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奥运营销不仅给很多行业带来了新的商机,更为重要的是,奥运提供了影响力巨大的品牌传播舞台,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很多企业都吹响了奥运营销的号角,但是,如何将奥运元素与企业品牌实现良好的结合,如何能够做好奥运营销,这是很多奥运营销企业关心的问题。盛世指标数据管理有限公司最新的调查显示,接近半数的企业营销负责人表示,奥运营销需要将品牌的战略与奥运营销紧密地结合起来,而“追求卓越”、“激情”、“科技”、“全球性”等奥运的价值元素可以作为品牌的核心诉求实现和奥运的对接,截至目前,可口可乐和联想等企业被誉为是表现最好的借助奥运进行营销的企业。  相似文献   

2.
2008年8月8日,还有一年,北京奥运已然进入倒计时。 奥运,作为体育营销的顶级平台,对于中国市场的企业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多年的体育营销经验,各种体育赛事的赞助活动,使得企业在奥运营销上初具经验。然而,奥运在中国召开,却又是前所未有盛事,中国企业能否成功畅游奥运这一世界性平台犹未可知。 对于奥运赞助商来说,筹备奥运营销的已有数年,步入了最后一年的收网阶段。如何充分利用奥运赞助商身份来挖掘商机,如何在传播、终端上统筹并进,如何在经历了数年的播种之后收获品牌或市场效益的果实,是每一个赞助商都在思考的问题。 而对于非奥运赞助企业来说,奥运所助推的消费动力已经体现,也正是企业发力的时机。然而,奥运知识产权和反隐性市场的大门,也在徐徐关闭。无论实力型企业抑或草根企业,都在寻找市场的空隙,寻找合理合法的机会接近奥运。 为此,本刊特别策划了《争夺“前奥运”市场》专题,以企业在奥运前夕的营销案例入手,希望为广告主有所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成功营销》2009,(8):42-43
奥运渐远,众奥运企业的营销效应在后奥运时代逐渐显现。 硝烟散尽之后,有的企业砸下重金仍难以形成品牌与奥运的天然关联,而有的企业则将奥运盘活成自己手中独一无二的资本,成就了与同行迥异的品牌背书。中国的这批奥运企业,虽然大多是摸着石头过河,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无论家业有多大,总想占便宜,总想空手套白狼。就拿奥运赞助来说,有些企业也想搭乘奥运这趟特快列车,可惜票很贵,他们买不起。眼巴巴看着车要开了,这些企业就准备逃票上车。所以,很多企业大打奥运品牌擦边球,混淆视听,不仔细观看,还真以为他就是奥运赞助商呢。  相似文献   

5.
京宣 《市场周刊》2004,(40):10-10
面对高达432亿元的奥运物流需求量,任何一家物流企业都不愿意等闲视之。来自北京交大的一份关于北京市物流企业参与奥运物流的抽样调查报告显示,92%的被调查企业愿意参与奥运物流。然而记者随机调查发现,他们对奥运物流的准备却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6.
周义萱 《商业科技》2008,(24):107-107
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临近,奥运营销将成为中外企业提升品牌价值和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如何在奥运所带来的历史机遇中寻觅新的商业契机,这是众多企业面临的新问题。本文系统阐述了奥运营销策略,以期为奥运赞助商能够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有效地参与奥运营销,和提升自身竞争实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庆 《广告导报》2007,(6):31-31
在离2008北京奥运倒计时仅剩400多天的时间里谈奥运营销的战略似乎有点迟了,多数企业的奥运战略已经定型,奥运资源也已几乎被瓜分殆尽,奥运企业即将进入冲刺阶段,因此,我们不妨把话题放到奥运资源的价值最大化以及传播过程中来,这对于很多奥运企业的冲刺来讲具有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清澜 《商务周刊》2009,(16):80-81
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一周年之际,在回顾奥运精彩的同肘,中国商界和学术界又进一步把目光聚焦到了对企业奥运营销的成功与失败的探讨之上,希望通过一种反思的视角和理性的思维,从中国奥运赞助企业身上发掘出其利用国际化平台夯实自身竞争力的经验,以为中国企业在经济危机背景下解决竞争力难题寻找出路。作为首家赞助奥运的乳品企业伊利集团,因其精确到位的奥运营销而被广泛关注,并八选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经典案例库。  相似文献   

9.
陈亮 《成功营销》2008,(10):33-33
从2008年奥运的申办、筹备、组织到召开整个过程来看,北京奥运会确实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催化剂”。它所倡导的“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汇聚起来,铸就了新的”责任奥运”。除了奥运赞助商们,许多非奥运赞助企业也都肩负起奥运的社会责任,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展示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为己任。  相似文献   

10.
李桂芬 《广告大观》2007,(11S):38-40
北京奥运已被无数商家奉为百年一遇的营销良机,通过赞助奥运而持久地提升自身品牌形象和地位的老牌企业固已大有人在,而为借北京奥运良机而想“一举成名”的黑马型企业估计也为数不少。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成为奥运赞助商可以算是最直接的奥运营销,同时,媒体则是企业奥运营销必不可少的载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奥运会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推广国家形象、城市形象的良好契机;对于广大企业,则是推广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的难得平台。自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开始,国内众多企业便开始谋划奥运营销传播策略,而随着08奥运的渐渐逼近,不管是奥运赞助企业抑或是非赞助企业,都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奥运营销传播行动。  相似文献   

12.
奥运擦边球     
《三联竞争力》2008,72(3):63-63
奥运赞助商粗糙的奥运营销手法,为成长型企业留下不少奥运营销的缝隙。  相似文献   

13.
康迪  熊莉 《成功营销》2009,(4):24-27
2009年3月31日,随着北京奥运会特许产品彻底退市,各个奥运营销企业盘点全部结束。所有参与奥运营销的企业重新回到起跑线。  相似文献   

14.
《商界》2007,(6):79-79
浪莎是我们服务过的客户,事实上,浪莎应对梦娜的一系列营销策略正是我们提出来的。客观地讲,我们认为,浪莎的非奥运营销策略远远好过那些费尽心机打奥运营销擦边球的企业。非奥运营销并不是只有打奥运营销擦边球这一条路可走!  相似文献   

15.
范素锋  柴文进 《广告导报》2007,(10):108-108
随着北京奥运逐步临近,中国民众关注奥运、参与奥运的热情不断升温。2007年以来,中央电视台倾力推出的一系列奥运节目和专题报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不断创造出新的收视纪录。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奥运广告项目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奥运赞助企业。  相似文献   

16.
体育营销需要大投入,面对奥运企业必须要有审慎的头脑,奥运营销并非都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上看,奥运不但是商家们借力奥运品牌展示自身品牌的最好机会,更可能是一次民族企业振兴的契机。如今一批世界级的日韩企业:索尼、三星、现代等等,都是当年乘借了奥运“东风”的个中翘楚。  相似文献   

18.
“奥运”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传播度极高的关键词,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正因为如此,2008奥运经济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吸引了众多国内企业借助奥运这一杠杆来撬动经济效益的增长,提高企业发展的速度,因而以奥运为载体的奥运营销也受到追捧,屡试不爽。  相似文献   

19.
苏旭 《浙商》2008,(17):74-75
并不是所有行业都适合搭乘奥运这班车,对于还没有做好准备的企业来讲,想借奥运一炮而红的想法或许很不成熟。奥运对一些浙商而言,来得似乎还早了一些。  相似文献   

20.
奥运赞助对企业而言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它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此背景下,我国企业纷纷通过加入奥运赞助计划进入奥运市场平台。在奥运市场平台上,赞助企业必须灵活运用营销的策略和技巧,学会驾驭大型赛事的影响过程,把握奥运营销的特性,更好地实现企业赞助奥运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