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不是‘东~西’。”山西人自嘲地说:“既不属于东部,也不属于西部。”不仅是山西人这么说,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的人都经常带着这种酸溜溜的口气嘲讽自己,他们羡慕“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向往“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繁荣,自怨自艾“生不逢地”。位居中国版图中心的中部六省并没有翩翩起舞于中国经济的中央舞台。在长期以来的制度和政策框架下,中部六省的经济发展速度与水平就如同一位不卑不亢的慢跑运动员的运动轨迹一般,记录下了一条低速爬坡的中部发展曲线。不过,现在他们可以把“东西”“扔掉”了。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引起中部省份极大关注;200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拓中部地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2006年2月1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问题,部署行政监察工作。2006年1月19日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薄熙来部长为今年的工作勾画出一个轮廓分明的框架,推出“万商西进”、“品牌万里行”、“双百工程”、“东桑西移”等一系列新举措。没有中部地区的发展,就不能真正实现地区协调和城乡协调发展,就不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就不能建成和谐社会。正所谓“中原定,天下安”。这一切,似乎预示着中部崛起的春天已经到来,为此,我们尝试着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展示中部六省的丰姿,让大家更多的了解中部、支持中部建设!  相似文献   

2.
楚天容万商     
“我们不是‘东~西’。”山西人自嘲地说:“既不属于东部,也不属于西部。”不仅是山西人这么说,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的人都经常带着这种酸溜溜的口气嘲讽自己,他们羡慕“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向往“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繁荣,自怨自艾“生不逢地”。位居中国版图中心的中部六省并没有翩翩起舞于中国经济的中央舞台。在长期以来的制度和政策框架下,中部六省的经济发展速度与水平就如同一位不卑不亢的慢跑运动员的运动轨迹一般,记录下了一条低速爬坡的中部发展曲线。不过,现在他们可以把“东西”“扔掉”了。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引起中部省份极大关注;200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拓中部地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2006年2月1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问题,部署行政监察工作。2006年1月19日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薄熙来部长为今年的工作勾画出一个轮廓分明的框架,推出“万商西进”、“品牌万里行”、“双百工程”、“东桑西移”等一系列新举措。没有中部地区的发展,就不能真正实现地区协调和城乡协调发展,就不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就不能建成和谐社会。正所谓“中原定,天下安”。这一切,似乎预示着中部崛起的春天已经到来,为此,我们尝试着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展示中部六省的丰姿,让大家更多的了解中部、支持中部建设!  相似文献   

3.
“我们不是‘东~西’。”山西人自嘲地说:“既不属于东部,也不属于西部。”不仅是山西人这么说,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的人都经常带着这种酸溜溜的口气嘲讽自己,他们羡慕“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向往“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繁荣,自怨自艾“生不逢地”。位居中国版图中心的中部六省并没有翩翩起舞于中国经济的中央舞台。在长期以来的制度和政策框架下,中部六省的经济发展速度与水平就如同一位不卑不亢的慢跑运动员的运动轨迹一般,记录下了一条低速爬坡的中部发展曲线。不过,现在他们可以把“东西”“扔掉”了。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引起中部省份极大关注;200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拓中部地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2006年2月1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问题,部署行政监察工作。2006年1月19日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薄熙来部长为今年的工作勾画出一个轮廓分明的框架,推出“万商西进”、“品牌万里行”、“双百工程”、“东桑西移”等一系列新举措。没有中部地区的发展,就不能真正实现地区协调和城乡协调发展,就不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就不能建成和谐社会。正所谓“中原定,天下安”。这一切,似乎预示着中部崛起的春天已经到来,为此,我们尝试着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展示中部六省的丰姿,让大家更多的了解中部、支持中部建设!  相似文献   

4.
“我们不是‘东~西’。”山西人自嘲地说:“既不属于东部,也不属于西部。”不仅是山西人这么说,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的人都经常带着这种酸溜溜的口气嘲讽自己,他们羡慕“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向往“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繁荣,自怨自艾“生不逢地”。位居中国版图中心的中部六省并没有翩翩起舞于中国经济的中央舞台。在长期以来的制度和政策框架下,中部六省的经济发展速度与水平就如同一位不卑不亢的慢跑运动员的运动轨迹一般,记录下了一条低速爬坡的中部发展曲线。不过,现在他们可以把“东西”“扔掉”了。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引起中部省份极大关注;200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拓中部地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2006年2月1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问题,部署行政监察工作。2006年1月19日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薄熙来部长为今年的工作勾画出一个轮廓分明的框架,推出“万商西进”、“品牌万里行”、“双百工程”、“东桑西移”等一系列新举措。没有中部地区的发展,就不能真正实现地区协调和城乡协调发展,就不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就不能建成和谐社会。正所谓“中原定,天下安”。这一切,似乎预示着中部崛起的春天已经到来,为此,我们尝试着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展示中部六省的丰姿,让大家更多的了解中部、支持中部建设!  相似文献   

5.
“我们不是‘东~西’。”山西人自嘲地说:“既不属于东部,也不属于西部。”不仅是山西人这么说,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的人都经常带着这种酸溜溜的口气嘲讽自己,他们羡慕“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向往“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繁荣,自怨自艾“生不逢地”。位居中国版图中心的中部六省并没有翩翩起舞于中国经济的中央舞台。在长期以来的制度和政策框架下,中部六省的经济发展速度与水平就如同一位不卑不亢的慢跑运动员的运动轨迹一般,记录下了一条低速爬坡的中部发展曲线。不过,现在他们可以把“东西”“扔掉”了。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引起中部省份极大关注;200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拓中部地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2006年2月1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问题,部署行政监察工作。2006年1月19日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薄熙来部长为今年的工作勾画出一个轮廓分明的框架,推出“万商西进”、“品牌万里行”、“双百工程”、“东桑西移”等一系列新举措。没有中部地区的发展,就不能真正实现地区协调和城乡协调发展,就不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就不能建成和谐社会。正所谓“中原定,天下安”。这一切,似乎预示着中部崛起的春天已经到来,为此,我们尝试着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展示中部六省的丰姿,让大家更多的了解中部、支持中部建设!  相似文献   

6.
自2004年3月,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引起了中部省份的极大关注。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这表明,政府十分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为中部崛起勾出了美丽画卷。中部崛起的战略实施之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整体经济正进入平稳较快的发展阶段,2005年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率达12%左右,“崛起”之势正方兴未艾。本刊2005年曾连续六期分别报道了中部六省的发展状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我国继提出东部沿海开放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2004年3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引起中部省份极大关注。当年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这表明,中国政府十分注重区域经  相似文献   

8.
今天,“中部崛起”已经风起云涌。在2004年年初召开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在2004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部崛起”首次出现在2005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当中。“中部崛起”成为继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对外开放、五年前的“西部大开发”、两年前的“振兴东北”之后的第四轮冲击波。  相似文献   

9.
“孔誉东南飞”,“东部龙抬头”、“西部大开发”、“振兴大东北”,这些都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时候,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历史上曾代表“中国”本称曾是繁荣象征的中部地区,反而成为“经济盆地”。在这拥有3.61亿人口的10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晋豫鄂皖汀赣的中部六省,承东启西,接南进北。构成中华神州的心腹。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演,但为什么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渐显落后,他们遭遇了怎样的发展瓶颈?今年年初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温家宝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谈到2004年工作任务时称,要促进“中部崛起”,一时间,“中部崛起”成了与“西部大开发”、“振兴大东北”的“同日而语”。时将一年,“中部崛起”得怎么样?“中部崛起”的障碍还有哪些?为些,《中国经济周刊》分赴中部六省采访调研,从本期陆续推出《中部崛起》系列封面报道。本期推出最早提出在中部崛起,同时也是位于“中部盆底”的江西报道,是为开篇。  相似文献   

10.
“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2007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给“中部崛起”规划出了清晰的轮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