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政信贷与物资供求的综合平衡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这一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的再生产原理,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探索一下财政信贷与物资供求平衡的关系及其数量界限。  相似文献   

2.
早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末期,陈云同志就指出:“只要财政收支和信贷是平衡的,社会购买力和物资供应之间,就全部来说也会是平衡的”。“如果当年财政信贷收支不能平衡,社会购买力和商品供应量之间不能大体平衡,物价就会乱涨,市场就会混乱,这对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稳定,就会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这是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结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已充分证明,搞好财政信贷平衡,是掌握综合平衡的一个关键问题。在当前,我们必须认真做到基本上实现财政、信贷收支平衡、外汇平衡和物资平衡,把市场物价基本上稳定下来。必须深刻认识和充分发挥财政信贷平衡在国民经济调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3.
<正>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组织财政收支平衡,进而组织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的综合平衡,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重要方面。只有综合平衡了,才能使总需求和总供给相适应,促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实现对宏观经济活动的控制和调节。组织财政收支平衡关键在于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的矛盾社会主义财政包括收和支两个方面,国家通过税收和企业上交利润等渠道聚集财政资金,又通过行政、国防、科研、文教卫生事业以及经济建设等渠道分配财政资金。财政收入和支  相似文献   

4.
国民经济的调整,实际上就是实现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理顺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问题。而这些平衡的关系又都要通过当年的财政、信贷、物资(包括外汇)的平衡来体现。因此,坚持财政、信贷平衡,压缩基拳建设投资,尽快扭转“基建挤财政,财政挤银行,银行发票子”的局面,是当前实现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一、综合财政计划管理的必要性综合财政计划是国家的财力平衡表。它以财政收支和信贷收支为主体,协调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种资金运动,综合反映全国以及各地区、各部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资金来源、使用方向和整个财力平衡的状况。它是国家资金收支总平衡表,是实现财政、信贷、外汇与物资统一平衡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方针的贯彻执行,在经济上要求加强宏观控制和微观管理,因此,搞好综合财政计划管理,对于实现财政、信贷、外汇与物资的综合平衡,保证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财政、信贷、物资平衡,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国民经济计划综合平衡的工作水平,保证国民经济计划的顺利实现,对财政、信贷、物资平衡问题进行探讨,是有重要意义的。我在这里,仅就这个方面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供同志们讨论。大家知道,货币资金运动是从物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开始的,并受后者所制约。但是,货币资金运动也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产品仍然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非对抗性矛盾。货币资金运动由于种种原因还会同社会产品在使用价  相似文献   

7.
<正> 李成瑞同志写的《财政、信贷与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一书,今年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作者从经济工作的实际出发,在总结我国财政、信贷工作实践和组织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实践的正反经验基础上,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对财政、信贷和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问题,进行了历史的、理论的探讨。全书共收入作者不同时期写的文章十三  相似文献   

8.
<正> 陈云在50年代提出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财政、信贷、外汇、与物资各自平衡和统一平衡(简称“四大平衡”)的理论,在我国过去长期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曾经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实践证明它是符合当时客观经济规律的科学理论,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一理论是否仍然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而具有指导作用呢?探讨这一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九五”期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抑制通货膨胀,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下面,提出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正> 所谓综合平衡,并不是指单项平衡或局部平衡的简单汇总,而是指在单项,局部平衡的基础上,全社会范围内的供求之间的平衡。用综合平衡分析方法水分析财政、信贷、社会资金流动乃至整个宏观经济,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方法。就研究深度而论,这方面的代表性著作是黄达教授的《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1984年出版)。然而,在这部著作问世前后,中国的经济格局已经开始发生剧烈的变化,中国的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正在经历一场重大变革。如果我们还打算利用这一方法来分析现实经济的话,我们就需要拓宽眼界,并且对理论加以深化。本文就是循着这一方向的一项努力。  相似文献   

10.
国营企业的流动资金由财政和银行两家分口供应和管理改为银行统一供应和管理,是继利改税后的一项重大改革,它直接涉及财政和银行的资金分配关系,影响财政信贷平衡,对此不能掉以轻心。本文就银行统一供应和管理流动资金和综合平衡的问题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一) 自1979年以来,我国财政连续几年出现赤字,虽然险象屡生,终究没有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震荡,于是,人们长期形成的财政平衡的观念开始淡化,有的人认为国家财政出现一些赤字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甚至认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财政赤字可以刺激经济发展。那么,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还要不要搞好财政平衡?这是我们在新形势下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从所周知,财政平衡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核心,它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从国民经济各领域来看,财政平衡涉及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从国民经济各方面关系来看,财政平衡涉及比例、速度、效益;从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来看,财政平衡涉及国家建  相似文献   

12.
尹吉成  丛力 《经济师》2003,(4):83-84
通货膨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避免的一个客观经济现象 ,掌握好认定通货膨胀的方法并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制控 ,对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抑制通货膨胀而又不至于造成通货紧缩 ,首先必须按照货币流通规律的要求行事 ;同时 ,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掌握好财政、信贷、外汇和物资四大平衡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社会,財政、信贷与物資的平衡問題,是国民经济綜合平衡中的一个重大問题。合理地組织財政、信貸与物資的綜合平衡,使三者之間保持相互适应和协調的关系,对于保证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保证国民经济有計划按比例地、高速度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这个問題比較复杂,本文只能对其中的某些問題,提出个人的一点看法。財政、信贷与物资平衡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苏联《根本改革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提出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设想和目标,确定了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基本步骤,即改革首先从企业开始,从企业改革再扩展到计划、物资技术供应、价格和财政信贷等宏观领域的配套改革,直至对管理的组织结构的全面改革。我们认为,苏联这种自下而上、相互衔接配套的改革思路是正确的。因为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细胞,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单位,千千万万个企业构成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有机整体。社会主义经济的总体运行和发展速度,取决于企业活动的好坏。因此,只有以企业的根本改革为基础,才能搞好计划、物资技术供应,价格和财政信贷体制的全面配套改革。这也正是苏联新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农村建设重大措施的实施,财政和政府部门将会有大量资金和物资投入到农村.如何管好用好这些资金和物资,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解决村级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和完善村级财务工作监督体系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财政信贷的综合平衡同货币流通问题紧密联系,大家都会接受这个提法;但是如果说这种综合平衡最终归结为货币流通问题,恐怕有很多人会表示怀疑。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农村建设重大措施的实施,财政和政府部门将会有大量资金和物资投入到农村。如何管好用好这些资金和物资,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解决村级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和完善村级财务工作监督体系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关于预算收支平衡、信贷收支平衡和物资供求平衡三者综合平衡的理论,是从1956年发生财政赤字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一理论本应指导我国的财政平衡工作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遗憾的是,多年来主要由于政治路线上的错误,使这一理论没有发挥它应有的光辉,又曾多次出现比过去更为严重的财政赤字。“二五”时期以来多次出现的赤字,特别是1979年出现的赤字,又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认真研究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无疑可以使我们的财政平衡理论进一步充实、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一、积极发挥综合财政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一)综合财政研究的对象和范围综合财政是研究社会财力综合管理的科学。是对社会财力组合结构、运行形式、运行机制、运行效果等的高度概括。管理的内容已经从单纯的财政、信贷收支的平衡,发展为财政、信贷、企业(集体)、个人资金的综合平衡,以及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国人民银行1948年12月正式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加强了社会主义金融事业的组织建设,建立了各级银行分支机构,充实了金融干部队伍,逐步制定了与当时经济条件相适应的金融法规和各种制度、办法,成为全国统一的现金、信贷、结算中心。建国初期,为实现财经工作的统一、恢复和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收存款、建金库、灵活调拨,以及促进财政、现金、物资三大平衡和制止通货膨胀、稳定市场物价等做出了贡献。在国民经济有计划地建设时期,为实现国家计划,调节货币流通,加强信贷、现金、结算、外汇等金融管理,促进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力组织资金,积极支持国营工商业、农业的资金需要,发挥了银行的职能作用。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由一家银行统管一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