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涛 《活力》2014,(3):73-73
一、跨媒介传播形式出现的社会背景 纵观人类大众传播史,大众传播主要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个是纸质传播时代,其媒介载体为报纸、书籍,杂志等形式;第二个是电子传播时代,其媒介载体为广播、电影、电话、电报,电视等形式,第三个是数字传播时代,其媒介载体为高清晰度电视,电脑、VCD、DVD、互联网等。从技术层面上来说,这三个时代的划分是科学进步的三次飞跃,而从受众需求的层面来说,三个时代反映了人们的生存态势对媒介与信息需求的不同程度。在数字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强烈,当单一形式的传播媒介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时,或者单个媒体不能承担高质量、广幅度、大范围的传播任务时,跨媒介传播便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2.
庄杰 《东方企业文化》2013,(13):139+121
地处我国西北边陲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幅员辽阔,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这种语言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使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形成了独特的传播和接受信息的方式,并形成具有区域性特质的媒介生态环境。本文用媒介生态学的视角研究媒介生态环境对新疆少数民族受众信息传播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如何营造健康的少数民族媒介生态环境,从而更好的发挥大众传播媒介在少数民族地区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经济分层和小众化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分层中最主要的依据是经济地位,经济分层会导致社会人群在社会生活和行为上的不同,这种不同反映在传播过程中就形成受众的分化,为了适应这种分化,媒介的传播方式也由从过去的大众传播转变为小众化传播,小众化传播方式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但是我们必须理性地认识到小众化传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媒介融合是大众传播领域一个相对新鲜的话题。作为未来大众传播业的一种发展趋势,媒介融合通过整合或利用处于单一、混合所有权之下的电视、网络、报纸、期刊等媒体,以增加新闻和信息平台的数量,从而使稀缺的媒体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的活动。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作用下,这些融合的媒介形式以及被重新包装的媒介内容,将提供给受众更大的信息量,从而领先竞争对手保持优势地位。这里系统地分析媒介融合的四大驱动因素、阐述其融合原理,并详细阐述在媒介融合时代媒介在内容、经营方面扩展、发展的新兴方式,希望能映射出我国传统媒体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生存之路。  相似文献   

5.
戴淮明 《活力》2011,(3):152-152
一、为什么开展社会制约的研究 传与传播,这是人类社会横漫八方、纵贯万古的社会现象,是人的社会行为。传播工具是作为社会的人,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交往、互动的媒介。作为现代社会普遍联系的强劲纽带的大众传播媒介,其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具有影响社会的强大功能。然而社会也具有影响大众传播活动的强大力量。社会对于大众的传播控制、牵制和约束.称之为社会制约。  相似文献   

6.
从生产者的角度分析,艾伦·R·Albarran博士认为传媒经济就是媒介产业利用稀缺资源进行生产,从而满足社会公众各种不同的需求.而罗伯特·G·Picard则认为,媒介经济旨在研究形形色色的媒介操作者,如何在各种资源均属有限的前提下,满足受众、广告业者与社会在资讯与娱乐等方面的各种需求.说到底,传媒经济应该涉及媒介的社会功能、生产消费过程以及这整个过程中所应该包含的一切经济关系.这权当我们对传媒经济所作的一个概念界定,不影响我们的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7.
受众是以已有心理结构为认识基础介入大众传播的,信息从物理现实转变为受众心理现实之间要经过受众认知结构这一中转站。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信息快速传播与运转的时代中,农民工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一个中转器,承担着传播信息、监督社会环境、传承文化遗产等多种社会功能,但它却在对农民工这一群体想象的塑造、构建中有着一定的偏颇,并且形成了刻板印象,令大多数受众对这一群体有着片面的了解和较差的社会定位。文章将分析新闻媒介对农民工这一边缘群体的形象塑造,探求原因,解决对农民工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9.
戴淮明 《活力》2011,(11):207-207
大众传播学。其实也是信息科学的一部分。信息,是大众传播研究的起点,也是研究的核心。大众传播学中的传播者研究、传播渠道研究、受众研究、效果研究、社会制约研究,可以说都是信息研究的延伸。信息时代呼唤信息科学的阔步前进,呼唤大众传播研究与大众传播事业共同走向繁荣兴旺。在大众传播的诸项研究中。对堪称学术中心所在的信息研究,目前仍有待加强。本文对信息的共性与个性——信息分类,对信息在传播渠道中的流动状态——信息密度,对信息到达传输终点时的实现状态——信息力度,作以简论。  相似文献   

10.
一、为什么开展社会制约的研究 传与传播,这是人类社会横漫八方、纵贯万古的社会现象,是人的社会行为.传播工具是作为社会的人,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交往、互动的媒介.作为现代社会普遍联系的强劲纽带的大众传播媒介,其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具有影响社会的强大功能.  相似文献   

11.
张晨 《活力》2013,(24):69-69
从1980年代中期,媒体研究就已经开始了朝向关于受众的图表研究和定性研究方法的方向发展。某种程度上,这对长期统治媒介效果研究的实证主义传统是一个回应。但同时,它对那些抽象的关于媒介意识形态效果脱离实验研究的批评来说,也是个回应。特别是在理论上受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影响的,在研究方法上受构成主义影响的文化研究日上尘嚣,并在研究受众是如何与媒体互动这一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王晓敏  苏娜 《活力》2010,(16):113-113
大众传播是指职业传播者和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电影等)向大众提供信息、知识、观念更新、娱乐等过程。舆论监督是其主要社会功能之一,这一强大社会功能旨在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  相似文献   

13.
文化传媒产业又称大众传播媒介(简称媒介、传媒).它与近代社会相伴而生,经数百年的演化特别是20世纪以来突飞猛进的发展,形成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两大体系,近年来,以国际互联网(因特网)为代表的新媒介体系也加入其中.高度发达的传媒文化堪称现代社会一大奇迹,它不仅速率、规模惊人的"信息流"席卷世界,形成奇妙的"地球村"景观,而且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的"情感流"、"影响流"渗透人心,产生全新的"媒介文化"现象.当代人类社会正处于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过渡之中,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媒介技术的巨大进步所促成的.  相似文献   

14.
戴淮明 《活力》2011,(8):190-190
一、受众是大众传播的受传客体 受众在大众传播活动中处于何种地位?受众是大众传播的受传客体。传播活动作为信息授受活动,其基本内容就是传方传递信息而受方获取信息。传播者站在信息传播的起点上。没有传方的发,就没有受方的收。就信息的传播运动来说,传播者处于主动状态,接受者则处于被动状态。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7,(24):219-220
作为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生力军的电子媒体如手机报,微博、微信等,虽然其存在历史较视屏性媒体短,却迅速已成为当代新闻报道最大的力量,也使体育新闻报道在形式、内容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机报与微信媒介电子性大众传播体育新闻报道的发展将成为今后的生力军,这对我国电子性大众传播媒介的体育新闻报道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童琪 《企业导报》2012,(19):71-72
在媒介融合的各种挑战下,纸媒体面临的恐慌在所难免。如何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做好传统的纸媒体并传承下去,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话题。本文从媒介融合下的纸媒体的结构转型、受众变化、经营模式的转变,以及如何利用新媒体来扩展影响力适应新角色,这几个方面浅谈在媒介融合下纸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公民的道德教育问题也成为重要的研究问题.公益广告作为广告的特殊形式,凭借大众传播媒介,通过提醒、批评、规劝向广大公民传播着各种有利于社会进步的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准则.本文就公益广告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加强公益广告对公民道德教育作用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归根结底依靠于新闻人才的培养。在大众传播媒介发挥着越来越强作用的当下社会,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19.
谢平 《活力》2012,(8):147-147
发行是报刊立身之本,作为传统媒体的报刊.应该积极探索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的发行新渠道.研究报刊发行的新趋势。现代社会,受众获取新闻资讯的渠道和手段越来越多。是否方便。成为受众选择媒介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深刻改变了世界,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媒介、社会与文化构筑的场域中,网络媒体的兴起不仅为中国传媒自身带来了冲击与震荡,而且为社会发展与文化创新提供了嬗变机遇.中国的大众传媒如何顺应媒体变革的时代潮流,如何提升中国互联网传播力,塑造中国媒体形象已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在大众传播的视野中,检视中国网络传播的环境和中国媒体自身的作为,并作深层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