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方式也在经历着变迁,跨国并购越来越成为外商对中国投资的主要方式,而跨国并购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则是双重的,面对这样双重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刘辉 《特区经济》2011,(2):118-120
随着日益增加的并购机会、逐渐拓宽的并购渠道、明显减少的并购束缚、非常强烈的并购意愿以及迅速成熟的并购"硬件",服务业正在成为跨国并购的投资热点。本文通过详细剖析服务业跨国并购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认为:虽然全球跨国投资主要方式和我国吸引外资主要方式之间存在明显错位;服务业跨国并购对政策法律环境要求更高,而且并购条件非常苛刻;此外房地产业在中国服务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中一枝独秀;但是服务业跨国并购在中国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而且中国服务业"对外"跨国并购正在日益成熟。  相似文献   

3.
李恒 《改革》2004,(6):68-73
在当前全球化浪潮中,跨国并购已成为跨国投资的主要方式,更是我国今后引资的重要趋势。然而这种不同性质的多种资本主体并存于中国市场的特质将直接决定彼此的生存空间和获利机会,并最终决定投资的绩效和宏观经济稳定性。分析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和在中国市场上进行竞争的手段,并从品牌、技术和币场占有率三个方面考察跨国并购对我国市场结构的影响,可以得出已经形成隐性垄断的结论,相应地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提出对跨国并购实施竞争规制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田园 《特区经济》2008,(10):270-271
跨国并购是国内企业并购的延伸,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一种方式。近年来,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热潮愈演愈烈。但是,并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本文从并购战略的部署、企业的财务结构以及并购后的资源整合情况分析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涌入,推动我国跻身世界经济大国。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放以及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国再难与跨国并购绝缘。与此同时,其隐含的经济风险日益凸现,使我国经济安全受到威胁。本文将先介绍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的控制方式,再结合现如今愈演愈烈的跨国并购,来论述其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并提出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6.
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随着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许多企业选择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进行海外扩张.本文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对中国民营企业的跨国并购进行了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利用外资方式的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利用外资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制造业是外资在中国的主要投资对象,全球500家大公司在华投资中有73%投资于制造业.从国际范围来看,跨国并购占跨国投资总额的比重越来越高.有资料显示,从1998年开始,跨国并购己占全球FDI的85%以上,外资并购已经成为全球跨国投资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井呈现出了更多新的特点和规律。本文通过介绍中资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和跨国并购的特点,通过阐述跨国并购动因,分析中资企业跨国并购的长效发展思路,以期望对解决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占世界OFDI流量的比重由2008年的2.8%增长到2015年的8.7%;而且,以跨国并购方式的对外投资更加突出,占世界跨国并购的比重由2008年的5.4%增长到2013年的19.8%,随后下降到2015年的6.9%。那么,跨国并购和经济周期是何种关系?如何以不确定性为视角对"逆周期"并购进行理解?文章基于2000~2016年中国企业对91个国家的跨国并购数据,实证检验了经济周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跨国并购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逆周期"特征,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并购正相关,并且在国企样本中表现得更为明显;"逆周期"并购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表现尤为明显;进一步检验发现,双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差距和双边市场增长潜力差距均与并购规模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风起云涌,逐渐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伴随着中国加入WTO,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跨国并购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并购在外国直接投资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断提高,并购的规模和行业都有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1.
跨国并购比较优势论与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并购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并完善生产体系的一种重要投资方式,以往有关跨国并购动因理论的研究忽视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国际贸易理论角度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对比较优势理论对跨国并购活动的适用性通过模型进行论证,同时运用中国数据,借助巴拉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实证检验,得出比较优势构成跨国并购的基础这一结论,进而从全球化的视角形成对跨国并购活动的客观认识和正确态度。最后根据跨国并购比较优势论的实际经济意义,提出中国对待外资并购的相关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2.
黄友军 《特区经济》2006,(4):321-32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中国企业加速本地资本国际化、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跨国并购已成为海外投资的重要方式。面对投资环境的高度复杂性,企业必须对跨国并购进行风险防范。本文在跨国并购风险识别和度量的基础上从十个方面为跨国并购提出了风险防范的措施,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跨国并购是目前跨国投资的最主要形式。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每年的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金额中,有65%到80%采用并购方式进行。而在中国,最近几年每年400多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中,只有不到5%是采用跨国并购进入的,而且主要是以一些非典型的跨国并购为特点,比如通过合资或增资扩股或海外收购 B 股来并购。  相似文献   

14.
跨国并购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方式,建立友好的双边政治关系是中国"走出去"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文章基于1993-2017年中国对全球181个国家或地区的跨国并购数据,并用联合国大会投票数据最新测算的国家间政治立场指数之差的绝对值作为国家间政治关系的代理变量,考察双边政治关系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成功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双边政治关系拉近能够显著提高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成功率,在更换了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度量方式、考虑了数据删失和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其次,通过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发现双边政治关系通过促进两国签署与生效双边投资协定以及孔子学院的建立提高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成功率。第三,进一步检验发现,友好政治关系促进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成功率的效应,在不同行业和资源行业并购中更大,在"一带一路"和亚洲国家效应更大。  相似文献   

15.
跨国并购是目前跨国投资的最主要形式。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每年的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金额中,有65%到80%采用并购方式进行。而在中国,最近几年每年400多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中,只有不到5%是采用跨国并购进入的,而又主要是以一些非典型的跨国并购为特点,比如通过合资或增资扩股或海外收购B股来并购。  相似文献   

16.
在跨国并购中,并购企业双方面临着国家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双重差异,这使得文化整合对跨国并购至关重要。文章首先对上汽并购双龙案进行分析,从文化整合角度对并购失败的原因进行初步探索,阐述了并购失败的原因所在。最后提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的文化整合建议,对于加深理解跨国并购和中国企业成功实施"走出去"战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随着我国对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随着我国对外投资规模的逐渐增大,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并购投资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我国对外并购投资的模式主要有七种。对于大多数国内企业来说,跨国并购仍然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梦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制约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投资的因素很多,亟待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周宏芸 《特区经济》2006,(12):326-327
本文将从中国企业的投资特点入手,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相关模型的构建,为我国企业选择跨国并购与绿地投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娟  刘钻石 《改革》2012,(2):93-98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采用了复杂一体化战略,国际直接投资的传统OLI-IDP框架不完全适用于解释中国在海外寻求知识资源的行为,需要调整和补充。中国政府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跨国并购和有机扩张是获取海外知识资源的主要方式,学者们基于调查问卷和典型案例分析、大型并购数据库分析和模型构建等方法评估了包括跨国并购在内的各种海外市场进入方式的绩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知识资源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经历成功与失败并存,某些失败的并购甚至会引发国内母公司的财务危机,造成严重的亏损根据中国商务部对外发布的消息,跨国并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方式。境外并购类投资占我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60%以上,跨国并购主要集中在汽车、能源、电讯/电子等行业,并且并购金额以每年70%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