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集群企业网络演进与龙头企业集团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集群的演进升级是我国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面。将区域层面的集群企业网络演进与微观层面的龙头企业集团组建结合起来,分析了集群演进升级中的组织结构变化问题。集群企业网络"竞合"机制中的竞争和合作属性随外部市场环境变化,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组合方式,其演进方向为"联合式"企业网络格局,该格局中形成的龙头企业集团是我国传统集群升级的重要组织载体。根据集群企业网络类型的不同,龙头企业集团的形成机理有"合作.竞争.联合"、"合作.联合"、"竞争.联合"和"综合式"四种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2.
企业战略与集群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决定企业集群竞争力的各因素中 ,以往对资源禀赋、需求条件和政府角色等宏观方面研究较多 ,而对企业战略之类的微观因素则关注较少。本文以波特的钻石模型为基础 ,分析了企业发展战略、战略目标和竞争战略对集群竞争力的影响机制 ,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集群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企业集群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创新——企业集群竞争力的主要来源 马歇尔认为企业集群竞争力来源于外部经济。但他所说的外部经济主要指外部规模经济。其实,外部经济包括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两方面。在产业集群内,外部经济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成本降低,收益递增。企业通过共用公共设施和由于地理接近而节省物质信息  相似文献   

4.
一、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1、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有的区域产业集群是由当地市场自发形成的,规模报酬递增产生外部经济,从而形成产业的聚集,这种集群的产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有的区域特色产业集群是由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产业集群演进的视角,探讨了产业集群化的发展阶段、经济效应、演进机制等.研究得出产业集群化可以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在初级阶段,产业集群化可以带来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学习效应和交易成本节约等经济效应,而在高级阶段,基于但超越上述初级阶段复合效应的产业自集聚效应成为集群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提高产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内在动力机制;地方政府通过一定的产业与区域支持政策给予其产业有效的外部推动力,那么当区域产业集群化发展超越临界点时,产业集群得以真正形成,且产生自集聚效应,从而使得区域产业进入自发的良性循环,这将大幅度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一、企业集群与技术创新概念1.企业集群(Enterprise cluster),也称产业簇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的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企业集群具有专业化的特征,是一种介于市场和企业科层组织之间的中间组织形式。企业集群具有空间集聚、灵活专业化生产、合作网络、社会文化、自我增强、内部整合与外部链合等特征。企业集群并不是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简单聚集,而是一个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层面的区域复合体。它创造了一个高质量的地区商业环境,群内存在独特的区域文化、知识、信息、社…  相似文献   

7.
蔡茂森  莫琪 《经济论坛》2006,(18):80-82
一、引言随着近年来国内外企业集群发展的巨大成功,企业集群的组织形式及各种集群效应日益受到学术界内外的关注。从亚当·斯密的专业化分工,马歇尔的外部经济,到韦伯的工业聚集,再到威廉姆森的中间性组织,众多学者认为企业集群具有规模经济、成本节约、学习创新、品牌广告等集群效应,相应地为集群带来了生产成本、差异化创新、区域营销和国内国际市场等多方面的优势。波特的企业集群新竞争优势理论(M.E.Porter,1998,《簇群与新竞争经济学》)提出了包括市场需求、用户和替代产品竞争者等要素在内的“菱形”框架,开始强调市场因素对提升集…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发展研究综述:一个FDI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凯  王聪  李世杰 《经济论坛》2006,(10):25-27
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一些地区开始出现的专业化市场,符合马歇尔所言的产业集群的外部经济规模因素(马歇尔,1920),是国内产业集群形成的一个重要机理。徐康宁、陈奇(2004)的研究表明国内产业集群形成的第一种主要模式缘于专业化市场的发达而形成的市场创造模式。但是,专业化市场并不是形成产业集群的惟一因素,如果该地区的生产要素条件适合该企业的生产,该企业便会“锁定(lock in)”在该地区(克鲁格曼,1991),并有可能引发同类的企业和相关的企业也朝这个地区聚集,从而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很显然,这样一种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是依…  相似文献   

9.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并日趋成熟.旅游产业已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形成了一批具有规模和影响力的旅游企业集群.同时,旅游企业集群也是一种区域发展的战略,可以提高区域的内聚力.当前,国内外关于旅游企业集群的研究,没有准确把握旅游企业集群的概念,不能较好地反映旅游企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本文从旅游集群的界定入手,并浅要分析海南省旅游企业集群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区域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区域产业集群是以区域网络为基础的产业体系,该产业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内生性。产业集群一旦形成,由外部经济引起的规模收益递增不仅体现在企业内,还会体现在行业中,进而反映到区域宏观经济水平上。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都试图通过培育产业集群来提高它们的竞争力,因而,探索区域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理清产业集群中不同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平 《经济地理》2006,26(6):1001-1004
中小企业集群是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升产业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发展中小企业集群是湖南实现“三化”和迅速崛起的重要支撑。目前,湖南中小企业集群正处于发育阶段,虽然具备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最后提出了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简论我国地方企业集群的研究意义   总被引:127,自引:5,他引:122  
王缉慈  童昕 《经济地理》2001,21(5):550-553
全球经济中,国家竞争优势不能只依靠国内的全球性企业,更重要的是那些扎根于国土上的企业集群。如何提高地方企业集群内部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企业集群的生产系统与知识系统的有机结合,加强企业集群内部的企业分工与合作,以及如何寻找发展内力和整合外部信息的接合方式,成为区域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关键问题。这个当今公共政策的重要课题需要多学科跨领域地商讨解决,急需经济地理学者的积极参与。本文简明扼要地论述了在我国研究地方企业集群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湖南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文 《经济地理》2006,26(3):391-394
产业集群作为某一产业领域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集聚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湖南作为中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中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强大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通过对产业群发展现状与特征阐述,分析了湖南现有的四大产业群发展模式及其特征,指出了产业群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演化是当前经济学、管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等领域的前沿问题,在产业集群演化的周期中,存在着地域文化、集群文化和外来文化三大文化生态圈的相互作用。在演化的不同阶段,三大文化圈之间的作用机理也不同,可能会导致文化生态结构失衡,因此需要对文化生态结构进行优化。从文化生态的横向结构优化、文化生态的纵向结构优化及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整合入手,建立了产业集群升级的综合景框,并以温州龙港印刷业集群为例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是经济活动的普遍法则。其集聚优势表现为区域静态效率的实现和动态进步能力的提高。产业集群的集聚优势可以通过马歇尔式、产业联合体和社会网络等形式实现。在此基础上,简要提出产业集群的集聚优势培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空间集聚是产业集群同有特征,也是产业集群识别和分析的核心.采用Ellison和Glaeserl997设计的产业集聚指数和产业间共同集聚指数,重点对江苏省5个典型的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典型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均存在明显的产业集聚和产业间共同集聚.通过比较县域和市域两个尺度下的产业集聚和产业间共同集聚特征,发现,各集群空间集聚范丽有一定差异,钢铁、机械装备制造集群、石油、化学加工集群和汽车制造集群的空间集聚范围明显超越县域在市域,电子、通讯制造集群集聚范围在县域和市域尺度同时存在,而棉毛纺织服装制造集群集聚范围主要在县域.还发现,各集群的集聚程度也存在差异,电子、通讯制造集群无论是产业内还是产业间集聚程度最高,达高集聚水平,表明电子、通讯制造集群内外部性很高,集群内企业具有很强的相互吸引作用.汽车制造集群集聚程度较低,其他集群集聚程度为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7.
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构建和技术能力提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顾志刚 《经济地理》2007,27(6):961-964
文章运用创新网络理论,在文献回顾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并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构建和技术能力提高的概念模型,得出结论:①全球价值链为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外部创新网络的构建提供了路径;②外部技术资源的消化、吸收和内部化,需要产业集群内部创新网络的支持;③内、外部创新网络的紧密联结,是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完成技术学习并实现技术能力提高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朱华晟  王缉慈 《经济地理》2002,22(4):385-389,393
在全球化背景下,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群现象受到了区域研究学界、商界和公共政策决策者的重视。本文从产业联系的视角,首先分析自20世纪70年代后产业联系在内容及空间上的变化趋势,然后重点论述了在新时期的产业群内,影响企业地方联系强度的主要因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剖析了东莞电子信息产业群的地方联系问题。  相似文献   

19.
石忆邵 《经济地理》2006,26(5):792-796
通过对湖南怀化市河西新区市场群落发展现状的调查考察,揭示了市场群落形成的动力机制,包括体制环境与路径依赖机制、区位优势与区域功能导向机制、政府扶持与政策优惠的加速机制、民营资本争利于市的驱动机制、外来经商人员和知名厂商的激活机制、产销一体化互动机制。针对区域整体规划滞后、市场重复建设、划行归市不甚理想、市场开发的房地产化趋势、投资环境欠佳等主要问题,提出了改善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形成各部门协同发展合力,吸引经营大户和知名厂商进驻市场、培植市场主体商户,关注市场新变化、拓展新业态、发掘新空间,加强产销衔接、推进工贸一体化,强化市场人才培育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