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取安徽省十个主要且具有代表性的地级市作为评价主体,依据安徽省经济发展情况和发展阶段,从各城市的经济基础、地方金融发展和社会保障程度等几个方面评价安徽省各主要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构建科学的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是客观评价金融生态环境的关键.我们可从构建合理、科学的指标体系着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金融生态环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将评价模型程序化,建立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数据库,达到自动生成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估结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处于经济成长中的国家或地区,客观上都需要而且必然会出现若干个经济中心城市,以引导资源、聚集能量,并通过"极化—扩散"效应推动本国或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中心城市的形成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已逐渐成为提高城市档次、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本文拟借鉴已有研究成果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威尔逊模型对省内各市金融竞争力及辐射力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各主要城市金融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融的发展,不仅是金融主体的发展,也包括影响金融主体的金融生态环境的完善.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不同,导致其金融发展程度参差不齐,所以对金融生态环境进行研究分析,并以此改善环境从而推动金融发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分析要体现整体性、动态性,故在构建评价分析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地方金融生态环境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符合整体性和动态性的分析原则.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安徽省高速公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研究了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破坏沿线动植物群落、引发地质灾害、占用耕地、扰乱原有生态格局、产生噪声污染、造成湿地功能退化和侵害水源保护区等。今后建设高速公路,应从合理选线、生态优先、跟进水土保持措施、植被保护和恢复、野生动物保护、景观恢复和特殊地域的生态保护等视角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模型,实证分析20052013年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动态耦合过程。研究发现:20052013年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动态耦合过程。研究发现:20052013年安徽省城市化发展指数总体上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生态环境发展指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发展趋势;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在20052013年安徽省城市化发展指数总体上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生态环境发展指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发展趋势;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在20052013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耦合协调类型呈现出从极度失调到优质协调的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22014年安徽省外贸企业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将安徽省外贸企业的生态环境分为6个主要生态因子,对安徽省外贸企业的生态环境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外贸企业生态环境处于一个不断改善的过程。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贸易发展水平是影响外贸企业生态环境最主要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8.
运用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042012年的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惯性效应;金融发展的规模和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金融发展在客观上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9.
以安徽省19982011年主要行业的FDI以及产业集聚度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EVIEWS6.0构建计量模型对安徽省FDI与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安徽省的FDI与产业集聚之间存在长期正相关关系,FDI能够促进产业集聚,产业集聚能够吸引更多的FDI。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建立对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及收入差距进行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同时以此为基础对1993-2009年我国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的金融规模、金融效率、金融结构与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稳定关系,其中金融规模的增加对于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起着加剧作用,而金融效率的提高与金融结构的优化对于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起着抑制作用;并提出从金融发展角度看,要缩小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应该在稳定发展金融规模的同时,注重提高金融效率与优化金融结构。  相似文献   

11.
首先核算并分析了2000年—2009年安徽省的生态足迹,之后引入回归分析方法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生态足迹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得出区域生态足迹将持续上升,碳足迹也逐渐成为生态足迹的主导,而采矿业及其后续的加工业对生态足迹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就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控制矿产资源开采规模、改革税收激励机制、倡导环境道德等方面,提出了维持区域生态环境均衡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标准,构建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衡量指标。通过构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衡量指标和地区第一产业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得到各指标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指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改进办法。分析表明: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主要受到地区经济状况、人民生活水平与当地农民的培训与教育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具备良好信用环境是农村获得更多金融投入的基础条件,金融投入对提高农户收入、培养农户信用意识发挥重要作用。以农村典型地区河池为视角,采用归纳总结、回归分析等实证分析方法,对十多年来农村信用状况与金融信贷投入增长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农村信用环境的优劣与贷款投入增长率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设计农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金融机构支农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层次的农户信用和金融机构支农效果进行评价,提出推进农村信用建设、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给予农村困难群体惠农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地区市场经济发育程度的标尺。因此,必须提高社会诚信意识,营造诚实守信的氛围;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形成种类齐全、功能互补、依法经营、有公信力的信用服务机构体系;建立健全失信惩戒机制,惩戒失信行为,鼓励守信行为;构建有效的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强化农村金融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区域金融市场良性运行和“资金洼地”形成的基本条件,也是区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其经济基础的相对薄弱、地方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不充分、中介服务体系的缺乏以及信用环境缺陷严重制约了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加强地方政府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并采用有效措施推进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支出总体上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在中国政府逐步淡出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下,中国财政支出的未来走向受到了广泛关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的潜能。通过对1981~2002年中国财政支出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基础建设、教育科研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财政投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为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提供决策数据,为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生态效率指标:环境业绩指标和财务业绩指标结合方法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企业的投资者和其他利害关系人通过生态效率指标评价企业的发展战略结果.生态效率指标既可在同一行业内的企业之间作比较,也可考核某一企业的业绩变化.企业通过在提高企业附加值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负影响来提高生态效率.现有考核指标有环境指标和经济指标两大类,在环境危机和环境保护日益重要的形势下,它们均已暴露出不足和缺陷.因此,有必要选择适当的环境业绩指标和财务业绩指标,把它们很好地结合起来,以充分反映和恰当评价企业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率指标是财务业绩指标和环境业绩指标实现结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征信体系建设对于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征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着立法滞后、部门信息屏蔽、信息数据标准不统一、社会信用环境不良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做好普及征信知识、加快征信立法进程、培育征信市场、加强征信体系建设标准化管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19.
借鉴和运用生态学的方法和成果,将金融体系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分析了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现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