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甲骨文字“■”(N),用来表示当时某一常见粮食作物名称。长期以来,对该字的考释,一直没有定论。从新见考古资料和古文献的记载来看,商代先民的首要主粮是稻米,以醴酒为代表的用糯(稬)米酿造的酒已经成为殷人居于首要地位的酒;从后商时代作为“酒稻”的“糯”常与作为普通稻的“稻”并举的现象可推知,商代也应多有“稻”“糯”并举之例;多方面的证据表明,甲骨文中与N对贞的文字确实是“稻”;再结合文字的用例、音韵、字形以及酿酒器的器形、作物的农时等,便可得出结论,常与“稻”对贞的甲骨文字N是“糯”,这种作物是能够生产出在古代技术条件下适宜酿造醴酒等糯米酒的特殊稻米。  相似文献   

2.
徐云峰 《中国农史》1992,(1):5-7,19
甲骨文“ ”,曾被隶定为“稻”字,音读亦如之,但持异议者仍有人在。字未论定,这就妨碍与此字关联数十条卜辞之利用。古人选此字本意为何?商末纣王“征人方”途中用此为地名可以窥知。此字地名乃商代林( )方,西周徐国之旧地,春秋时为句吴占领并以本族语译称“伊缓”,《谷梁传》作者又汉译曰“善稻”,泰时始名“盯眙”。从而确证骨文为稻称,字当隶作“ ”,音读如吕。盖因此篆下部 脊骨象形,本曰吕。  相似文献   

3.
《诗·丰年》中的稌是改字,它的前身应是黎字。困为,稌在甲骨文中是靠黎字得稻义的。黎在甲骨文中从禾来声加水会意,是商族创造的稻名专用字。但因世人不知商代稻名用来声,故尔一直不识黎字,因此也不可能将黎从黍中分离出来。又因为卜辞中黎字变体甚多,所以曾有“稷粟黍麦”种种解释,而就卜辞本身提供的证据,只能认为是一字之异,统统是指稻禾的黎字。  相似文献   

4.
甲骨文中有两个字,一是从米从覃的“■”,一是从禾从水的“■”。先前唐兰等文字学家以为从米从覃的“■”是“稻”;晚近则有不少学者提出从水从禾的“■”是“稻”。苏成爱从商代先民主粮,饮醴风尚,后世用语习惯,并结合文字的用例、音韵、字形,酒器器形、作物农时等方面加以论证,得出常与“■”对贞的“■”是“糯”的结论。本文对苏文证据一一加以检讨,认为这些证据大多较难成立,甲骨文中“糯”字存在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5.
甲骨文“稻”字及商代的稻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代农作物研究中,“稻”字歧义最多。本文认为甲骨文中的“”字即为 “稻”字。在文献记载里,稻的特征是亲水、水生,卜辞中的“”字似禾立于水中,十分形象。文章对卜辞里的种稻时间、收获季节、亲水程度、从水的“稻”与不从水的“黍”见于同版等情况进行了认真地讨论,并结合有关金文例证,证明“”字非旧释的“黍”字,而应为“稻”字无疑。从殷代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灌溉能力、植稻历史等方面来看,商代大量种稻是完全可能的。文章还对商代的稻作情况做了分析,指出稻在商代农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种植地区主要是黄河中下游地区。  相似文献   

6.
释"陸"     
徐山 《中国农史》2004,23(3):15-17
本文分析了“陸”字的甲骨文形体,《说文》“陸,高平地”的释义为“陸”一词的本义所在。“陸”一词在甲骨文形体表现时,在“大陸也。山无石者”义的部件“阜”的基础上,加上收获的麦子积在庐舍中且形体上下重叠的情景,实际上透露出这样两方面的事实:其一,麦子可以在该“陸”之地种植;其二,人们可以在该“陸”之地居住。而“陸”字右边上下重叠状,说明了收获的麦子积在庐舍中的情景在“陸”之地是多见的。  相似文献   

7.
关于甲骨文中商代农作物种类名称的考释,甲骨学界历来众说纷法,争执不一,尤其是对于“稷”字的考释,更是歧见叠出,莫衷一是。本文将甲骨文中有关“稷”字的材料重新作一爬梳整理,认为甲骨文“稷”字作等形,是紧紧抓住了稷穗攒聚下垂的特征,从而对过去学者多释为“”、“黍”等字的几种“稷”字异体作了辨正研究。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办理《国有场圃生产单位会计新旧制度对接帐户余额调节表》(以下简称调节表)时,发现低值易耗品的核算及新科目,原科目对接存在问题,操作受阻。根据(94)财农字第371号“关于颁发《国有林场与苗圃财务制度》(暂行)和《国有林场与苗圃财务制度》(暂行)的通知“要求,特提出如下问题和建议,谨供大家参改。互.调节表原科目“材料”包括基建、工程物资及在库低值易耗品的核算,新科目分别对接“材料”、“低值易耗品”。而原科目出现“低值易耗免在库低值易耗品)”,明显是个错误。新科目“低值易耗品”应是对接原科目“材料…  相似文献   

9.
何必改“帐”为“账”易家炎笔者注意到,财政部1997年制定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将所有的“帐”字都改作“账”字,笔者关心的是,有这个必要吗?经查,财政部1993年制定的《...  相似文献   

10.
《对“农业基本建设工程的核算”的补正》一文之浅见陈泳《农村财务会计》1994年第6期刊登的刘青申同志《对“农业基本建设工程的核算”的补正》一文(以下简称刘文),笔者实难苟同。为此,笔者就此与同行们探讨,兼与刘青申同志商榷。刘文认为,在固定资产基本建设...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涵。其中,“乡风文明”指的是广大农村居民的价值追求(尤其是精神价值),以及由此呈现的社会风貌。《半月谈》杂志2006年第1期刊载的《解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蓝图》一文提到:“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这是对于“乡风文明”的最权威解读之一。  相似文献   

12.
家庭农场亏损不等同于农场企业亏损──对《家庭农场直接费用挂帐应作正确的会计处理》一文的商榷刘民贵《中国农业会计》1994年第11期刊登师祥参等三位同志撰写的《家庭农场直接费用挂帐应作正确的会计处理》一文(以下简称“师文”),对农庭农场直接费用挂帐的会...  相似文献   

13.
9月3日,他同秘书一起清理文件,吩嘱秘书,除“文化大革命”初期有关材料和1972年江青会见美国学者罗克珊·维特克的谈话等有关材料外,其余材料均退回有关部门。9月4日,他就3日《参考消息》转载香港《七十年代》编辑部专稿《访蒋经国旧部蔡省三》一文作出批示,要罗青长、钱嘉东找王昆仑、屈武等对有关蔡省三的材料“进行分析”,“弄清真相”。批语最后,周恩来用颤抖的手一连写下了4个“托”字。9月7日,周恩来不顾病情的严重恶化和医护人员的一再劝阻,坚持会见了伊利耶·维尔德茨率领的罗马尼亚党政代表团。这是周恩来生前的最后一次外事活动。…  相似文献   

14.
关于评审通过《农垦会计核算软件》的通知农财发[1995]16号部农垦局:根据你局(95)农(垦财)函字第六号文的申请,部财务司财会计算机软件评审委员会以财政部颁发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商品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为依据,根据《企业财务通则》...  相似文献   

15.
变更图斑编号小议张建英《中国土地》1994年第1期刊登了郭、王二同志《变更图斑编号应注意的问题》一文,据我对《日常地籍管理办法(农村部分)》(以下简称“办法”)的理解及工作中的体会,认为下列提法较为妥当,供商。《办法》规定,变更图斑编号可采用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6.
说年     
说年游修龄(浙江农业大学农史室)年是一个极其普通而又很古老的词。现在最常用的义是年龄、年月、年薪等,但最初的年是指五谷成熟,《说文》:“年,五谷熟也。从禾,千声。”因而也可泛指谷物。如《孟子·梁惠王上》所说的“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谷物是一年...  相似文献   

17.
试释《氾胜之书》“田有六道,麦为首种”游修龄(浙江农业大学农史室)辑佚的《胜之书》种麦条首句是“田有六道,麦为首种”。这“六道”二字历来为人们所困感不解,不知究竟指的哪六道?同时,“首种”二字看似浅显,但也存在误解。万国鼎先生在《胜之书辑释》中对六道...  相似文献   

18.
读《农业经济问题》1995年第3期孙剑平《绝对地租:包容颇多误区的科学理论》一文(以下简称“孙文”),笔者以为,“孙文”除正确地坚持“绝对地租最终来源于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观点外,恰是步入了一个误区,“孙文”认为绝对地租的产生“同价值与生产价格间有...  相似文献   

19.
现代科学和经济的发展,使许多人的生活追求精而贵,表现在饮食上也不例外,如餐餐精白米已成了城市人最普遍的日常饮食。其实,在养生保健许多方面并非越精越好越贵越好,只有吃精米并不能获得最佳营养,反而是糙米营养全面,对健康更有益。稻米的栽培在我国具有极其悠久的历史,甲骨文、金文中已有“稻”宇,《诗经》中就有“十月获稻”的诗句,那时古人所吃的大米都是糙米,即把稻粒最外面的一层硬壳舂杵掉剩下的米。人们在长期的饮食实践中发现,这种糙米不但能够充饥果腹,而且有极大的营养价值,成书于先秦战国时期的中医经典著作《黄…  相似文献   

20.
还是按“长期投资”“短期投资”科目处理好屈赣生《中国农业会计》1995年第3期刊登了赵善坤先生的《企业清欠时对方以有价证券还款应如何处理》一文(以下简称赵文)认为,企业对清欠中出现的这种特殊情况,可采取增设一个“有价证券”科目的方法进行帐务处理,笔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