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霸王别姬》代表着陈凯歌上个世纪电影创作的最高成就.为他赢得了彼时华人唯一的金棕榈大奖殊荣,也充分彰显了出生于电影艺术世家的陈凯歌对于戏梦、人生的别致见解.影片主人公男旦名角程蝶衣是最具看点的人物之一,也可以堪称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人物形象.这一人物的塑造与呈现充分体现着影片对于人生如戏的思索、梨园文化的想、民族历史的影射、人性复杂的表述.  相似文献   

2.
《论语》 一书记载着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行事,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学思想智慧的宝库.宋朝以来,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包含了中国古代政治、 文化、 历史、 哲学和宗教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大到治国,小至日常起居,无不饱含精警的启迪,充满哲理和智慧.从 《论语》 中,我们可以品味仁爱之道、 忠恕之道、 学习之道等人生的大智慧."孝敬"作为儒家核心思想之一,在 《论语》 中占有重要地位.孔子认为孝是做人的根本道德,中国传统文化也提倡"百善孝为先",故中国儒家文化中,特别提倡孝道.品读 《论语》,感悟其微言大义,体味其孝敬之道.  相似文献   

3.
吹牛的资本     
中国传统的道德是推崇谦逊、反对骄傲的,附带着,也就反感吹牛。可是,无论翻看史书,还是观察身边现象,爱吹牛的人还是很多。而且,不少大名鼎鼎的人也爱吹牛。若不信,我可举例说明。司马迁,中国一流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道德文章堪称后人典范,可他吹牛的口气也不小。他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岂敢让焉?"意思是说,五百年而圣人出,周公死后五百年出了个孔子,到今天,孔子死了又五百年了,面对着  相似文献   

4.
这是我第二次走进摩根大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黎拓(Peter Rupert Lightc)的办公窄。与2007年时这间屋子的略显空旷相比,如今这里的角角落落都布满中国元素:书架上放着《易经》、《孔子》、《论语》等(主人说他于普林斯顿求学时即学习过中国的文言文);  相似文献   

5.
我这一年来往研究日本丰田的时候,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日本企业在承继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主要关注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孔子的《论语》,另一个就是王阳明的“良知”体系。《论语》大家都知道,但王阳明的“良知”体系是什么?为什么日本人如此推崇王阳明?  相似文献   

6.
陈熹 《财会通讯》2021,(5):168-171,176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先秦时代作为中国制度、文化的形成时代,其名人思想、各家典籍层出不穷,可谓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时代.虽然古代传统文化中并未出现"内部控制"这一专业词汇,但纵观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内控思想涵盖了集个人、国家、社会等多方面思想文化,为确保国家安稳,君主统治力度增强以及教化百姓分辨善恶出现了内部控制这一思想.本文以《淮南子·主术训》为基础,并结合《淮南子》中其他篇章的部分文献,以《主术训》中的"无为""君势与众势""治道""法与德"四方面重要思想来分析内部控制中的人性假设、目标、范畴以及要素四个构成进行分析,提出传统文化嵌入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实现路径,推动内部控制建设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7.
《芙蓉镇》——这部谢晋的扛鼎之作是新时期以来电影的一颗璀璨之星。本文从人性与自然角度解读电影《芙蓉镇》,影片中正面与负面的人性纷纷与自然发生关系,充分诠释了人性与自然的光辉。  相似文献   

8.
施剑南 《活力》2005,(10):136-136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所谓“最得风人深致”,是指诗人言情真挚感人、写景鲜明生动、风格朴素自然。它出自《诗经·秦风》,但又不同于秦风慷慨悲壮、粗犷质朴的格调,而是写得情思迷离、意境空灵,每次读的时候都令人心生许多感动,与之产生共鸣。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在于:  相似文献   

9.
《第九个寡妇》是严歌苓的一部长篇小说,在本书中她塑造了二十多个个性丰满、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本文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从人性之"常"、人性之"变"、人性的复归三个部分各自去分析这些人物身上存在的人性和人性异化现象,并探究造成人性异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孙武 《人力资源》2007,(23):25-27
唐朝诗人杜荀鹤曾经写过一首《感寓》诗:"大海波涛浅,小人方寸深。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这首唐诗虽然说的是人心不可测、小人可恶,却也道出了识人之难。当今企业界用得最为普遍的选聘方法,自然首推面试。企业在选聘人才的时候,当然希望能做到"人面相对,人心可测",而结果却经常是事与愿违:录用到的是"面试精  相似文献   

11.
杨鹏 《英才》2007,(8):127-127
对企业界来说,老子哲学与企业老总的关系远比与普通职工的关系大。 在《论语》、《庄子》、《史记》被讲成畅销书的时候,《道德经》仍然只是被人们只言片语地理解着。但是,不能否认,这也是一本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奠基之作。时至今日,它对于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同时,由于《道德经》是一本修身治世之作,它对于当代的企业家以及关心企业管理或者有志于成为企业家的人来说,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英才》从本期开始邀请杨鹏讲《道德经》。杨鹏是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的研究员,在专业领域研究之外,对于《道德经》也有很深的研究,最难得的是,他能将二者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吕氏春秋》和《孔子家语》都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孔子困于陈国、蔡国之间,七天吃不上饭(七日不食)。弟子颜回外出讨得一点米,生火煮粥,恰有弟子看到颜回边煮粥边用勺子偷吃,于是禀告孔子,并攻击其品德(一说孔子恰巧看见而佯装不知)。粥熟之后,孔子故意说先敬祖先,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增强文化自信,务实文化根基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要求.高中阶段的学生正是走向成熟的关进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是高中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最新修订的高中政治教材 《文化生活》 彰显出了浓厚而鲜明的文化自信意识,同时,将文化自信融入 《文化生活》 中,对政治教学以及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吴仕逵 《英才》2007,(11):120-121
繁华似锦。何为锦?锦是14种丝织物中的翘楚。孔子编撰的《尚书·禹负》中有一句话——扬州厥篚织贝。汉代学者郑玄对此解释,贝是一种锦的名称,用预先染好的丝,按贝的鱼彩花纹织成的。锦由金和帛组合而成,《释名·采帛》:“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惟尊者得眼。”在唐代阎立本的名画《步辇图》中,尚可明显看到,十余人中只有一人衣锦,那就是吐蕃使者碌东赞。  相似文献   

15.
<正>世界500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断为企业文化注入活力。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他们成功的密码,而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经营人心,"经营人心就是经营事业"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  相似文献   

16.
中国房屋建筑作为一种科学技术,先秦时已有相关的文献记载,这部文献就是《考工记》。北宋时期又有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总结和归纳了隋唐以来的建筑科学成就。而到了清代又有《工程作法》,成为中国古代工程建筑规范的集成之作。这些建筑学著作汇编了中国历史上建筑技术方面的资料,清晰地描绘出中国建筑科学的发展与进步,是城市发展史上珍贵的文化典籍。  相似文献   

17.
<正>《易经》是中国古代先民的智慧结晶,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当中被认为是"群经之首、万法之源",历代先贤无不对其推崇备至,甚至顶礼膜拜。《史记·孔子世家》中便记载:孔子读易,"韦编三绝"。这足以说明孔子这位至圣先师对《易经》的刻苦钻研和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先秦时期的哲学著作《大学》是第一本系统地论述以“明德济世,修齐治平”为核心的孔子儒学教育理想的代表作,“明德”要求受教育者成为道德高尚的君子、贤人,“继世”要求受教育者成为君子、贤人之后以天下为己任,齐家,治国,平天下,关键在于“修身”,要求“白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就是我国古老的“大学之道”的深刻内涵。以“明德继世,修齐治平”为核心的我国古老的“大学之道”是孔子儒学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苏万贵 《会计之友》2007,(24):94-95
中国古人非常重视信用,不仅将其列为"五常"之一,而且将其作为立身之本.这方面的格言、故事很多,不胜枚举.论语: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说: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提出施政之要,就是足食、足兵、民信,但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保留一项,那就是"民信",因为民无信不立.  相似文献   

20.
钓雪 《审计月刊》2006,(3):51-51
从《王蒙文集》之后,王蒙——这位连续4年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中国老牌作家,谈《红楼梦》,说“人生”,写《青狐》,道《尴尬风流》,人高产,书畅销。《尴尬风流》是王蒙用五年心血写成的探索中国人之“心”的一部奇绝大书。作者笔下的“老王”,思索了大量玄学,均系“天问”。问而无解,所以尴尬;既然无解,索性放下,于是“风流”。作者天马行空,恣肆不拘,打破了有头有尾的长篇小说形式,线形外壳碎裂,变成无数片断,变成大珠小珠落玉盘。对于作为书名的“尴尬风流”四字,王蒙自有“正解”:“尴尬”就是尴尬,“风流”也就是风流。所谓“尴尬”,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