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80年代以来,台湾对外投资步伐加快,特别是1987年7月台湾当局放宽外汇管制以来,台湾对外投资更是迅猛增长,投资地区主要是东盟国家(本文仅指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美国和中国大陆。近年来,东盟国家先后大幅调整外资政策,争相吸引台资,给大陆吸引台资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拟就台湾在东盟国家投资现状、特点作一分析,着重探讨90年代台湾在东盟国家投资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李晓敏  何谦 《特区经济》2008,(10):212-213
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协议》于2007年7月1日起正式生效,这是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并创造更多的服务贸易机会。云南省是开展与东盟国家各项活动的主要省份,这也将对云南省开展与东盟国家的服务贸易带来启示,通过研究,我们将对云南省开展中国与东盟国家服务贸易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3.
台湾地区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和丰富的科技产业发展经验,台湾科技对外合作逐渐形成了特点鲜明的多种模式,本文将其总结为:台湾与加拿大的"台、加模式"、与美日的"三角模式"、与欧盟的"项目模式"、与东盟国家和"邦交国"的"输出模式"以及与中国大陆的"民间模式"等。台湾科技对外合作机制也趋于成熟:执行体系庞大,执行机构有行政部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科技企业和中介机构等;合作方式多元化,包括企业对外投资、科技情报收集、签订合作协议、对外技术贸易、举办科技展会、国际征才计划和园区招商引资等。台湾科技对外合作机制对于中国大陆发展科技产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与东盟10国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云南企业应该紧紧抓住这个战略机遇,大踏步地走进东盟市场。一、云南与东盟国家贸易现状云南与东盟国家的  相似文献   

5.
<正>服贸协议未通过,影响台湾进入大陆金融市场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两岸服贸协议至今无法在台湾"立法院"通过,影响到台湾金融业者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布局及业务经营。本来根据两岸服贸协议,台当局已为台湾金融业争取到90%以上大陆方面金融开放项目高于WTO会员进入大陆市场的优惠条件,包括提高台资持股比例、扩大台湾金融机构在大陆的经营业务范围及申请许可方面的便利化措施,有助台湾金融业者扩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围绕GAST的宗旨--逐步推进服务贸易的自由化,结合CAFTA《服务贸易协议》中的东盟各国对旅游服务贸易的具体承诺,反映了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壁垒问题,不断削减中国东盟旅游服务贸易的壁垒,需要依GAST兑现承诺以及修改法律,并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建立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专门法,并在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建立专门的旅游服务贸易协定,从而使中国-东盟旅游服务贸易达到进一步自由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至今已经运作了一年半,在三大协议影响下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投资等经贸合作活动呈现出何种特征,值得我们关注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的合作提出阶段性建议。文章主要针对一年多来的中国-东盟货物贸易状况进行分析总结。测度了2010—2011年上半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贸易指标,对比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国家进出口货物贸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与东盟国家优势产业间的竞争性进行了定量研究并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一步经贸合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消息     
《西部人》2003,(4)
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凸现三大优势 2001年11月,中国和东盟领导人签署协议,宣布在未来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广西正处于该贸易区的中心位置,这一区位优势外加丰富的自然资源、鼓励外商投资的多种优惠政策的叠加决定了广西在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中将大有作为。要由国内边陲发展为国际通道和枢纽的广西,将依仗区位、资源、政策这三大优势,建成东盟国家和国内投资者双向交流的平台。广西将成为中国进入中南半岛的桥头堡,成为中国和东南亚的交流中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和东盟国家一批经济学家以扩展双方经济关系为课题,正在合作进行学术研究工作。北京的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新加坡的东南亚研究所是该项研究的协调机构。双方拟定了三个年度的研究题目:第一年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第二年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内部发展及其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关系的影响”;第三年是“从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合作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一年以来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租税协议已经紧锣密鼓的在协商中,但因两岸属于较特殊的关系,因此在签订租税协议时所要考量的因素远较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签订租税协议来得多。  相似文献   

11.
孟维娜 《广西经济》2012,(11):36-38
南宁与东盟产业合作现状中国—东盟框架协议签署10年以来,尤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以来,南宁与东盟经济贸易往来日益密切,继续深化两者合作,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产业合作已成为共识。一是从经济贸易往来上看,2006年至2010年,南宁市与东盟国家进出口总值由10892万美元增长至50667万美元,年均维持48.48%的高速增长。2010年,南宁市对东盟国家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以上的就有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六个国家。二是从产业对接和  相似文献   

12.
<正>超过6亿的人口红利,随着经济增长而带动内需消费起飞走进崛起中的东盟国家,看到处处热火朝天,似乎正在摩拳擦掌,准备替代中国大陆,接下"世界工厂"的头衔。2011年8月波士顿顾问公司所发布的关键报告《美国制造再起》中,特别点了印尼、泰国、越南3个东南亚国家,认为它们最有机会成为中国大陆工资调涨之后的全球制造业迁徙方向。三国虽然各有基础建设不足的问题,但也能深刻感受到当地人民对于生活水准提升的向往,由此驱动了他们接掌"世界工厂"的决心。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大陆与台港澳地区经济、贸易和金融合作日趋紧密的背景下,通过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从历史基础、现实选择、内在要求和历史的发展潮流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大陆与台湾澳地区货币统一的必要性;结合CEPA和ECFA协议的实施,联系当前欧债、美债危机与日本经济不景气状况,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大陆与台湾澳地区货币统一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一、东盟对华投资现状 近年来,东盟(ASEAN)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投资关系发展比较迅速。在对华投资方面,1991年至2001年,东盟对华的直接投资年均增长率为28%,截止到2001年底,东盟国家在华投资项目达17,072项,协议全额534.68亿美元,占中国利用外资总额的7.2%;实际投资金额261.75亿美元,占中国实际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15.
全面降税形势下广西对东盟贸易新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的实施,意味着未来5-10年,我国的产品和服务可在零关税、免配额以及其他市场准入条件进一步改善的情况下,顺畅地进入东盟国家市场,这将给广西对外贸易发展带来新的活力。随着中国与东盟贸易门槛的逐步降低和拆除,广西各有关方面应尽快做好准备,充分利用其独特优势,以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争取主动,赢得先机。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紧急保障措施制度是我国与东盟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立法的一次重要突破,但其行文过于简单,缺乏可操作性,在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紧急保障措施立法的成就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完善该制度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7.
关注     
动态News要闻中国东盟签署《服务贸易协议》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和东盟10个成员国负责经济事务的部长1月14日在菲律宾宿务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温家宝总理和东盟10国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了签字仪式。根据协议规定,中国将在对世贸组织承诺的基础上,在建筑、环保、运输、体育和商务等5个服务部门的26个分部门向东盟国家做出新的市场开放承诺。另一方面,东盟也将分别在金融、电信、教育、旅游、建筑、医疗等行业向中国做出市场开放承诺,包括进一步开放上述服务领域,并允许对方设立独资或合资企业,放宽设立公司的股比限制…  相似文献   

18.
服务贸易自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法律博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立足点,分析中国与东盟国家服务贸易关系的现状包括存在的制度性障碍入手,通过对WTO规则、东盟自由贸易区相关协议进行比较分析,从总体设计和具体安排方面论证中国与东盟在服务贸易关系中如何通过法律博弈达到法律协调,并提出最终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对策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投资合作不断深入,在此背景下,本文总结了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了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中的问题,最后提出若干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发展元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已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它必将给这一区域带来积极而深刻的变化,呈现出崭新、活跃、全面的合作格局。在中国与东盟相互开放市场之时,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国家应注意解决或防范有关问题。为促进CAFTA如期建成,本文建议:中国与东盟双方应力促《货物贸易协议》得以顺利执行;双方应加大合作力度,丰富合作内涵,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中国与东盟在CAFTA建设的同时,应合力推动整个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