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港口经济》2008,(3):F0004-F0004
汕头市港口管理局为汕头市人民政府赋予全市港口行政管理的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有港口执法监督、港口规划、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管理、工程质量监督、港口经营市场秩序管理、港口安全监督和规费征收。汕头市港口管理局的目标是努力创建学习型、作为型、和谐型、数字型的港口管理局。  相似文献   

2.
刘伟 《港口经济》2010,(3):F0004-F0004
汕头市港口管理局认真贯彻“以港兴市”发展战略,以创建“学习型、作为型、和谐型、数字型”的港口管理局为目标,推进港口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港口城市可持续地发展港口经济,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之路.当今港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托产业集群的发展,依托港口群的发展,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之路,树立"大环保"理念更显得必要.  相似文献   

4.
港口经济依托港口而生。港口是海上运输与陆地运输的连接点,是货物中转、换装和散装的场所。随着现代港口的逐步发展,港口的升级换代已由单纯的“运输、装卸”的节点向配套物流园区发展,将为资源配置型的第三、四代港口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港口经济依托港口而生。港口是海上运输与陆地运输的连接点,是货物中转、换装和散装的场所。随着现代港口的逐步发展,港口的升级换代已由单纯的"运输、装卸"的节点向配套物流园区发展,将为资源配置型的第三、四代港口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新动力、新空间、新战略和新体制机制将对中国港口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港口需要把握产业发展新特征,促进智慧型、平安型、绿色型港口建设,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东吴 《港口经济》2010,(11):1-1
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港口未来发展趋势看,“十二五”期间港口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改善资源配置方式,进行港口资源整合,全面调整港口结构:布局结构、功能结构、生产要素结构、资源配置结构、货源结构、利润结构等,在可持续增长上下工夫,全力打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港口,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大交通、大港口、大物流”新格局,走出一条大胆改革、求质图强、率先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港口发展模式,对我国港口企业不仅重要而且迫切。交通运输行业是用能大户,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在新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下,传统国有港口企业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积极主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新思路、新手段促进港口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同民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港口联盟的浙江港口发展新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港口联盟的基本内涵和意义 1.港口联盟的基本内涵 港口联盟是企业战略联盟理论在港口业的实践,指港口企业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契约关系而建立的长期而又较为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在相关业务领域采取协作行动,基本实现港政管理统一或港口企业经营管理统一。港口联盟是两个资源互补港口之间或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为了某一共同的特定目标所形成的长期合作协议或组成的网络式协作关系。港口联盟是港口资源整合的主流模式之一,可分为水平型联盟和垂直型联盟。  相似文献   

10.
舒文 《港口经济》2010,(8):63-63
2010年以来,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紧紧抓住世界经济回暖、外贸回升和国内经济向好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五型港口”(创新型、质量效益型、顺畅型、安全型、环保型)创建,圆满实现了高标准“双过半”的目标,港口生产再创历史新高:上半年,货物吞吐量完成1.5985亿吨,同比增长27.7%;  相似文献   

11.
2002年10月,厦门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加快推进海湾型城市建设。这是厦门经济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厦门海湾型城市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是城市形态、城市发展阶段和城市功能的综合。可以说,海湾型城市建设是厦门“以港立市”战略的延续与升华,使“以港立市”战略有了崭新的内容。在海湾型城市建设中,港口是厦门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1995年厦门市确立了“以港立市”战略,提出到2010年把厦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港口风景城市”。几年来,厦门港口运输发展迅速(如表1),并呈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表1厦门实施以港立市战略以来的港口…  相似文献   

12.
现代港口的发展已经完全跳出了传统"海港"的概念,形成海(江河湖)港、陆港、空港等交通枢纽一体化发展的"枢纽型大港口"新概念。站在"十三五"规划期的新起点上,中国正在实施的以打造"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家大战略和以构建与完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为主体的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决定了枢纽型大港口经济正在成为城市经济发展重要新动力和新增长点的新空间,决定了"港城一体化"成为现代化国际城市和中心城市的第一基本特征。建设枢纽型大港口需要依托城市行政全域空间;需要深度对接"一带一路"国家大战略;需要建立与完善通连"地球村"全空间的城市立体交通体系;需要建设高效枢纽型经济区。  相似文献   

13.
以建设世界一流港口、打造国际港口名城为目标,结合宁波—舟山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宁波聚焦现代港航物流、船舶船员、专业服务、航运金融和港航信息五大重点领域,突破发展国际中转、船舶修造评级、保税油加注、航运经纪、海事法律、航运保险、航运大数据等高端港航服务业,构建港航服务新体系。  相似文献   

14.
台州各港口根据其空间自然资源优势和当地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就大体趋势来说,以头门港和海门港为代表的台州湾港区,宜发展成工商贸为主,兼顾煤、油、渔的综合性港口群。以健跳港为代表的三门湾港区,宜逐步发展成与"中国电力城"相配套的港口群。以大麦屿为代表的乐清湾港区,宜以深水中转港为主要目标,并继续发展油港、渔港建设,形成中转型多用途港口群。  相似文献   

15.
港口经济与上海港口经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港口经济是指以优良港口及临近区域为中心、港口城市为载体、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海陆腹地为依托,展开生产力布局,发展与港口密切相关的特色经济,以实现彼此间相关联系、密切协调、有机结合、共同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繁荣的开放型、优选型经济模式。略观港口经济的发展史,就其与现代物流业在推动城市功能完善和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联动效应,可得出以下认识。1.港口经济的形成离不开经济中心———港口城市的建设经济中心形成的关键在于其所依托的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功能。但城市集聚功能和辐射功能的产生要依托城市…  相似文献   

16.
邱焱林 《港口经济》2014,(10):30-32
阳逻港是长江中上游最大的集装箱枢纽港、中西部地区的出海口、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桥头堡。推进阳逻港转型升级,实现从传统港口装卸业向现代港口航运服务业、物流业转变,由生产经营型管理向资本运营型管理转变,由城市港口型向区域枢纽型转变,成为多式联运的枢纽港、全球物流的承运港、口岸服务的便利港和环境低碳的绿色港,是阳逻港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王斌 《港口经济》2014,(2):31-32
正港口和城市是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极为重要的集聚点,两者关系极其紧密。一方面,港口对城市发展发挥着先导性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城市为港口提供了基础设施与腹地。港城关系是港口城市发展的主线,它贯穿于港口城市发展的始终,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港城关系是历史的范畴,在新的时期会有新的内容与特点。一、港城关系演变过程港口的发展与城市发展密切关联。"城依港生,城以港兴,港城共荣",正是港城关系的总结。纵观世界港口与港口城市,从港城联系角度来看,存在着阶段性的互动特征,其演变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城依港生:初级商港型经济发展阶段。港口作为贸易天然的换装枢纽,港口的形成和繁荣带动了城市的  相似文献   

18.
发挥港口优势促进区域经济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产要素跨地区流动和国际贸易蓬勃发展方兴未艾。港口、特别是作为交通运输枢纽的国际性港口,在发挥多种运输方式必经转运点作用的同时,组织外贸的战略作用也日益增强。作为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型的港口经济,在一个国家和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港口作为综合运输链中的一个主要环节,正在成为强化区域经济竞争优势、促进区域整合、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整合作用区域是指有内聚力的地区,它以地域内部的同构型和功能一体化为特征,具有经济上的密切相关性、协调运转的整…  相似文献   

19.
临港产业集群是由众多相关厂商共同组成的聚合体,多种集体行动问题需要面对。港口当局、领导厂商和行业协会的合理分工及协同作用,可以为临港产业集群解决集体行动问题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特别是传统意义上的地主型港口当局应将其角色转换至集群管理者。  相似文献   

20.
唐五代广州呈现外需型(对外贸易)港口的某些特征,进出口货物带动了产业链延伸,促进了岭南、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宋元时期岭南、江南港口数量增加,供需系统的各条产业链纷纷启动,岭南、江南以及西南的外向型经济某些产业表现强劲。唐宋元海上丝绸之路航海技术的进步则会影响贸易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