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动态性等八大基本特征。科学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非常重要,选对了能够实现跨越发展,选错了将会贻误大好时机。本文根据区域特点及市场需求来重点论述如何科学选择重点产业和优先发展领域,并加强政策的引导与扶持,努力形成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2.
着重选择在台州有产业发展基础、有产品市场需求、有产业发展意愿的产业加以重点突破,促使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得到更大的释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科学把握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从目前具备的产业基础出发,实现关键技术的运用,满足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群化、产品的品牌化,实现龙头企业和专业化企业的良性互动的要求。台州在规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产业》2010,(5):54-55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战略性”是针对结构调整而言的,“新兴”主要在于技术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作为政府部门,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时要注意三方面的问题:产业的正确选择、技术节奏的把握、商业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为指导思想,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和我国实际情况,阐述了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的必要性,深入分析了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的现实基础,就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种国际合作模式,即:产业联盟模式、产业集群模式和产业创新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其目的是为我国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可行的国际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海洋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带动下.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实现飞跃式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未来二十年是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保持海洋新兴产业的长足发展.应紧紧把握未来二十年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本文从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内涵出发.对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阐述,提出今后发展的总体思路。并从资金投入、建立产业集群、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角度探讨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策.借以推动我国海洋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理论和实际出发,借鉴具有系统理论研究成果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运用层次分析法,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构建相对完整的具有操作性的指标体系。根据层次分析法得出的结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过程中,首先突出的是产业的技术创新含量,其次是产业经济效益和产业竞争力,并兼顾产业的社会效益。方案层中R&D投入强度、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生产率上升基准、企业社会贡献度这些指标的权重最大,实证结果为科学和准确选择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也有助于区域层面因地制宜科学选择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7.
赵志泉 《改革与战略》2011,27(12):54-56
战略性新兴产业事关国家未来竞争成败,其财富效应和政治效应已引起国内各省市的高度关注,并迅速行动。然而,新兴产业尽管机会很多,但是陷阱也多,一旦技术路径选择错误的话,将损失惨重。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通过产业、技术和市场维度识别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规划和分类指导,破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力资源供给瓶颈;必须协调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优势产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机制研究对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国内的学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区域发展状况和战略选择,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机制的研究十分少见。本文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和内涵出发.通过分析产业的形成需求及基础条件.从而引申出产业的形成机制路径.同时以光伏产业的形成为例为区域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9.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也是福建省从“保增长”向“调结构”转变的战略选择。福建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面临政府角色定位、国有企业改革、技术研发引进、相关体制变革和人才结构优化等重大挑战。“十二五”期间福建省要在考量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和自身产业基础之后,认真研究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制定科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0.
詹华 《改革与战略》2013,(10):101-104
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程度较低:产业空间布局不集聚、关键技术协同突破能力不强、金融资源催化效率不高、政府助推机制缺乏针对性。因此,必须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和技术线路图进行设计,在助推民营企业进入、完善投融资体系、创新扶持方式、扩大市场需求以及精化公共服务提供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政策优化。  相似文献   

11.
在《"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承载了稳增长和调结构的重要使命。但当前,战略新兴产业的某些行业也出现了无序竞争及产能过剩等一些问题。因此,支持和引导战略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积极融入第三次工业革命,需要深刻认识战略新兴产业的特点和规律。战略新兴产业是创新驱动型产业,换句话说也是高技术产业,是技术不成熟的产业、技术在不断进步的产业。战略性新  相似文献   

12.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方式、组织形式与政策手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新的创新周期,如能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形成主导设计,将构建起我国新的产业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体系、创新模式、主导设计、产业规模、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分析表明,当前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多数处于孕育期或成长期。应根据不同产业的阶段性特征和产业关联度,制定综合规划,选择相应的科技投入方式、组织形式和政策手段。  相似文献   

13.
左伟 《改革与战略》2012,28(5):153-155,159
产业发展规律和现实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应忽视传统产业,产业结构雷同、协调发展意识不强、资本与技术问题是制约两者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认为,应构建和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政策支持体系及产业创新体系,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和与传统产业发展的协调力。  相似文献   

14.
该文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转移渠道系统的共生和互补性资产配置模型.认为国有大型科技企业与技术源之间的互补性资产的分布格局优于民营大型科技企业与技术源之间的分布格局;产业特征、技术生命周期发展阶段、信任机制决定着技术转移渠道对互补性资产类型的选择.从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国内技术源共生发展,消除技术源之间的合作壁垒,弱化技术受体之间的所有制、规模等因素的制约,以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5.
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与关键环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一般可划分为市场培育下的内生式、政府培育下的外推式、市场选择与政府扶持的推拉结合式等三种发展路径,依托这些路径,结合辽宁的特点,必须抓住领军企业拉动力、产品竞争力、品牌效应、研发能力、人才技术、产业集群、财税政策支持,以此培育和发展好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6.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实现其快速成长是当前我国重要的产业政策。不同地区选择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应存在差异性。本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特征为依据,使用AHP层次分析法,提出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区域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在于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而完备的技术链是支撑产业链形成、掌握产业发展主导权、实现可持续性的关键所在。鉴于此,文章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和产业链的演进规律出发,就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双链失衡"的现象及内涵进行理论性剖析,在进一步论证链式治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针对双链演进的不同阶段给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以期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起步阶段缺乏规模经济效益,需要进行制度创新、资本投入和技术研发。本文在详细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美国经验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端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然而,在我国各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低端化现象:产业附加值持续降低,对低素质劳动力以及政府补贴的依赖性加强,恶性的市场竞争等。文章针对美国在发展战略性产业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经验,提出适时调节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选择差异性的对外开放,实施项目导向引导战略性新兴行业发展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天水市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现代工业生产体系,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具备了一定基础,但天水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产业集聚程度不高等问题。依据天水市现有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基础优势条件,天水市应选择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