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中国古代赋税制度 (1)春秋:春秋前期,管仲曾建议齐国试行"相地而衰征"(按土地差别征税);春秋后期,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 594)实行"初税亩"即按平均产量规定一亩的税率,以后成为以收益为基础的田赋税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商人的善德观与慈善事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商人在小农经济生产力条件下,一直遭遇着不公正的歧视,但随着商业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日显其重要性,商人及其经营理念也逐渐为主流社会所接纳,尤其商人的善德观,实与士大夫的正统道德信条不谋而合,从而加速了儒商结合与认同,而商人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更加证明了他们在主流社会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起着超乎其职业特点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经商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商业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商业活动中逐渐培育出中国商人“秘而不宣”的经营谋略,归纳起来为“经商黄金法则”。[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中间商人在中国的先秦时代便久已有之,“质人”的称谓至迟产生于西周,而后多有变化.唐以后名目繁多.特别是五代宋时出现了中间商人的行业组织即“牙行”,不仅有官私之分.更有性别之差;下及明清.虽有周折,但中间商人发展趋势更加专业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中国古代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思想演进的历史路径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家和私人之间的关系调整是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的处理上所应获取的重要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从西周到清代、以“质人”、“牙侩”为代表的不尽相同称号的中间商人的长期存在和发展,不仅有着深刻的经济发展的背景,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工作不可低估。与此同时,由于它处于封建体制之下,也难免歧途。中间商人其资本虽属自有,但其职能却发展为半官半商性质,甚至与官府相勾结,以至成为盘剥小商人及民众的社会毒瘤。  相似文献   

7.
自秦末商鞅废除井田制到清末鸦片战争,近两千两百年的时间内中国土地所有制形式经历了土地国有制占主导地位,土地国有制与封建地主大土地私有制相对峙,最终封建地主大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发展历程。其间自耕农小土地私有制在艰难中发展,国家、封建地主、农民之间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博弈关系。研究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发展的进程,对当前进一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商界小说文本中的女商人形象,因受“重农抑商”政策和“男性中心”话语的影响而并不多见,但她们还是超越于“商妇”之上,较大程度地突破了“轻商”、“贱商”的传统局限和职业上的局阈,突破了女性依附男性的传统形象,显示出独立自主的精神和价值,传递出中国封建社会思想意识的嬗变和风气的改变,因而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和价值。只不过其突破性意义从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有限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运行中产生的一个问题是土地经营细碎化,无法取得规模经济.目前理论界有观点认为使农地产权私有化,可以促进土地流转和集中,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获得规模经济.通过对日本和中国台湾的农地制度变迁与土地经营规模变化的研究,表明农地产权私有并不必然产生农户土地经营规模的显著上升,土地产权的私有化既不是土地经营规模扩大的充分条件,甚至也不是必要条件.可以考虑在维护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及其产权安排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产权改革,完善农地承包经营权功能,克服农地承包经营权的产权残缺,在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鼓励以多种形式流转农地承包经营权和发展多种规模经营主体、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戒指在中国传统汉文化中,其最早是宫廷中妃嫔戴在手上用来起区分、辨识作用的一种标记。同时,由于“环”与“还”谐音,戒指作为馈赠,还有期待“早日还乡”之意,也因其“循环无终极”的属性,寄托了情人之间相思无绝期的情愫。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与对外交流的频繁,佩戴戒指作为一种胡俗,逐渐被汉族人所熟悉,但在魏晋至隋唐期间,戒指往往和鬼魅及灵异事件相关。同时,由于戒指大多以金银或名贵宝石制成,其也往往被作为礼物或赏赐使用。至宋代,戒指开始在民间作为婚姻聘礼的三金之一,直到清代,戒指才在宫廷嫁娶聘礼中正式登场,并在清末民初再次西风东渐之时,被汉族人所接受,成为大众订婚之纪念品。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提出,"完善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制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次从宪法的高度,对保护私有财产权作了明确规定.本文从法学的角度,对宪法保护私有财产权上存在的问题、此次修宪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进行了深入论述,认为将保护合法的私有财产权不受侵犯写进宪法,这是历史的进步.同时,提出建立违宪审查制度、宪法诉讼制度、正当程序制度和平等保护制度的建议,认为立法的目的在于实施,要使私有财产权从宪法上的权利变成现实的权利,理论上需要深入细致的研究,实践中需要开拓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监察与审计一体的制度从秦汉开始已系统建立 ,历经两千多年的演变与发展 ,一直至明清时期。监审一体的机构地位高、权力大 ,直接属于皇帝指挥 ,独立性强 ,在治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民营企业家创业的理解、宽容、认同和褒扬,可以反映这个社会和时代的文明和进步。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培植全民的财富积累和资本增殖理念,这有赖于创造更加适合民营企业家创业和大显身手的环境和土壤。  相似文献   

14.
伴随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和研究而来的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在信息社会中,仅凭个人无法掌握全部的知识和信息,必须通过信息资源共享。作为私权的知识产权,与数字化图书馆的公益性相冲突。为了实现文化和信息的传播,实现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现代法律视域中,必须立足私权,加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15.
私有财产权是宪政国家的基石。私有财产权保障了自由和民主原则得以实现、促进法治建设的进程、增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投融资提出了极大需求。由于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民营经济主体在创业发展过程中往往得不到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民间金融成为民营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手段和方式,然而民间金融在我国一直以半隐蔽方式发展。基于产权理论对中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合理性进行梳理和逻辑论证,明确指出政府在金融制度变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前有关古代是否有旅游的认识分歧实质上是旅游概念认识的分歧。探讨古代是否有旅游的问题,涉及旅游概念的界定与旅游的起源、发展等方面。依有关旅游的概念界定范式分析,公元前6世纪,中国已出现旅游活动,而殷商时代王公贵族的巡游、田猎等活动,或可看做是中国古代旅游的滥觞;中国古代旅游的发展经历了功利型旅游与审美娱乐型旅游两个阶段以及若干高峰;不受功利约束的审美娱乐型旅游的发展促进了旅游的下移扩散与空间扩展。对古代旅游的认知不能完全以现代旅游学理论为圭臬,而应用历史的眼光来加以考察,从而使认知趋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民营科技型企业是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产权形式上看,有四种主要类型:创业人员以技术入股带动的私营科技企业;家族式科技企业;股份合作制和职工持股制科技企业;有限责任科技企业。文章就上述类型民营科技企业的产权形式及管理特点进行了分述。  相似文献   

19.
郑牧民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15(1):98-100,106
唐律明文规定了司法回避制度.根据回避事由或回避主体的不同,中国古代司法回避主要分为籍贯回避、亲属回避、故旧回避、司法官之间的回避以及非审判官吏回避等种类.古代司法回避制度具有中华法系的特质,也回避不了其固有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