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章莉 《经济经纬》2006,(5):11-14
绝对财产权利只能保证形式自由。对于实质自由和平等目标的实现,绝对财产权利既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也不具备存在的道德合理性。因此,为了建立实现实质自由和平等的和谐社会,必须采取措施对绝对的财产权利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2.
社会和谐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和谐社会,可以通过建立与完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来实现。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具有激励、约束和配置三大功能,因此有效的产权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有效的产权制度在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构建产权制度的重点是要解决国有企业产权、农村土地产权和知识产权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公司品牌价值观是实现公司品牌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环节。公司品牌价值观的社会道德化取向是企业在信息透明化时代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内在动力和相关利益者群体博弈的结果。社会道德化成为公司品牌价值观是否科学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公司品牌建设社会道德化取向,可以促进公司品牌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实现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协调发展。现实社会的不和谐主要源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扩张和资源总量的有限供应之间的矛盾,这使得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由于明晰的产权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因此体现资源产权关系的资源所有制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产权基础。  相似文献   

5.
Competition for publicly owned natural resources may be intensified when property rights are incomplete. Incomplete delineation of these rights among claimants to the various resource attributes of the public rangelands of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has resulted in high transaction costs for capturing and/or protecting unassigned rights. This paper addresses how changes in the values society places on the public land resources have resulted in changes in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various interest groups with respect to resource allocation decisions. The paper concludes by discussing implications of the property right approach for land management policies and grazing fees.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社会。道德文化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道德缺失的社会必然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相反,良好的道德状况则反映出社会生活的有序、祥和。深入挖掘儒家道德文化中的义利观、诚信观、仁爱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柏克珍视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强调财产权是一切权利的基础。他否认个人在社会中具有自然权利,强调人只有在社会中才可以享有自由;同时反对天赋人权学说,坚持国家"是一种永世的契约"的观点。国家之所以是一种道德实体,而不是个人的集合,是因为它为个人所享有的社会自由提供保障,人们对其负有道德上的义务。国家本身就是一种目的,它不是个人实现自由的工具,这是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在对待国家问题上的一个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8.
宋琛 《经济与管理》2007,21(9):52-55
社会责任对于和谐营销的意义在于:赢得消费者的支持和尊敬,提升企业和谐营销效益;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促进和谐营销团队建设;实现企业、消费者、社会共赢,企业长久发展。在和谐营销中实施社会责任从根本上讲,是构建企业以社会责任观念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营造社会责任氛围,开发社会责任产品,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战略实现和谐营销与社会责任的统一,使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社会利益在更高的层次上达到和谐统一,进一步降低消费者、企业、社会的发展成本,是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企业责任和作用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与财政改革基本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构建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国家财政应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改革财政:构建以人民为主体的财政理论;按公平公正的原则改革税收体系;以全体公民的福利为重改善财政支出结构和政绩考评体系;以民主、公开、公正的原则构建财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
从伦理学看,不应该要求人们做其没有能力做的事,或者做出一种巨大牺牲是明显不合理的,在同利益严重冲突的情况下,要求那样一种牺牲甚至是完全不合理的。这种原则符合了理性到理性自我的概念,使自我主义和利他主义在和谐道德观基础上有机地联系起来。满足穷人基本需要的“消极”权利应该优先于富人奢侈消费的“积极”权利。财政分配道德上的优先性,不仅是和谐财政应该具有的内容,而且是从实质上调整贫富差距以实现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1.
产权缺陷与伦理冲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认为,在各种社会制度中,产权制度是最基本的,产权制度如果存在缺陷必然引致道德秩序上的混乱。在产权依附于特权的条件下,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市场经济;在垄断制度下,在效率上损失了资源利用水平;在权能分离条件下,即在由古典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换过程中,至少有三种诱发败德现象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在整个道德体系中,责任意识居于最高的层次。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是保证他们顺利走上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是促进其健康成长,完善道德素养的内在动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然而目前由于受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有些大学生责任意识淡漠甚至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所以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塑造和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确认识利益相关论者的企业产权和社会责任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宣恭 《经济学家》2007,3(6):22-29
"利益相关者"理论描述了企业同其他社会主体的联系,却没有看清各种不同关系的实质,以它作为诉求企业所有权的根据,混淆了不同的产权主体和产权客体,颠倒了所有权与契约关系的地位和作用,分不清不同经济关系的处理原则,在产权理论上产生一系列错误.另一方面,它指出企业不可能离开社会的支持,必须处理好同其他社会主体,特别是企业职工的关系,为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树立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构建正常的市场关系,作出有益的启示.但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内部的利益关系已经大大超越了在资本主义土壤产生的"利益相关者"理论所涉及的内容.只有它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靠基础.以社会主义关系及其形成的思维去论证"利益相关者"理论,或者以这种理论去解释和处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部关系,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4.
社会发展不仅是受利益驱动规律作用的纯自然历史进程,也是内含着道德价值意蕴的社会历史进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不仅需要相关制度、政策的安排,更重要的是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伦理基础,运用道德的约束力,依靠内在信念和社会舆论的作用,以人类发自于内心的自觉行为来保证人与环境的共同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伦理基础是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公民社会的建立与发展,人们在公共交往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将"权利"作为基准为自身的观点和利益提供道德辩护。然而,由于将"权利"作为核心道德标准在中国公共领域时间还很短,引起公众对"以权利为基准的道德辩护"的诸多误解。通过逻辑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试图澄清"以权利为基准的道德辩护"的理论边际和辩护结构;并且,在回应种种对"以权利为基准的道德辩护"的质疑的同时,论证该道德辩护方式的有效性与兼容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从伦理的视角对生态危机问题进行道德的思考,呼唤生态道德、呼唤生态道德教育。生态道德教育应从塑造理性生态公民等三个方面来展开,其根本目的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造就可持续发展人才。  相似文献   

17.
略论自然资源产权界定的多维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蒲志仲 《经济问题》2008,(11):12-16
经济学理论表明,产权制度对资源配置效率与公平至关重要。由产权理论和资源经济学理论可知,有效率的资源产权应该权能完整,按是否具有可排他性、可竞用性和公益需要,分别将资源产权界定为个人、社区集体和国家所有,并与社会传统、道德和伦理观念相一致。资源产权是公民生存与发展的保证,应保障每个人拥有相对平等的资源产权或资源开发受益权。对非国有资源产权权能加以限制,及征收生态环境税和资源收益税,能够有效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目标;非公有资源产权可通过股份合作形成资源的社会所有制。  相似文献   

18.
人是社会的主体,从本质上讲,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际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最一般表现形式.人际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之基石,人际关系和谐不仅决定社会和谐的稳定状态,而且体现社会和谐的价值观念和文明程度.必须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树立人际和谐理念,倡导人际和谐文化,培养人际和谐道德,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finite-horizon, discounted dynamic programming model of the endogenous opportunity costs of an agent’s effort that is allocated among an endogenous number of principals. An agent allocates effort between evaluating new principals and attending to current principals. Since each principal’s return is not maximized by the agent’s optimal allocation, moral hazard occurs in equilibrium. However, since the agent maximizes the total expected value of all undertaken projects, the agent’s allocation of effort is efficient. If the agent chooses a single principal, then moral hazard does not occur and the allocation is efficient. These results are contrary to the inefficient moral hazard results in bilateral principal-agent (P-A) and common agency (C-A) models.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霍姆斯特姆所做贡献的基础上认为团队生产问题在本质上等同于囚徒困境问题,并指出霍姆斯特姆的实施强制契约的解决方法存在逻辑漏洞,在现实社会中一般是无效的.本文依据社会经济人个人效用最大化的条件定义了团队生产的合作战略博弈空间,合作战略博弈空间的均衡极点(即个人效用最大化点)就是团队生产收益分配博弈的纳什均衡解.如果个人收益的总和等于集体收益的最优值,那么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就达到统一,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即不存在道德风险;反之,则说明存在道德风险.并给出了在团队生产中通过改变合作战略博弈空间达到帕累托最优的一个特例,指出了科学合理地改变合作战略博弈空间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