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无锡城市在长三角中的发展定位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须俭  相江 《江南论坛》2003,(4):14-16
“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列宁语)。随着城市格局演变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快,地区间的竞争更直接、更主要地体现为中心城市间的竞争,城市发展日益成为地区发展的核心和标志。无锡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区域中心之一,这是历史形成。进入新世纪,发展进入新阶段,区域间各类资源要素的扩散、集聚日益活跃,无锡的城市地位是削弱,抑或强化,其关键在于找准自身在长三角城镇体系中的定位,增强城市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一、现实方位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经过20多年的发展,长江三角洲…  相似文献   

2.
《大陆桥视野》2010,(6):85-8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全文公布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该规划对长三角主要城市进行了功能定位,对综合运输枢纽及港口建设发展规划予明确。  相似文献   

3.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社会时期,城市对生产总成本的作用经历了从降低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成本与生产成本到降低交易成本、生产成本和生态成本即总生产成本的过程。我国发展城市群、城市带是一种更有利于在新时期降低总生产成本的城市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江霞 《江南论坛》2013,(9):23-23
[本刊讯]在前不久召开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13次市长联席会议上,作为中国最大城市群的长三角区域率先发出环境保护宣言:坚决摒弃地方保护主义观念,建立区域环境保护合作机制,共建区域环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的物流配送体系存在分散、低速、低效的“瓶颈”问题,而多级物流中心城市配送体系将以其便捷性、易达性、灵活性以及网络化、集成化等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城市群物流配送的速度和运行效率。选取长三角地区12个重点城市,建立了物流中心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城市的物流综合实力进行了量化评估与排序;结合各城市的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等因素,构建了三级物流中心城市层次,提出了长三角地区多级城市物流配送体系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6.
陈敦  牛婧 《经济论坛》2004,(7):20-22
长江三角洲地域范围大体上包括上海和苏中南的南京、无锡、常州、镇江、扬州、苏州、南通、泰州8市及浙江东北的杭州、嘉兴、宁波、绍兴、舟山、湖州6市。这15个城市位于我国“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的T型结合部,构成了“外通大洋、内联愎地”的战略枢纽点,其经济在中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也成为世界上最具有活力和发展前景的经济区域之一,被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认为是世界第六大都市群。  相似文献   

7.
为破解区域中心城市创新生态圈创新力场强分布不均匀导致区域创新不平衡的问题,实现区域协同创新,基于断裂点模型、创新力场强模型和创新辐射力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创新生态圈辐射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创新力场强整体以“沪-苏-宁-合-杭-沪”为边界呈圆形网络分布,包括上海创新辐射带、苏州创新辐射带、杭州创新辐射圈、南京创新辐射带以及合肥创新辐射圈等五大核心辐射区;创新力场强分布不均匀,靠近核心辐射区的城市创新力场强密集,受到多重辐射效应,而边缘城市受到辐射效应微弱;周围城市创新要素量对创新力场强具有倍乘效应,可通过增加其创新要素量放大创新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8.
9.
苏宁 《经济师》2005,(6):55-56
推进中心城市改造是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性环节之一,也是当今国际大都市、区域中心城市功能转变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对企业在美国城市更新运动各阶段的表现的梳理分析,就如何在中心城市改造中正确处理好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合理发挥企业的作用提出了相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后,长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多个中心城市,上海南面有杭州、宁波,西有苏州、无锡、南京等,它们以上海为中心,形成了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群。但是,在上海北面,迄今尚未形成经济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市化下长三角经济转型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区在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时都提出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新型城市化即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优化城镇体系,完善城乡规划,提升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管理,创新发展机制,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毕亮亮  施祖麟 《经济地理》2008,28(6):946-951,954
长三角整体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依靠其内部各市科技创新能力及竞争力的提高。文章以长三角1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首先,选用因子分析和分层聚类分析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对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其次,通过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对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现状、16个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与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前景进行判断。最后,在"涓滴效应"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以上海为核心城市,以杭州、宁波、苏州(和无锡)、南京四城市为中心城市的"区域科技创新圈",为长三角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的实现、政府推动区域创新能力走向并制定区域经济和技术发展政策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区域合作,交通先行。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珠港澳大桥的规划建设将进一步促进区域内的经济资源整合,为推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中山作为珠江口西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面临着珠三角城市群新的竞争与合作形势,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立足珠澳经济圈,增强城市竞争力,必须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发挥区位优势,主动参与区域合作与发展,努力提升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促进中山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庄”———“市”变迁中的缺憾———从石家庄的发展看精神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刘信——从石家庄的发展看精神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谈到河北省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时,人们常常很自然地从省会石家庄开始,这不仅仅是因为石家庄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