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汇率决定理论与汇率形成机制既是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影响深远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现有的汇率决定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当代汇率的运动,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本文提出了汇率二重性的思想,并对其进行了论证.笔者认为,汇率的性质是由其承担的功能所决定,并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的,在当代汇率已经具有了两重性质与两种功能:(1)作为价值尺度,体现其他货币的价值;(2)充当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与工具,为政府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服务.在对汇率二重性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根据汇率二重性的思想,本文讨论了当代影响汇率与汇率形成机制的因素,并以购买力平价理论为基础,结合均衡汇率的思想,给出了一个汇率决定模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真实汇率与均衡汇率的决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现状了现行人民币汇率水平,由此认为人民币目前尚不存在贬值的压力,近年我国的资本外逃和通货紧缩与所谓的人民币汇率高估并无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吴腾华 《经济管理》2007,(18):89-92
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汇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人民于汇率管理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为人民币汇率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操作技巧和技术支持。创新和发展人民币汇率管理技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管理效率和外汇资源配置效率。人民币汇率管理技术的变近大致经历了萌芽阶段、起步阶段、徘徊阶段和快速发展4个时期;人民币汇率管理技术的创新内容包括人民币汇率机制管理技术、弹性管理技术、风险管理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等;人民币汇率管理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应由“原始型、初级型、封闭型、粗放型、僵化型”向“现代型、市场型、开放型、集约型、创新型”转变。同时,针对人民币汇率管理技术发展中的制约因素,还要注意发展策略的选择,如培育有效的外汇专场主体.加强汇率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汇率生态环境,培养金融技术人才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测算人民币事实汇率制度在近十年来的演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汇率锚及汇率弹性变化对通胀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事实汇率制度离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仍有一段差距,不但汇率缺乏弹性,而且汇率篮子中美元的重要性一直没有明显下降;汇率锚调整和汇率弹性调整都对通胀水平有显著的影响,而且汇率篮子和汇率弹性调整对抑制通胀的总体效应显著高于仅调整汇率弹性的通胀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5.
汇率波动的度量方式与特征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揭示汇率行为的规律和提高汇率预测精度,应沿着汇率决定理论的发展脉络,对汇率波动的行为描述研究中汇率波动度量方法、汇率波动的特征及其相关实证研究的前沿和线索进行系统性的概述,并做出精要的评判。理论上进一步寻找衡量汇率波动最合适的计量工具,发现和揭示汇率波动其他新的非线性特征,对这些特性与实体经济间相互影响的机制进行深入考察,并结合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完成实证研究将是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实证分析——基于1994-2001年数据的判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购买力平价理论为基础,以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的1994年为基期,计算分析了人民币汇率的实际走势。研究表明,人民币有效汇率、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自1994年以来总体上呈升值态势,但实际汇率升值幅度远大于名义汇率;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变动方向相反,实际汇率呈贬值趋势,体现出国内外价格水平对汇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货币政策的汇率目标比较:钉住汇率和汇率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率目标的具体表现有两种形式:钉住汇率和汇率稳定。从理论和实践看,汇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有其优点也有缺陷。结合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文章认为,中国退出钉住汇率制度是正确的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央银行应该放弃汇率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而应该以更灵活的方式让汇率进入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汇率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越来越大,一些研究机构、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也纷纷对此发表看法。我们认为,人民币升值问题归根结底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闯题。那么,现有的盯住汇率制度是否适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如何从盯住汇率转向更为合适的汇率制度?怎样决定适合中国经济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从当前对汇率制度选择和世界汇率制度演变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益于解决以上问题的途径。本文首先对盯住汇率制度进行分析,介绍脱离盯住汇率制度的影响因素,之后从总体上讨论决定汇率制度选择的长期因素以及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汇率制度的演变,最后提出当前汇率制度选择的BBC准则以及可供中国选择的几种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9.
何琼隽 《产经评论》2012,(1):147-160
在资本不完全流动的情形下,汇率不仅是体现一国内部经济均衡和外部经济均衡的政策目标,也是一国政府实现其他政治、经济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通过考察政府如何以汇率失调为代价,实现政治、经济等战略目标,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策略汇率的概念,以完善对汇率失调的理论描述和加深对汇率失调内在机制的理解。本文还建立了汇率博弈的政治经济学模型,运用博弈论阐明策略汇率是一个Nash均衡结果。  相似文献   

10.
对外宣称与事实上的汇率机制具有广泛的不一致性。本文在估计一篮子名义锚货币方法的模型框架下,引入汇率市场压力变量来刻画汇率制度的弹性程度,研究人民币汇率机制及其国际比较。分析发现:(1)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名义锚货币发生了转换,欧元开始发挥显著作用,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仍然采取了紧盯美元的汇率制度安排。(2)在调节汇率市场压力的三种方式中,我国主要通过对外汇储备的购买来缓解货币升值压力,主要发达国家则是汇率、利率与外汇储备兼而有之,并主要表现为汇率本身的调整。(3)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金砖国家相比,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仍显不足,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论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人民币汇率机制现状和问题做了阐述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认为,人民币汇率真正回归到有管理的浮动是汇率调整的主导趋势,并就人民币汇率机制如何改革,如何确定汇率水平,如何逐步完善汇率机制市场化等问题提出了改革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汇率制度和汇率水平是影响一国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维持实际汇率稳定是至关重要的。任何国家的货币当局都会对本国汇率进行适当程度的干预和管制,因而汇率并不是完伞自由浮动的。人民币汇率是否处于合理水平是当前关注的一个焦点。目前,针对人民币汇率目标区这一问题,国内学者开展了深入的研究:王聪、沈卓蕴(2002)提出,中国在金融体制改革不断完善过程中,汇率安排应偏向于更富有弹性的汇率目标区制度;段梅丽(2003)对构建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从汇率操纵演变的历史来看,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和国际货币制度的影响下,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操纵本国货币汇率的现象。这是因为"汇率操纵"问题不仅仅只是一个金融问题,也是一个政治经济学问题。中美货币汇率之争的焦点是中国是否"操纵人民币汇率",美国国会试图将中国确定为"汇率操纵国",其目的不仅仅是减少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和增加国内就业机会,而且还在于通过汇率战压制人民币,遏制中国经济崛起。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生成机制不合理、汇率制度制约了货币政策、外汇市场不完善、外汇储备过度增长和国际收支持续顺差。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高度市场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外汇市场,不断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强化相关经济体制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5.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世界进入了以浮动汇率为主的混合体制时期,但浮动汇率制也带来诸多问题,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开始寻求更为合理的汇率制度.汇率目标区正是这种寻求的结果之一.本文采取一种综述的形式,对汇率目标区理论,主要是对克鲁格曼的汇率目标区模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调:1991-2004   总被引:75,自引:7,他引:75  
本文运用行为均衡汇率模型对人民币均衡实质汇率和汇率失调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样本区间为1 991年1季度—2 0 0 4年3季度。本文的主要发现是:( 1 )从1 994年4季度起人民币均衡实质汇率处于不断升值的状态,其背后的主要驱动力量是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快速上升和经常项目盈余导致的净对外资产余额的不断增加;( 2 ) 2 0世纪90年代以来,人民币实际实质汇率在大部分时期偏离均衡实质汇率轨迹,表现为人民币汇率的失调。其中,1 992年2季度—1 994年4季度为人民币汇率低估时期,1 995年1季度—1 999年2季度为人民币汇率高估时期,而1 999年3季度往后的时期人民币汇率重新转为低估,并且低估程度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本文对人民币汇率失调的原因分析表明1 997年以来硬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是造成人民币汇率失调的一个主要宏观政策因素。因此,本研究的政策含义是,从应对人民币汇率失调的角度,更为灵活的汇率政策将更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殷微波  王峰 《当代经济》2007,(8S):144-145
自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一直受世人关注。运用合适的方法对汇率进行预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广义条件异方差自回归(GAKCH)模型,随后对人民币/美元的高频数据进行预检验,发现其存在自相关性和异方差性,之后建立汇率GAKCH模型,并进行汇率预测。  相似文献   

18.
杨建清 《宏观经济研究》2012,(10):104-106,111
汇率波动的决定因素,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供求线性关系。本文先是对汇率波动资产度量法进行论述,然后在一个简单债务模型中,对发展中国家汇率波动进行解释。接下来是,由于市场参与者信息集的不同,它们会把汇率波动归因于可观测的不同宏观经济基本因素,从而使得汇率更加波动。最后是对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汇率制度选择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汇率既是市场参数,又具有政策变量性质,否定汇率具有政策变量的一面,在理论和实践上均缺乏充分根据。完全固定或完全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事实上并不存在,或不可能长久坚持。不同的汇率制度实际上反映着政府干预程度的差别。本文系统地概括、比较了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备自多方面的利弊,综合论述了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复杂因素,并指出,那种认为采取浮动汇率制就可免遭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袭击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本文论证了汇率政策的调整必须同时适应外汇供求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要求,并兼顾外部均衡和内部均衡的需要。最後,依据上述分析,对中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和汇率政策的运用做了评论。  相似文献   

20.
王邓楠 《时代经贸》2017,(24):10-11
人民币纳入SDR对我国外汇市场有很大的影响,造成了汇率的波动,对我国汇率机制有了肯定,但是目前我国汇率机制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何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