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准则将资本公积重新定义为: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的份额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符合该定义的才确认为资本公积并予以计量。新准则下资本公积只设两个二级科目,即"资本溢价(股本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分别核算资本(或股本)溢价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资本溢价(股本溢价)"科目核算内容与以往的会计准则、制度相同。"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核算内容具体包括:可供出售金融  相似文献   

2.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新增加了利得和损失这两个会计基本要素。利得与损失不包括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和费用,而是着眼于企业边缘性、偶发性交易或事项所导致的权益变动,它们与收入和费用的最大区别是"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利得和损失可分为: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前者在"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科目中核算;后者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中核算。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从其他资本公积的形成来源、转销去向、用途分析其他资本公积的本质,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其他资本公积的形成在本质上是一种基于会计稳健性确认的直接计入资产负债表的利得或损失,是尚未形成现实现金流的利得或损失的结论;二是其他资本公积只有在相关资产被处置时才得以变成现金流,才能有具体的用途,如转增资本(股本)、非常情况下发放股利。  相似文献   

4.
新准则对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应由新设的损益类科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行核算。  相似文献   

5.
套期会计是金融工具系列准则的一部分,也是整个会计准则体系中一个特殊的存在。一方面,除极少数特殊情况外,企业发生的相关交易或事项所取得的收益或利得、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在财务报表列报时不能抵销,套期会计则是一种例外;另一方面,企业发生的套期业务可以选择采用套期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也可以选择按照其他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并非强制要求执行套期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6.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利得和损失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通常通过“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  相似文献   

7.
新会计准则中“其他资本公积”的形成与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关于“利得和损失”的概念,分析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即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形成和会计处理,对《企业会计准则》中出现的须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下核算的各种可能情况进行较全面的整理和归纳,旨在准确地把握新准则下资本公积的核算特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在正式文件中最早提到综合收益总额、其他综合收益概念的,见于《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的通知》(财会[2009]8号文)。根据会计准则解释:综合收益,是指企业在某一期间与所有者之外的其他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所引起的净资产变动。综合收益总额构成包括两部分: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其中,前者是企业已实现并已确认的收益,后者是企业未实现但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已确认的收益。文件中对其他综合收益的描述为:其他综合收益,反映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未在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  相似文献   

9.
《企业会计准则-收入指南》(以下简称《准则指南》对收入与利得都给出了定义及举例:“企业在会计期间内增加的除有所投资以外的经济利益通常称为收益,收益包括收入和利得。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而从事的所有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利得是指收入以外的其他收益,通常从发的经济业务中取得,属于那种不经过经营过程步能取得或不曾期望获得的收益,如企业接受捐赠或政府补助取得的资产、因其他企业违约收取的罚款、处理固定资产净损益、流动资产价值的变动等。”从利得的定义看,与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较为相近(营业外收入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收入),从其举例看,可能涉及所有权益、递延税款、营业外收入(支出),还可能涉及某些费用,它们是否全都可以计入利得呢?  相似文献   

10.
新准则提出了利得和损失概念,它虽然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近,但在理论和实务中面临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利得与损失与现行六大会计要素的要素归属问题;二是已实现与未实现利得和损失在报表中列报混淆与不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新准则中引入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并把利得和损失分为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计入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利得和收入虽然都是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但二者有本质的区别,正确区分利得和收入显得非常必要,本文就如何正确理解收入与利得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新增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用来核算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发生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该损益作为营业利润的组成部分,在利润表中单列反映。  相似文献   

13.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的规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的是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嵛.性房地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对此,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利得与损失是财务会计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容易和收入与费用相混淆。利得和损失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对利得与损失的在新准则中的会计处理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明确提出了利得和损失两个新概念。本文以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通过分析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的区别及其判断标准,发现准则中对四者的运用并没有进行明晰的说明,本文对此提出了若干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适度、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是我国新会计准则的重大突破.根据我国2006年财政部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及《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人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以及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人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应由新设的损益类科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代码6101)进行核算.  相似文献   

17.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2006),在具体准则中增设了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准则规定当投资性房地产被处置或者永久退出使用且预计不能从其处置中取得经济利益时,应当终止确认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将处置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和成本。文章指出依据具体的实务此账务处理存在一定不妥,并根据有关准则规定及利得损失的理解,针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核算展开了相关论述,提出了投资性房地产处置净损益应属于利得和损失而不属于收入和成本的观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会计准则中利得与损失的改进与不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得”与“损失”概念在各国会计准则体系中都有出现,但其内涵与外延却各不相同。2006年2月15日.在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中,首次将利得与损失正式引入我国基本会计准则。本文通过对美国、英国、国际会计准则中相关概念的比较,探讨我国新基本准则中关于利得与损失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9.
孙鹏 《天津财会》2004,(6):9-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初的发展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广泛应用等诸多环境变化,传统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受到空前的冲击,计量属性开始从历史成本走向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使用必然产生大量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对这个问题,准则制定者出于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考虑,妥协于管理当局收益平稳化的要求,在制定准则时允许某些未实现利得或损失绕过收益表直接在资产负债表的权益中报告。  相似文献   

20.
一、利润表变化(一)六大会计要素作出重大调整在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要素中分别引入国际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概念,将利得和损失区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