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资讯     
疯狂扩张背后的健康隐患近日读到贵刊的《顺驰危情初现》这篇文章,一些问题写得颇有见地,对于我这个从事房地产经纪行业的人来说都未能对“顺驰”这个神奇的企业了解如此深刻;对于顺驰置地的情况我不是很了解,不过作为顺驰不动产网络集团(原顺驰置业集团)的一名普通员工,有些东西我还是想和大家商榷一下。  相似文献   

2.
有人问我明年绿地会不会超过万科,我说我做得好的话,今年就超过它了。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说。必须强调,如果不是由于媒体本能的挑拨,此类有弊无益的宣言张玉良决不会出口。看上去谦和低调张玉良,与四五年前大张超越万科旗鼓的顺驰孙宏斌不同,尽管张赞赏孙的全国化扩张玉良梦想并正在代替他实现。但绿地不是一个单纯的地产公司。2008年,绿地集团销售435亿元(万科为478.8亿元),其中约三分之一来自煤炭等能源产业和建筑(绿地收购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的企业中,万科以“做减法”、走专业化道路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万科的董事长也一直以冷静理性的作风行事。就在万科成立即将20周年的时候,我萌生了办一所大学的念头。这个念头跟我去年慕名参观了德国的包豪斯学院和美国的洛杉矶设计学院有关,在中国也办一所这样的大学——一所既为万科培养人才,也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大学。中国的房地产发展得太快了,房地产专业人才成为每个开发商的瓶颈,而传统的大学教育还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把万科20年的经验和教训与大家分享,是万科一贯的开放心态,如果能把实践形成案例,再延请一批业界专家进行专业…  相似文献   

4.
贺大卓  松涛 《英才》2007,(10):46-47
两个半月,两次接触。一年前,孙宏斌就这样把顺驰卖给了路劲基建。根据顺驰集团CEO汪浩的回忆,孙宏斌和路劲基建董事局主席单伟豹谈过一次后,回来兴奋地和大家说:“路劲和咱们一样,3年内也要做全国第一。”在两个人“志趣相投”的基础上,合作快速敲定,孙宏斌给单伟豹留下一句话:“我相信这是你一辈子做得最适合的投资。”单伟豹点头称是。  相似文献   

5.
两年前,中国地产界还鲜闻顺驰的名字,两年前的顺驰集团其触角还只是天津这个它发家的海滨城市,其打动天津百姓的也许就是那座以"顺驰"冠名的顺驰立交桥了.而今天,当我们再次提到顺驰这两个字时,中国地产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现在的顺驰拥有8000多人的庞大队伍,年销售额达40亿元,"顺驰现象"在地产界引起了不小的波动,甚至遭来了不少人的非议,中国地产大亨万科对顺驰的发展也同样颇有微词,顺驰的快速扩张,让它成为了中国地产最为注目的少数派.  相似文献   

6.
不管王石说什么,国内企业界和时尚界都会有不少人竖起耳朵——是万科新战略还是登顶新体验? 2006年1月8日,《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20 年》出炉,业内人士称这是内地企业家首本自传。各大资深财经媒体主编前来捧场,地产圈中好友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和河南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前来助阵。  相似文献   

7.
王琦 《中国企业家》2006,(18):20-20
顺驰要的,是救命钱。虽然少,虽然贵,但是必须得要正式签署协议时,顺驰孙宏斌对路劲基建单伟豹说:“你买了个便宜货。”这是9月5日顺驰易主时的一幕。——谁也不知道顶着多年压力把顺驰带到今天的孙宏斌当时的真正想法,这话听起来没有那么悲壮,但是有些让人唏嘘。  相似文献   

8.
2005年的元日,对于顺驰的几位老总们来说,过得并不轻松。在北京,一连5天的会议之后,便发布出一个另人震惊的消息, 即孙宏斌离任顺驰董事长之后,张桂宗也辞去顺驰中国董事局主席一职, 而继任者则是34岁的前CFO汪浩。在《英才》采访顺驰之后,短短两  相似文献   

9.
“有人问我明年绿地会不会超过万科,我说我做得好的话,今年就超过它了。”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对《中国企业家》说。  相似文献   

10.
潘石屹说,顺驰将“九死一生”。孙宏斌回应,顺驰就是那“一生”。潘石屹再回应,他希望孙宏斌领导的顺驰能够渡过眼前宏观调控的这一关,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成为“一生”。这是两位地产巨头最近一次没有面对面的口舌“较量”。这种“较量”的背景是,近来国家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导致业界的“恐慌”。的确,当土地和资金这两大房地产开发的根本受到政策性调控时,开发商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全国疯狂圈地的天津顺驰集团(以下简称颇驰),其资金链问题更是引起了全国范围的质疑。潘石屹说,中国房地产发展商绝大多数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资金问题,颇驰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国的企业中,万科以“做减法”、走专业化道路 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万科的董事长也一直以冷静理性的 作风行事。就在万科成立即将二十周年的时候,我萌生了 办一所大学的念头。 这个念头跟我去年慕名参观了德国的包豪斯学院和  相似文献   

12.
日前,万科与浙江南都就良渚文化村项目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由万科出钱一起开发这个近万亩的大盘。据悉,双方的合作不存在谁并购谁的问题,只是单纯的项目合作;与南都合作之事,万科马上要出公告了。而喊声最响、在杭州市场调研了大半年的顺驰已于年前收拾行囊回家了,据说,最近两三年内顺驰不会涉足杭州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13.
三年来王石一直想卖万科,两年前这一计划差点成功,由于第一大股东的反悔而流产。千禧年王石想了却此愿,不知谁能满足他的愿望…… 日前,万科董事长王石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明确表示,三年来他一直想卖万科,为万科引进有实力的大股东。他渴望2000年万科能打通国际融资渠道,与一流的房地产公司实现强强联合。 在两年前本报记者对王石的专访中,他曾透露过,一家大机构已经拿着支票跑到了深圳,但第一大股东深圳特区发展集团(简称深特发)突然反悔了,王石与机会擦肩而过。 今年10月29日,本来日均成交量只有7—10万…  相似文献   

14.
一一个月前,43岁的孙宏斌做出了也许是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次抉择——将自己12年前一手创建的顺驰(中国)55%的控股权转手香港路劲基建。超出这次商业行为的另一层意义,是这个近年来在房地产市场异军突起、狂飙突进的“地产骇客”神话走到了尽头。这只不过是众多民营企业家在建造帝国的赌博中,又一个破灭者。人们很难理解,这位长着娃娃脸,总是挂着职业推销员般微笑的企业家,心底何以埋藏着赌徒般的雄心,或者说是野心。2003年,顺驰公然宣布,他们将在2004年做到100个亿的销售额,而中国最大的地产公司万科以年均30%的增长率计,2004年销售额也不过在…  相似文献   

15.
“顺驰是个疯狂的企业”,在和记者交谈中,她多次重复着这句话。当然,与之连在一起的, 还有下一句:“它一直在变,变得都让人受不了”李位(女)2004年7月份从某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直接进入了顺驰置业集团北京公司。顺驰置业是顺驰集团下属的一家专门从事房地产二手房交易的中介机构。虽然是中介机构,但是它也不仅仅是中介机构,在普通二手房交易的同时,其还承担着其它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声音     
《中国企业家》2006,(3):12-12,13
顺驰与万科根本不能同日而语。这种黑马其实是一种破坏行业竞争规则的害群之马。  相似文献   

17.
《英才》2004,(10)
1月3—5日,顺驰集团在一个酒店关起门来开了整整三天的会,谁也不准请假;1月11—26日,顺驰集团内又连续开了6次系列研讨会、17个主题汇报会(据说结果是顺驰人将思想统一到了包括核心价值观、战略思考、战略执行、期望的结果的“行动纲领”上来);7月20日,在北京昌平金池蟒山会议中心,顺驰开了一个连续达17个小时的会议,全国化战略由此确立。  相似文献   

18.
万科是王石一手创建起来的,万科曾经就是王石的万科。1999年当王石辞去了总经理职务,这时的王石仍然还是董事长,但万科却不再是王石的。王石甘愿做一个年薪40万的职业领导者。说得豪迈一点,这叫激流勇退,而事实上,此举非大智慧而不能为。  相似文献   

19.
一向不按理出牌的顺驰集团再有大举措,正式任命汪浩为顺驰中国控投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原董事局主席张桂宗则改任执行董事,这是顺驰集团去年宣布孙宏斌卸任董事局主席后的再次换将,  相似文献   

20.
朱雪尘 《英才》2005,(4):76-76
40岁的人对权威的力量持有怀疑的态度,他们更希望用知识的力量,原则的力量去影响别人。孙宏斌悠然自得地从顺驰董事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才40出头。“去年他有一半的时间在美国。”顺驰的一位员工告诉记者。 40来岁退休在顺驰见怪不怪,43岁的张挂宗在接替孙宏斌担任顺驰董事长一年有余即引退。在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