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其民俗文化具有很高历史文化价值、休闲文化价值、科学文化价值。水族民俗文化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诸如民族工艺传承面临断层,水书继承人紧缺,原生态民族节日淡化等问题。三都县政府在对水族民俗文化保护过程中,一方面应加强宣传力度,增强民众意识;依托高校组织,加强人才培养;健全水族文化保护法制体系,另一方面,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为当地旅游开发提供保障,增强水族魅力,引起世界的关注,从而使水族文化得到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2.
蒙晓情 《商》2014,(43):132-133
水族马尾绣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其独特的审美艺术价值、民俗信仰价值、技艺传承价值。目前水族马尾绣面临着一步步失去独特性,传承人保护不到位等问题,因此保护和弘扬马尾绣手工技艺的工作迫在眉睫。水族马尾绣的保护应将其文化资本转变为经济资本,进行资本化运作,以“活态”的方式将其保存与发展。本文主要是从以对马尾绣传统文化内涵的再发现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走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道路相结合的道路、培养与保护马尾绣人才这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保护的资本化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部民俗文化资源丰富,保存完整而极具文化旅游的开发价值。但由于当地乡村对民俗文化认识不足或不到位、盲目追求现代化建设,严重影响了旅游经济效益。应重视对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杜绝生搬硬套,野蛮开发,达到营造合谐社会,民族地区农村的落后面貌。  相似文献   

4.
周俊满 《商场现代化》2006,(21):152-153
民族旅游是以少数民族独特的自然生态和奇异的民族文化为吸引物的观光旅游,在现代旅游活动中,民族旅游越来越成为一种具有特别价值的项目和形式。区域民族旅游开发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强民族价值认同,保护民族特质文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广西富川县历史悠久,是楚文化和百越文化的交汇处,具有独特的民族原生文化,在县域旅游开发时,应该大力发展民族旅游。  相似文献   

5.
侗族传统民俗文化具备旅游资源属性,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但也因为文化传承出现断层、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和传承发展的良性运营机制尚未形成等因素的限制,其发展面临危机,通过采取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完善交通设、提高景区的通达性;遵循保护性旅游开发原则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措施,打造侗族传统民俗文化精品,使其在保护的前提下将其文化价值转化为旅游经济价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商》2015,(4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蕴含有各个民族的民族精神、价值理念以及心理特征等内容,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对于维护民族文化的纯洁性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少数民族人民生存环境变化以及竞技体育的冲击,使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遇很大困难。为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必须采取合理措施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加强保护工作,促进其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贾衍菊  李宁 《中国市场》2008,(35):102-103
本文以中国潍坊杨家埠旅游开发为例从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角度,探讨社区参与对传统民俗文化保护的积极影响。社区参与可以使社区居民正确对待自己的文化,增强社区的认同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需要尊重社区参与的自主性,指导社区进行深度参与。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丽江古道斗牛场"大型民族传统民俗文化展演的兴衰过程的原因分析,从中发现:不是传统民俗文化没有魅力,而是项目的盲目上马、对市场定位不准确,项目资源的储备不足以及不遵循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规律等导致民俗文化开发的失败。这也为以后传统民俗文化的开发敲响警钟。  相似文献   

9.
《商》2016,(13)
历史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的传承瑰宝。甘孜州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在文化的开发和保护,传承和创新上甘孜州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本文以康定县为例,深入的思考甘孜州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问题,对康定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和城市文化建设提出科学的对策,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以时代性和创新性的发展推动城市文化建设的不断前行,体现康定历史文化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罗颖 《中国电子商务》2014,(16):164-164
在开发民族旅游过程中,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旅游地区的民族文化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民族文化在被学习以及被模仿的过程中开始发生变化,这就使得民族文化在传承中出现了断层.贵州当地政府为了保护当地民族文化,通过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促使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各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民族记忆,对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保持非物质文化的活态性特征,只有传承主体(社群)的实质性参与,才能实现其生命的价值。只有正确理解保护与开发的内涵,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让其焕发生机,璀璨盛开。  相似文献   

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吐鲁番是新疆的文化大地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古老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生态.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大力保护、发掘、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是摆在吐鲁番旅游开发中的新课题.吐鲁番应在在旅游开发中保护好民族传统文化,实现旅游与保护并重,从而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李会彬 《商》2014,(35):107-107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我国民俗体育活动形式日益增加,逐步重视人才的培养,与经济相结合迎来新的发展。但存在问题也不容忽视.如面临外来文化的冲击,现代化发展中的负面效应以及传承的瓶颈问题。活态传承是民俗体育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民俗体育活动走进校园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主要结论:民俗体育活动形式日益增加;外来体育文化的冲击;传承的瓶颈。建议:民俗体育是具有极高锻炼价值和教育价值的体育活动。进校因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民俗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培养年轻一代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可以打造一批年轻的民俗体育的接班人。同时,丰富学校体育活动,为其发展增添活力。  相似文献   

14.
文化的融入是旅游发展的必然.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广西地区,民俗文化占据着主要地位,尤其是在民族自治县地区.在景区中注重对民俗文化体验的建设不仅能满足旅游者需要,更是一种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手段,文章以金秀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金秀县”)莲花山景区为例,分析其对民俗文化体验的运用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民俗作为一种民族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在传承过程中也出现不同程度、内容复杂的变化,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时尚、趣味的高层次文化旅游,不仅满足了游客求亲、求异、求乐、求知的需求,而且创造出一定的经济价值。为推进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实现旅游强国的目标,应充分认识民族文化资源的现代价值,本文从多个方面论述,阐释了民族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最终以民族文化带动旅游的开发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族旅游的开发在给当地少数民族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当地民族文化带来一系列的负面作用。主要分析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的原真性与商品化关系,探讨了民族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的商品化保护及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边疆省份.随着文化在旅游发展中停含量的提升,类型多样并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正以其强烈的文化差异性带动着民族旅游地区文化旅游的发展,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核心吸引力.旅游的发展加速了少数民族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带来了各种影响,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趋同和改变,导致了民俗民风商品化,民族文化庸俗化.在开发和保护黑龙江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文化时,应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文化保护的自觉意识,当地政府必须重视当地民族教育,加强民族历史、文化的学习,传承和弘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商》2015,(50)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与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具有内生互动性。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差异化路径决定了少数民族非遗是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非遗活态传承的文化特性又决定了文化产业是其保护的重要路径。手工技艺类非遗因其生产性保护的开展更容易市场化、产业化。但在实践中,"保护"与"开发"仍是个不易协调的难题。水族马尾绣工艺作为国家级非遗,马尾绣背扇、童帽、绣花鞋等的生产性保护折射了少数民族非遗资源的产业进程,对其考察可窥探当前少数民族非遗保护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矛盾与困惑,从中也可尝试探讨二者良性互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中外合资中民族品牌灭失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民族品牌在合资企业中被外商收购或丧失自主经营权的事例屡见不鲜,为防止民族品牌在合资过程中不断灭失现象的发生,应明确合资过程中的竞和关系;增强品牌意识,加强品牌保护;加强渠道的建设和保护;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品牌》2015,(8)
民俗是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被广大的人民群众传承、创造和享有一种悠久的历史的国家民族的生活文化。国家和地区民俗民俗风情的独特性、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和民俗体验的愉悦性决定了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现如今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在旅游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但可以转变传统经济的产业结构,带动饮食、住宿、娱乐、购物、交通、通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促进旅游业在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因此想办法挖掘民俗文化之精华来吸引旅游者,已成为当下各国旅游业相互竞争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