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本文分析了国内外不同的研发资本对山东省自主创新的影响,并运用山东省1990-2005年的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本省自主研发的投入,但近年来其作用存在下降趋势;三大国际技术扩散路径溢出的国外研发对自主创新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人力资本对原始创新起到抑制作用,并且尚未跨越技术扩散所需东道国知识水平达到的最低"门槛:.  相似文献   

2.
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集聚:国外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聚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发展经济学从发展中国家的特征出发,对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集聚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近些年来,国外基于该视角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研究包括:分析二元经济结构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探讨产业集聚中的合作关系;研究国际经济对产业集聚的影响;考察产业集聚中的制度因素;提出旨在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际经济环境的突变再次引发了学术界对产业升级问题的思考.本文首先回顾了产业升级的内涵与模式,以及我国产业升级现有主流思路.分析了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特征,讨论了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促进产业升级的机制,并深入研究了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条件,提出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是我国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空间经济学视角下的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产业集聚有利于区域竞争优势的获得,反之区域经济的增长又影响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空间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的模型的基础上,试图从空间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产业集聚发生的一般特征以及它在促进某个特定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金融集聚的内在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集聚形成动因问题上,本文对国际金触中心形成的微现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从金融本身的特点出发,本文提出了如下观点:(1)金融集聚作为产业集聚的伴随物,随着产业集聚的形成而发展;(2)金融本身的高流动性加速了金融集聚;(3)金触成长至高级阶段成为经济主导与核心,其对经济的主导性促进了金融集聚.从空间经济学及相关的视角来看,本文认为:(1)集聚的空间外在性是金融集聚形成的基础;(2)不对称信息与默示信息所要求的金融主体的空间邻近促使金融集聚的形成;(3)金融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促使金融集聚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端制造业空间结构变动的实证研究:2003~200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各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出现了一哄而上的低水平发展现象,因此亟需规划各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产业空间结构现状及变动趋势可以为产业布局决策提供现实依据.高端制造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部分,本文利用修正后的E-G指数实证研究了其在2003~2009年的空间结构变动.结果显示:高端制造业集聚空间结构呈现出聚集和扩散两者并存的特性.东部沿海地区是高端制造业的主要集聚地,中西部地区的河南、河北、湖北和四川成为产业扩散的主要承接地.本文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要体现出“适度集聚”和“因地制宜”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新型工业化中,技术密集产业往往更加倾向于空间集聚发展.本文从技术能力的视角,分析技术密集与产业集聚的关系:应用内含技术能力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论证技术密集程度与产业集聚之间的循环累积关系,并阐述循环累积的传导机制;结合知识系统的组织性和开放性,探讨技术密集深化对产业集聚系统演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的产权界定与要素构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力资本的产权界定 我们从产权的角度将人力资本界定为:人力资本是指产权主体为实现效用最大化,通过有意识的投资活动而获得的,凝结在人身上的知识、技术、信息、健康、思想文化、意志品德、团队协作力和社会活动力(道德、信誉和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定义有三个特点:首先突出了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产权"特征;其次,通过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以及自我更新学习、实践经验积累等有意识的活动,具有投资性、增值性和收益性等"资本投资"特征;第三,具有人身依附性、异质性和边际收益递增性等"人力"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区位熵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我国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物流增加值区位熵波动性显著,物流业集聚程度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总体上呈现集聚化发展倾向。借助主成分回归分析探讨我国物流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发现这7个因素对我国物流业集聚均为正向促进作用,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人力资本和区位因素,以上7个要素每增长1%,相应的物流业增加值就依次上升0.205%、0.194%、0.192%、0.187%、0.145%、0.057%和0.019%。  相似文献   

10.
本文借鉴Combes et al.(2007)的城市与区域集聚效应测量方法,运用长三角16个城市、珠三角13个城市和环渤海地区19个城市1994—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三个经济区的城市和区域集聚效应进行了实证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珠三角的城市集聚效应在1990年代最强,但近年却出现明显的下降,同时,其区域集聚效应表现最弱;长三角在城市和区域集聚效应两方面都表现得最为突出;环渤海经济区的城市集聚效应最弱,而在区域集聚效应上表现良好。进一步地,文章认为集聚力与扩散力的循环累积决定了三个经济区内集聚效应的强弱,并且针对它们在人力资本和技术的外溢性以及产业同构化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专业园作为高技术产业在区域经济中发展的一种创新模式,因其特殊的作用机理而备受青睐.针对不同细分产业对空间特性需求不同的特点,需要在合适的产业空间进行集聚发展;通过细分产业在专业化空间的集聚,又能发挥集聚效应,更好地促进细分产业的发展.中关村科技园区通过专业园来发展不同的细分产业,各专业园各取所需,避免了园区内部各产业空间之间的恶性竞争.中关村科技园区这种"大分散、小集聚"的专业园建设,很好地满足了中关村科技园区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有效地避免了大规模土地连片开发、摊大饼式的城市化扩张道路.  相似文献   

12.
最近十多年来,外商直接投资(FDI)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的快速扩张对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运用网络型产业组织理论和实证方法,研究了中国大陆28个制造业行业国际竞争力及其决定因素。在2001—2007年间,网络型产业组织能够通过外资企业技术外溢效应和产业集聚提升中国大陆制造业行业国际竞争力。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外溢效应,产业集聚对国际竞争力也存在积极影响,但是人民币汇率、企业平均规模、经济开放度和研发支出未能增强国际竞争力,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没有削弱制造业行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关于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集群的关系,理论和实证研究均较少.本文对外资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对广东江门市两个产业集群的案例实证,认为FDI对产业集群的促进主要是通过资本集聚、市场需求、技术外溢等作用实现的.而由于产业集聚产生的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能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进一步吸引外资的进入,从而实现外资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更有效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4.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策略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必须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创建一支既懂技术,又了解市场的职工队伍,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一、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特征 企业人力资源与其它资源相比,具有诸多特性,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也必须与它相适应。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特征有:系统性、长期性、层次性、多功能性、创造性与共享性。 1.系统性。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目的主要表现为提高企业全体人员整体的素质和生产能力,它不仅取决于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对中国20个核心城市群的划分,以沪深两市2003—2016年间全部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群通过其空间集聚特征影响企业间投资支出行为的作用机制。基于集聚经济理论分析,从集聚效应的不同来源将其分为行业内集聚和跨行业地区集聚两个方面,并构建相应的衡量指标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不仅会通过行业内集聚效应影响同行业企业间的投资策略联动性,且跨行业的同地区集聚效应也会导致同区域内的企业间投资支出产生"潮涌"现象。本文还进一步从主导行业的外部溢出效应和上下游纵向关联性,以及不动产抵押融资担保渠道视角,检验了城市群的空间集聚效应对企业投资支出联动影响的传导路径。这为客观评估城市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来自转型发展中国家的微观证据,也对中国未来城市群建设和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市场、产业和企业层面构建流通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08~2015年各地区流通效率水平,并借助空间统计分析了我国流通效率的空间相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我国流通效率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地区流通效率表现为高高集聚特征,中西部地区流通效率则呈低低集聚特征。基于邻接空间、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权重矩阵的空间误差模型回归结果显示,邻近地区对本地区流通效率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人均 GDP、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对流通效率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政府支出对流通效率的影响只在邻接空间权重下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城市化对流通效率水平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经济体有其独有的特征,这些特征对集群内的技术扩散产生重大影响;同时,政府和企业不同的技术扩散策略也会影响整个集群经济体的福利水平.本文分析了不同的技术扩散策略对政府和企业福利水平的影响,并提出了技术扩散厌恶、技术扩散中性和技术扩散偏好的概念.最后,就我国产业集群中技术扩散策略的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构建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运用中国30 个地区的面板数据, 对我国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 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同时, 政府财政支出、 固定资产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化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等影响因素均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的框架下构建资源型产业集聚、技术溢出与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增长模型,运用2001~2011年山西、内蒙古、陕西和宁夏等4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估计。结果发现:随机效应表明资源型产业专业化空间集聚和资源型产业多样化空间集聚引起的技术溢出效应均对经济增长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固定效应模型表明资源型产业专业化空间集聚比资源型产业多样化空间集聚更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为了更好地实现资源型产业集聚、技术溢出与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增长,需要提升资源富集地区的区域竞争优势和专业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李光明  马磊  潘宇 《工业技术经济》2017,36(12):106-113
本文利用2006~2015年我国30个省份(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物流产业集聚对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物流产业集聚、物流劳动生产率、外商直接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地方政府投资等影响因素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方向与显著性均存在差异性。从总效应来看,物流产业集聚与地方财政支出均显著为正,是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源泉。外商直接投资显著为负,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