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以及江苏沿海开发、上海两大中心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处于江海交汇点、接轨上海桥头堡的如皋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如皋平添了高铁时代、港桥时代等多重叠加优势。  相似文献   

2.
如皋处于长三角一体化、上海建设两大中心和江苏沿海开发三大国家战略的核心交汇区。随着江苏沿海开发国家战略的实施,处于江海交汇点、长三角核心圈、苏中接轨上海桥头堡的如皋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如皋将抢抓江苏沿海开发战略机遇,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不断放大沿海沿江开发、如皋港国家一类口岸、国家级造船基地等多重叠加优势,致力在构筑大载体、培育大企业、打造大港口、建设大港城上求突破,持续推进港、工、城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将港口经济打造成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相似文献   

3.
推动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发展层次、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如皋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始终坚持走集聚集约发展之路,抢抓全省沿江开发战略机遇,倾力打造沿江经济增长极,始终坚持科学规划、“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动、载体打造、龙头项目推动集聚集约发展,通过强“极”带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江苏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江苏沿海地区干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海门要抢抓沿海开发的战略机遇.把潜在的各种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加快实现“全力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跻身全省十强”的目标。努力走在全省沿海开发的前列。  相似文献   

5.
《青海经济研究》2006,(5):31-34
过去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工业发展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以提高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升级、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工业为地方经济建设的贡献为重点,全省工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04年,全省实现工业增加值158.64亿元,增长22%,工业化率34%。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大丰市抢抓实施江苏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的机遇,大力实施沿海开发,临港产业加速崛起。与此同时,大丰临港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大丰临港产业优化发展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面临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必然会经历爬坡过坎、脱胎换骨的过程。当前,世界产业技术革命风起云涌,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历史潮流.我省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山东经济转型升级,是塑造发展竞争新优势,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陈平 《港口经济》2012,(9):41-42
近年来,大丰市发挥大丰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优势,积极抢抓江苏沿海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战略叠加机遇,立足江苏乃至全国发展大局定位和谋划大丰沿海开发,坚持建设特色产业港不动摇,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不动摇,坚持自力更生、开拓创新不动摇,以特取胜,错位发展,勇当江苏沿海开发排头兵,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市。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贸》2012,(9):62-63
“十二五”时期,是榆林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实施“科教引领、创新转型”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当前,榆林仍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浦 《中国经贸》2009,(15):90-90
如皋市策应国家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抢抓沿海开发和上海世博会机遇,强化与上海区域经济的互补合作.将发展软件产业作为提升城市能级、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持续腾飞的战略选择。近日.该市在沪着重推介了软件产业和服务外包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介绍了与上海在二三产业方面互补合作的空间和优势。  相似文献   

11.
绿色发展既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更是我国"十二五"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这在快速工业化地区尤为典型。文章以东莞为个案,分析快速工业化地区实施绿色发展转型战略所面临的瓶颈,最后探讨其突破方略。  相似文献   

12.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盘锦市的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但如何实现自己向海发展、全面转型,打造滨海新盘锦的华丽蜕变,这是当前我们必须理性思考的重大课题。本文主要从宏观发展的角度,对盘锦向海发展的可行性、必要性进行了简要论证,并在对盘锦向海发展打造沿海强市所具备的优势条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实现沿海强市战略目标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郑勇军 《浙江经济》1997,(10):56-57
自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形成了以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兴办专业市场为主要特色的发展模式。在工业化的初期,浙江充分利用“一个机遇、四种优势、两只轮子”,实现了超常规发展。“一个机遇”是指我国长期实施重工业倾斜发展战略所出现的轻纺产品严重短缺这一市场机遇。“四种优势”是指区域性商业文化所塑造的传统经营人才优势,资本原始积累启动较早所形成  相似文献   

14.
江苏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江苏沿海地区干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海门要抢抓沿海开发的战略机遇,把潜在的各种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加快实现"全力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跻身全省十强"的目标,努力走在全省沿海开发的前列.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长江航运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了产业优势、转型升级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机遇。进行了产业转型战略的SWOT分析。从创新产业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路径等方面提出了长江航运转型升级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6.
《宁波经济》2010,(4):31-31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快开发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是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沿海开发战略机遇,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上浙江”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战略平台,也是宁波深入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区域发展战略,推进新一轮改革开发、建设宁波都市经济圈的重要载体,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党的十六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及工业化进程发展的实际,明确提出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其后,党中央又提出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那么,新型工业化道路与自主创新之间存在什么联系?承载着东莞产业升级和城市升级重大使命的松山湖,应该如何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8.
娄志强 《北方经济》2012,(15):14-15
正在国家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部新区将迎来开发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了克服土地规划和征拆瓶颈制约、生产生活配套设施不足项目核准以及气侯制约性大、政策优势趋于弱化等对招商引资构成挑战的问题,必须更加注重招商成效和引资质量,实现从被动招商引资到主动择商选资的重大转变。这也是新形势下新区实现产业经济转型升级,适应"十二五"规划发展要求,实践科学发展,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保证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并进等带来的招商机遇的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19.
如皋市策应国家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抢抓沿海开发和上海世博会机遇,强化与上海区域经济的互补合作,将发展软件产业作为提升城市能级、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持续腾飞的战略选择。近日,该市在沪着重推介了软件产业和服务外包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介绍了与上海在二三产业方面互补合作的空间和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部》2012,(19):18-31
2012年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的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被定位为“建设西部大开发战略新高地”的成渝经济区将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必将对周边其他地区产生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背景下,沿海产业正向西部地区梯度转移,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四川省承接产业转移正在迈向加速爬坡阶段,产业结构正在飞速转化升级,经济发展的质量不断提升,发展方式迅速转型提升,“西部经济高地”正在凸现。随着三大干亿(汽车、IT、化工)产业的崛起成型,伴随的物流需求迫切,西部经济高地的配套物流需求重大,拥有物流优势成为吸引外来投资的重要基础条件。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处在川、滇、黔、渝四省市的结合部的川南经济区面临服务于成渝经济区发展的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