水平城市企业的影响更显著。研究结论可为国家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其对企业数字创新的促进作用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0.
胡杰  秦璐 《技术经济》2013,(8):15-20
构造了高新技术上市公司R&D投资的融资约束模型,利用2008—2011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从R&D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性的视角,实证分析了高新技术上市企业R&D投资面临的融资约束,并进一步按企业规模和所有权的不同将样本企业分组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R&D投资面临明显的融资约束,依赖于企业内部现金流量;相比大型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R&D投资更依赖其内部现金流量,面临更严重的外部融资困境;相比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非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的R&D投资面临更严重的融资约束。提出:在转型经济背景下,我国政府应着力建设、完善与高新技术企业相匹配的多层次融资体系,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