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素 《经济视角》2010,(8):9-11
福建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又一新的构想。本文主要从产业的角度,利用产业集聚概念解读了如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问题,其中着重论述了其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及劣势,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陈玉章 《经济师》2007,(6):272-273
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凸显福建省对台区位优势,主动对接两大“三角洲”,致力走省际区域对接和区域整合为内容的经济区战略崛起的发展道路的背景下,龙岩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一员,如何准确处理好区内经济发展和区际经济协调,真正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产业结构与布局合理化、全面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而达到龙岩经济发展的目标。文章从龙岩区位优势及龙岩与周边省市经济发展比较分析基础上,明确龙岩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发展战略定位,提出龙岩主动积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产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城市产业生态化水平进行静态与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各城市产业生态化差异明显,可以划分为产业生态化领先区、中上区、中下区和落后区;从变化趋势看,领先区、中上区、中下区的产业生态化水平逐步上升,而落后区产业生态化水平则出现下降的趋势.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提出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生态化水平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产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城市产业生态化水平进行静态与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各城市产业生态化差异明显,可以划分为产业生态化领先区、中上区、中下区和落后区;从变化趋势看,领先区、中上区、中下区的产业生态化水平逐步上升,而落后区产业生态化水平则出现下降的趋势.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提出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生态化水平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晋江市坚持立足本地实际,积极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大力推动有限资源向特定产业聚集,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产业开始出现集群效应。因此,认真分析晋江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对于推广应用晋江集群发展模式中的区域政策效应与经验,促进实施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闽台经贸合作及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三阳 《经济前沿》2006,(12):28-31
本文通过回顾闽三角与台湾的经贸发展历程及发掘新形势下双方新的合作动力、方向、机制,提出“十一五”期间福建省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在闽台经贸合作方面必须重视的实际情况,并给出了相关的解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经济结构提升不只是海西面临的问题,更是个全国性问题。在当今的历史条件和历史契机下,尽快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提升是强盛中国经济的重要前提。从海西入手,通过对海西经济建设的研究,以点带面,为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模板。以海西为承接产业转移、建设创新体系的前沿平台,探索如何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将经济效应到内地辐射,带动更广泛的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CBD金融集聚与产业集群是共轭驱动发展的关系,即CBD金融集聚与产业集群发展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需要协调互动发展。在我国CBD金融集聚或金融中心构建过程中,政府部门不应盲目构建金融CBD或金融中心,而要在区域经济尤其是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不断推进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引导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平衡发展。同时,应加大金融结构与功能的调整,推进CBD金融集聚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使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9.
海峡西岸经济区自主创新实现产业升级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娱 《技术经济》2009,28(3):17-21
本文分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情况;依据现代新增长理论,对海峡西岸经济区通过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9位,产业结构已实现由"二、一、三"向"二、三、一"跨越,工业主导经济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最后,提出建议: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加快创建协调高效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以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培育产业集群 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快福建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清流县必须抓住这一机遇。以建设生态经济强县为目标。从省、市大局中谋划。依托矿产、农业、林业等相对比较优势。争创特色,以项目为抓手,调整、  相似文献   

11.
集群,究其根本是个生态概念,生态学中的生物集群是指在一定的区域或环境里各种生物种群,相互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结构单元。集群被引入到经济学中,形容企业的生态聚落,形成了产业集群的概念。美国商学院波特教授在1990年《国家竞争优势》书中正式提出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s)概念,根据他的定义,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地缘现象。  相似文献   

12.
猴年开春,在刚刚闭幕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带着全省3400多万人民的共同心声,“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了福建代表团的热门话题。随即,福州市委也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作为全省和福州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龙头县市,面对八闽大地涌动的新的一波发展热潮,福清更是人勤春早  相似文献   

13.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上升到国家战略,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如何评价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实施效果,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设计了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发展的总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水泥业为代表,评价和回顾了福建水泥在全国的定位与发展绩效,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海峡经济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我国,以区域经济为特色的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形成。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已具备相当规模,环渤海经济区蒸蒸日上,西部地区大开发初显成效,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指日可待。在这些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众多经济区域中,由于福建与台湾在历史渊源、地理区位、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的紧密联系,构成了海峡两岸独特的区域经济板块——海峡经济区。  相似文献   

15.
《发展研究》2004,(5):1-1
近几年,从开展“四个专题”调研以来,省委已经形成了关于加快福建发展的基本工作思路。具体来讲,就是构建三条战略通道,按三个层面、分三个阶段、比全国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这是“四个三”。实施两大战略,即人才强省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两个纲要,即城市社区建设纲要和农村乡镇工作纲要;  相似文献   

16.
本地市场效应指的是,如果本地市场规模较大,产业会受到市场引力的影响,更倾向定位于本地,从而形成产业集聚。本文以成都经济区为例,通过区位基尼系数度量了产业集聚状况,使用面板数据分析了区内本地市场效应的作用和影响规模,发现本地市场效应在成都经济区明显存在,并且对产业分布起到关键作用。可以认为,现阶段成都经济区内集聚力大于扩散力,成都正处于集聚发展的关键期,要顺应这一趋势,引导产业在区内合理分布,促进成都经济区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聚作为新兴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竞争优势提升的重要途径。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关系到中原地区经济的崛起,发展产业集聚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有力保障。旨在通过对中原经济区主体省份河南省的产业集聚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河南自身特点和优势,提出发展产业集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林自新 《技术经济》2006,25(4):23-26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产业集群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初步形成了适合我省省情的产业集群区,为我省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在对产业集群的认识和关注程度;内外部环境和政府引导与服务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今后要加强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构建产业集群区域服务平台和支撑体系;营造良好的产业集群发展的“生态环境”;加强闽台合作,把握合作重点,提升合作层次,全力推进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省委、省政府提出构建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对宁德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宁德地处东南沿海,是福建省沿海的南北两翼之一,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港口和资源优势以及潜在的竞争优势,应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北翼生产力布局的中心地带。为此,必须大力实施中心城市突破战略,逐步形成跨省边界的经济增长新核心。  相似文献   

20.
安增军 《经济地理》2008,28(2):239-242
为了不被边缘化,福建省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以下简称"海西区")。海西区是以福建为主,包括闽粤浙赣四省部分区域在内的新经济增长区域板块。该区域处在珠三角和长三角之间,并受到这两大板块的牵引,两大三角洲既可能带动海西区发展,也可能挤压海西区发展,所以,建立海西区将是一个复杂和充满曲折的过程,历史上福建及周边地区的形势是:交通落后,城市化水平低,经济腹地狭小,产业结构滞后。应大力发展跨省际交通,扩大经济腹地,发展壮大中心城市,提升产业结构,从海西区建设最终发展到由海峡两岸参与的"海峡经济区"建设,首先从两岸一体化起步,加强两岸经济关系,最终实现两岸政治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