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创业教育是增强创业意愿、提高创业能力、促发创业活动的催化剂,对于培养和造就面向创业型经济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许多国家或地区已经把创业教育与从小学到大学的各个层次的学校课程教育相结合,并将之视为创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创业教育的内涵和目标出发,在分析了当前我国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为提高创业水平所应该采取的创业教育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创业教育是增强创业意愿、提高创业能力、促发创业活动的催化剂,对于培养和造就面向创业型经济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许多国家或地区已经把创业教育与从小学到大学的各个层次的学校课程教育相结合,并将之视为创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创业教育的内涵和目标出发,在分析了当前我国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为提高创业水平所应该采取的创业教育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8,(4)
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发展而言,高校通过对创业教育的创新引领,科学地规划创业教育,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大力支持,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发展,进一步加快我国创业型经济发展进程。同时,模式新颖的创业型经济,可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拓宽发展空间,明确其发展航向,并为其提供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服务,促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发展更加贴近社会需要,并在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业就业力的同时减少社会就业摩擦,从而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步伐。文章在创业型经济视域下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发展创业型经济的路径模型与政策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197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相继出现了创业型经济形态.创业型经济以创业精神和创业活动作为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是比传统的管理型经济更为优越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致力于发展创业型经济.发展创业型经济要求政府通过制定和完善创业政策营造一种适宜创业的社会经济环境,即培育一种激励、支持人们参与及从事创新和新创事业的机制与氛围,帮助创业企业获取资金、信息、技术、人力等资源,同时促进知识产出和知识商业化.  相似文献   

5.
创业型经济是建立在创新经营与新创事业基础上的一种经济形态,发展创业型经济可以通过引导、促进创业活动、扶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和高技术中小企业成长,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以创业型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思路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加强人力资本建设。  相似文献   

6.
管理科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催生了我国的创业型经济;创业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客观上要求中小企业管理必须持续创新。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和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为了生存发展,把企业做大做强,中小企业必须持续进行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体系、管理内容、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创新,逐步实现企业知识化、信息化和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最终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探讨套利型创业和创新型创业对经济增长效应机理差别的基础上,运用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结合2002-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考察市场化进程中创业类型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阶段性差异。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协同效应的情况下套利型创业尤其是技术套利型创业对我国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创新型创业的影响则不显著。但在市场化协同作用下,创新型创业经济增长效应的显著性和影响系数均大幅提高,套利型创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则显著下降。同时,门限回归检验发现,创业类型与市场化协同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阶段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创业型经济是一种建立在新创企业和创新事业基础上的全新的经济形态,它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在深入分析我国发展创业型经济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创业型经济发展的内在演化规律,提出了发展我国创业型经济的生态体系模型以及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9.
蒋伏心 《当代财经》2003,(7):103-106
我国在积极引进外资、发展异地扩张型投资的同时,应该大力发展创业型经济。推动本土创业型投资。政府应针对创业型投资的不同性质,给予各类创业型企业不同的支持,以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杜运周 《技术经济》2007,26(3):6-8,23
知识经济进一步深化,一种被称为创造力的经济形态开始出现,在创造力经济背景下,企业的战略管理需要加以调整,战略竞争优势的获取应该通过创造新的优势来实现而非简单的维持已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创业是产业发展的依托,是区域发展的源泉,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泉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得益于我们创造性的运用改革开放前沿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优势,鼓励创业、扶持创业,催生一批批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成为了"民办特区",二十多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业史.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创业更是充满机会,也更具挑战,创业型经济日益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繁荣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具有创新性、可持续性、自主性和风险性等特点的创业型经济是当今各国普遍重视的一种新型经济,是发达国家普遍追求的经济形态,也是中国在后危机时代背景下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创业型经济不仅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创新型国家;而且可以充分扩大社会就业,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后危机时代,中国从加强创业培训、优化创业环境、完善创业体系、健全创业法律制度等方面探索发展创业型经济的对策,使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大环境的不断变革,西方经济学中的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创业型经济逐渐传入我国。这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提供了解决出路,这是因为很多人为了避开就业压力而选择了创业。因此研究创业型经济的具体应用与管理就显得很有必要。现本文将主要探讨了创业型经济的设计与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创业型大学的诞生和发展,是20世纪中后期以来世界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新趋势,是大学功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产物,其突出强调大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首先通过对创业型大学的两种不同研究路径的分析,探讨了创业型大学的概念和特征,并介绍了中国国内关于创业型大学的研究概述。民办高校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创建"创业型大学"之路,实现向创业型大学的转型都是非常必要且可行的。为此,民办高校应在构建创业教育体系;寻求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加强学校与企业、政府的结合;营造有利于创业型大学发展的政策环境等四个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5.
针对创业经济发展的特点,从创业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资源禀赋、重点项目等动力因素入手,提炼了创业经济的龙头推动型、资源禀赋带动型、重点项目拉动型培育模式,剖析了这3种动力型培育模式的内涵与作用机理。创业经济的龙头推动型培育模式基于龙头企业本身的辐射、集群与示范作用;创业经济的资源禀赋带动型培育模式依赖“资源融合-资源协同”作用;创业经济的重点项目拉动型培育模式取决于“二八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创业型大学"作为一个新的词汇,刚刚进入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者和管理研究者的视野,而在国外,创业型大学已经经历了长期的演化和发展,并拥有自己的运作模式.本文探讨了创业型大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创业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构成,以期为我国创业型大学的建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会激发企业进行开放式创新,跨界创新作为开放式创新的一种形式,是小微创业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跨界搜索视角,应用SPS案例研究法进行相关资料收集与分析,初步构建了小微创业企业跨界创新模式框架。通过跨界搜索知识、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实现不同维度跨界战略与跨界能力组合式协同提升,是企业实现跨界创新的有效模式,也是小微创业企业不断创新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创业型企业家的价值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认为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批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这是最值得珍惜的宝贵财富,但是对于中国发展来说,企业家仍然是严重短缺的资源,因此,承认和实现企业家的价值,既需要从制度创新落实企业家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权利,也需要消除两大制度性障碍。  相似文献   

19.
机会型创业的目的在于通过高质量、主动的就业,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而我国高校机会型创业率低,为提高我国高校机会型创业率,重点在于构建机会型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更好地实施创业教育、进一步提高机会型创业质量的关键。因此,科学构建创业教育的显性和隐性课程建设是加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进一步推进机会型创业教育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资源型企业和谐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面对资源瓶颈和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的矛盾,探讨了资源型企业的和谐创新发展路径。分析了资源型企业具有环境依赖性和地方经济依赖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指出资源型企业应该处理好与上下级单位、企业员工、地方政府、新闻媒体、社会、环境的关系;然后,提出资源型企业的和谐创新发展,需树立资源为贵、安全为首的理念,并从人才、研发体系、资金投入3个方面加强技术创新,从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精细生产、延伸产业链3个方面加强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