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都经济》2005,(10):33-33
中国人民银行于7月21日宣布,将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取代自1997年起实行的实际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新制度将参考一篮子货币来确定汇率水平。在一篮子货币中.主导货币包括美元、欧元、日元和韩元.但它们的权重并没有对外公布。中央银行还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调整为一美元兑8.11元人民币.比调整前升值了2.1%。  相似文献   

2.
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弹性明显增加 今年初,我国再次调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即期外汇市场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并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交易中间价从按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价公布改为按当日开市前向做市商询价加权平均公布。此次调整后,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加。3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8.0170元人民币/美元。与汇改前相比,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了3.24%,其中汇改以后对美元累计升了1.16%,而今年一季度就升了0.66%,合计532个基点(去年汇改到年末累计升值398个基点)(见图1)。  相似文献   

3.
声音     
《首都经济》2005,(8):10-10
人民币汇率初始调整水平升值2%,是指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初始时刻就作一调整,调整水平为2%。并不是指人民币汇率第一步调整2%,事后还会有进一步的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将根据市场情况.既可能向上浮动.也可能向下浮动.并非就意味着一定会单边上扬。  相似文献   

4.
【香港《香港商报》11月24日】自人民币汇率改革放弃与美元单一挂钩,并初始升值2.1%后,人民币新汇率机制运作顺畅。虽然汇率有升有跌,排除了市场对新机制单边走势的预期,但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总体上以升值为主。若以人民币兑美元最高点8.0664计,人民币在汇改后已累计升值约0.5%,加上初始调升的2.1%,人民币汇率已比汇改前上升约2.6%。  相似文献   

5.
合理的汇率制度是一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器。汇率选择、汇率政策制定等有关汇率制度的安排是一个国家对外经济方针的重要内容。本文就人民币汇率制度运行现状及困境作了简要的分析.认为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後.随着资本帐户开放及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的汇率制度应该必须作出相应调整,逐步放松管制。  相似文献   

6.
田园 《首都经济》2005,(9):66-68
2005年7月21日19时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决定自即时起,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升值2.1%),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同时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相似文献   

7.
2002年以来,美元开始贬值,在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逆风飞扬,出口势头异常迅猛,外资源源不断流入,外汇储备一再创出新高.在这种情况下,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不断,国内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关于应否调整人民币汇率和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讨论也趋于激化.  相似文献   

8.
1994年,我国实现了汇率并轨,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国主动收窄汇率浮动区间,虽然仍然保留“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演变为“准固定汇率”。7月21日,人民银行公布了《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重新确立了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从盯住美元转向“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并将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9.
李鹏 《辽宁经济》2009,(1):60-60
一、人民币升值过程简要回顾 1994年我国进行第一次汇率制度改革.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曾经保持在1美元兑换827~8.28元人民币水平。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即日起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当日,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此后,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  相似文献   

10.
对人民币升值的利弊以及汇率制度改革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彤 《特区经济》2005,(11):124-125
中国人民银行7月21日宣布,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与此同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这是近10年来我国首次进行人民币汇率直接调整,各界人士纷纷表示这一举措将对我国经济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台湾《中国时报》11月29日】自从去年8月,人民币开始进行汇率调整之后,人民币汇价已经从去年8月的1美元兑8.12元人民币,升值至如今的1美元兑7.86元人民币。而人民币升值的推进力量在于大陆近年来快速吸纳强大的外人直接投资,成为全世界吸纳外人直接投资的首位,而美国国会乃至于白宫欲扭转中美贸易逆差所做的施压,也成为推进人民币升值的一个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2.
7月21日,央行发布公告: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同时,央行还决定,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3.
松平  刘建 《民营视界》2005,(8):6-11
2005年7月21日19时,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同时,人民币汇率上调2%,即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2%,其意义远非数字般表述的简单和直白,汇率形成机制的变革,以及带给企业界、经济界的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警示,带给相关的业界人士战略层面的思索?那么对于沧州的外向型企业而言,2%又意味着什么呢?7月29日,本刊邀请了沧州出口型生产企业和进出口贸易企业的总经理、中行的相关人士就人民币汇率调整问题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14.
张鸥  赵倩 《中国经贸》2010,(8):116-117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升值预期兑现,1美元兑人民币从8.28逐渐突破至80关口。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因此本文研究从2005年开始的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主要运用国际收支说理论并结合中国与美国的实际经济情况研究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深层次原因,希望能为我国制定相关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并向上调整了人民币汇率,即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中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本次改革保持主体汇率制度不变.但在这基础上进行了局部性的、关键性的改革.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目前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一些研究成果。综合看来,人们对于人民币是否被严重低估并没有取得十分一致的结论;人民币的汇率调整涉及到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升降、从事实上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改变为较灵活的可以浮动的汇率制度、改革结售汇制度和资本项目的管制三个方面,各个文献提出的方案主要是如何处理这三个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先后次序。  相似文献   

17.
据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许多业内人士预计中国将在5月下旬正式启动人民币汇率变革之旅,人民币汇率将放弃盯住美元的方式,改为盯住8种外币一揽子货币方式。外汇交易将采取资格认定制度下的做市商制度,中国央行将逐步退出日常外汇交易。  相似文献   

18.
张捷 《环球财经》2013,(6):49-52
延续4月快速上涨的趋势,5月21日人民币汇率再创新高。其中,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1911;即期汇率盘中最高报6.1305,均为历史新高。5月以来,已经有5个交易日中间价高至6.19附近,年初至今人民币累计升值1.59%。不过,有分析称这轮人民币升值或已加重出口衰退对经济造成的下行风险,同时也导致热钱持续流入套利  相似文献   

19.
《西部论丛》2008,(5):26-27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破七”已于4月10日成为现实,6.992元人民币兑1美元的汇率创造了2005年汇改以来的人民币汇率新高纪录。至此,按汇改前人民币对美元比价8.2765:1计算,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经超过侣%,市场上对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更加强烈。然而,一个后起工业化经济体的汇率调整很少能够是单向的升值,尽管在长期内人民币兑美元无疑会进一步出现较大幅度升值,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汇率制度正朝着更加灵活的方向上发展,这不可避免地将对东亚集体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产生破解作用。因为人民币在东亚汇率稳定中作用日益加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对东亚其他各国汇率制度改革有着重大的追随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