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直以为老上海所特有的那种情调和韵味,早已随东去的黄浦江水一去而不复返了,特别是当我被南京路上如潮的人流拥向外滩,面对矗立在黄浦江对岸的东方明珠塔时,那种沧海桑田更让我有一种“逝者如斯夫”的感觉。无奈,只能骑上自行车,在一条条纵横阡陌般的弄堂内穿梭着。外白渡桥下的涛声依旧,老城隍庙的九曲桥依然弯曲玲珑,孙科与蓝妮的玫瑰别墅神秘依然,郁达夫的尚贤坊拥挤凌乱如故,陈逸飞的“新天地”仍在刻意地营造着一份昨天再来的感觉,但最后也只能唤起我对老上海的一些零星的感触。难道“十里洋场”的上海,有石库门、老弄堂的上海,张爱玲笔下的上海,有“白兰花,栀子花”的叫卖声的上海,真的像一头头被拆除的老虎灶一样,永远留在了历史和“老克勒”们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2.
去海底过把瘾著文:海客如果说,回归自然已逐渐成为一种旅游时尚,那么潜海观光则是最彻底的返朴归真。因为生命的起源在海洋,海洋是人类祖先的“老家”。有谁不想去探访这个神秘的“老家”?这种梦想,如今在海南岛已成为现实。面对浩瀚的碧波,三亚海滨办起了多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早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五台归来不看庙”之说。本世纪初期,在国内又有了“王家归来不看院”的说法。且流传甚广,近乎约定俗成。这种说法的不胫而走,曾一度时间,圈内有些人,对我这个做王家大院民居艺术馆馆长的,颇有微词,以为我故弄玄虚,在搞“商业炒作”。令人哭也不是,笑也不得,无论做任何解释,在一些人心目中仍难逃其咎。  相似文献   

4.
听他们侃河北,精彩没想到在去往石家庄的火车上遇见了王新勇,他是河北省旅游局的副局长,这一路,全听他侃了。甭说,尽是些个皮毛,这通儿侃,不仅帮我“扫了盲”,还把我从以往时认识误区中拽了回来。话题是我引出来的,我说,老祖宗太偏爱陕西,把大部分宝贝都存在那...  相似文献   

5.
艾铭 《北方旅游》2002,(13):8-8
去年“十一黄金旅游周”期间,笔在一家旅游公司“主题旅游”的诱惑下,一路风尘到了海南。临行前,我这个从没去过海南的北方人,一想到即将目睹“天涯海角”椰林凌宵、巨浪排空的壮观景致,心中不免涌起陶陶然的卧游之乐。  相似文献   

6.
黄河之水天上来THEYELLOWRIVERWITHWATERPOURINGDOWNFROMHEAVEN著文:张华摄影:李全举Text:ZhangHuaPhoto:LuQuanju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天”,就是孕育了黄河长江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巴颜...  相似文献   

7.
旅泰集锦     
旅泰集锦王立东在我的案头,放着一本精美的小折页,封面上印着这样两句话:“泰国,荡漾春风兰花的神秘与馨香的地方。“到泰国去,来一次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质地的风兰之旅。”这本折页是今年3月我参加“风兰之旅”后留下的纪念。每当看到它,在泰国旅行的那些往...  相似文献   

8.
我的“皇帝”假期邱磊承德是个好玩的地方,既有风景园林,又有文物古迹,不像有的旅游地,吹得天花乱坠,到那儿什么都没有,让人扫兴而归。我从1980年至今,已记不起来去了多少次承德,只知道随着交通的发展,我去承德旅游的密度越来越大。80年代初期只坐过很慢的...  相似文献   

9.
“你去,你去。”采访贵阳的选题一定下来,同仁异口同声,让我去。贵州是我老家,半个,我对那儿没什么感性认识,只去过两次。老家在我印象中灰蒙蒙的。我特意挑了一条红色的马球牌防雨裤和一件腥红色的真维斯外套,装行李的时候,心情有点像当年下乡,还有点像去新疆或者西藏那样的远行,生怕同去的摄影师不小心把我给丢了。替我想想,这样的心情能算快乐?  相似文献   

10.
旅游江南,至文化古城长沙。连日来不仅去岳麓山、爱晚亭、橘子洲、天心阁揽胜,还欣赏了湘绣。从湘绣研究所出来,我向陪同的朋友告别时,朋友热情地留我看“湘雕”,说:“到长沙不去看它,太可惜了。最近完成的一件中国最大的石刻宋画《清明上河图》以工艺精湛,规模巨大获得《吉尼斯之最》证书。”听他一说,我决定推迟行期去看看。来到湘雕的发明地──长沙市蓉园路4号长沙黎明电脑研究所,张所长首先带我们参观精品陈列室,接着到另一展室去看石刻宋画《清明上河图》。这幅长33.6米,高1.5米,由56块黑色镜面花岗岩组成的巨大作品一…  相似文献   

11.
我的旅行一般是走哪儿算哪儿。有时一个地方我会用不同方式多次行走。东南亚的旅行就是如此。我坐“处女星”号邮轮游览过新马泰,坐飞机去过新马泰,直到这次坐“亚洲东方快车”横穿新马泰,已经是我第4次去东南亚了。没有理由让我放弃这次蓄谋已久的火车旅行,应该说在一年前我就已经设计好了。  相似文献   

12.
当年是怎么插队的?当时我在北京日坛中学读书,去插队不是没有别的选择不得不去,而是觉得毛主席发出了最新指示,有一种责任感,应该到农村去。想像中的插队生活是什么样的?想像中的插队生活是一片空白,只想着不要碌碌无为度过自己的一生,好好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当时我写到:“革命岂能做井蛙,雄鹰踪迹海天涯”,“谁在生活的激流中,不敢扬起风帆,他生命的船,就会永远搁浅在时代的岸边。”  相似文献   

13.
猎影魔鬼城     
在新疆那么多可拍照的地方,我最喜欢的地方是位于准噶尔盆地的魔鬼城。我总有一个梦想,就是到魔鬼城去拍时装和姑娘,一想到把时装和姑娘放在魔鬼出没的地方,由此产生出那种恐怖与美丽的反差,我就兴奋不已。可是令我失望的是至今没有哪位姑娘愿意让我带她们去魔鬼的住地,更没有哪家时装公司愿意把他们只在“T”型台上表演的高贵时装,展示在魔鬼的身边,到是我和诸位影友先后去了两三次,拍了一堆很不成样的照片。 在准噶尔盆地的戈壁上遍布着“雅丹地貌”。大约2.3—1.9亿年前,是地质学上称为“三叠纪”的时期,准噶尔曾是一大片  相似文献   

14.
余秋雨在《抱愧山西》中说,“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那些地区,而竟然是山西!”我读之后很是感动,土生土长确并不理解自己的这片热土地,甚感遗憾。于是就有迫切想要亲近她,想要了解她的念头。有人告我要想了解就要去一个地方,先要看她,看一座城——平遥古城。  相似文献   

15.
日暮白登山     
今年三月到大同办事,结识了一位罗丛先生,罗先生对晋北的历史掌故、物名胜了解颇多,谈话很是投机。当我得意地告诉他我已多次游览过华严寺、善化寺、九龙壁及云冈石窟时,罗先生问我:“你去过白登山没有?”这一下把我问住了。  相似文献   

16.
我从1994年前往四川红原拍摄后就喜欢上藏区这片迷人的土地,以后,每年我都会抽空到青藏高原拍,而每次的感受也不尽相同。这次与往常不同的是季节——严冬。来之前看天气预报,正好下大雪。到了成都,看报纸上说理塘地区正遭受严重的雪灾。这可把我“高兴”坏了,我就是冲着大雪来的。  相似文献   

17.
散议藏文化     
散议藏文化23著文:丹珠特殊的环境造就特殊的文化。被称作“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雪域”孕育出了藏族文化。高海拔是这种文化成长的基本环境和条件。大约距今5-6万年前,西藏高原就有古人类居住;大约在5000-6000年前,高原居民的分布已基本定型。...  相似文献   

18.
你也可以开飞机方振宇租车出游,洒脱一把是时尚;去大漠滑沙,聆听响沙是时尚;去大海扬帆冲浪也是时尚;那么,飞上高空,翱翔蓝天,难道不是一种更刺激更新颖的时尚娱乐吗?也许你会问:“这能办到吗?”我要对你说:“到安阳航空运动学校考个驾照就行了。”一、考照学...  相似文献   

19.
40l2月1 1日障晨,北京格外的冷,出门前我特意加了一条围巾,按照约定去劲松附近的一座过街天桥采访正在那 I里拍戏的阳声演员杨仪。等这场戏结束,我已经被寒风 l吹得全身冰凉,杨仪脱下旧棉袄,走过来寒暄后的第一 l 句话就是“马三立今天 早上去了。” 第二天,我为了这一期 的《城市季风》赶赴天 津,去追寻一些马三立 身后的天津。津话眼,天津人限,天津是幽默之城。一听到天津人说话,我就禁不住想乐。一位按年龄我要叫叔叔的出租车司机迎着我说‘’大哥,您去哪?”天津司机喊客人“大哥”、“大姐”喊得自然利落,倒是外地人初来乍到听着有些不…  相似文献   

20.
“gu ji gu ji”(藏语,求求你),突然,一只肮脏的小手拉住 了我的袖子.我从散落在桌子上的纸币中随意抽出一张塞给了 他。这已经是我到达拉萨的第三天了,每天早上到藏族人最喜欢去的地方——“光明”甜茶馆,喝上几杯甜茶,吃上碗藏面仿佛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手中摆弄着15分钟前在八廓街买的青铜打造的“降魔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