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日益成为制约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瓶颈”。所以,我们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实现社会、经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县始终坚持“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的理念,立足县情,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工业,取得显著成效。2004年全县实现工业销售产值77.66亿元,比2002年的43.67亿增长了78%。与此同时,千岛湖的天空依然蔚蓝,湖水依然清澈,群山依然翠绿,走出了一条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相协调的新路子。[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追求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节约型社会是在生产、流通、消费诸环节,通过深化改革、高速结构、技术进步、加强管理等手段,动员和激励全社会节约和高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节约型社会包含节约型的产业结构、节约型的城市化模式和交通运输体系、  相似文献   

4.
5.
游菊梅 《时代经贸》2008,6(8):114-115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要求在经济生产中遵循自然规律尽可能实现资源循环.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环境状况日趋严峻,资源相对缺乏,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环境经济》2013,(3):7-7
随着“两会”的召开,生态文明建设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议题。如何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委员代表们讨论的热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备受关注。报告强调,不仅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更要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7.
8.
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根本之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宪存  金丽霞 《江南论坛》2004,(3):33-33,37
众所周知,20世纪被称为“大发展与大破坏的时代”。大发展是指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推进,世界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破坏是指由于人类掠夺式的无序开发资源并把各种废弃物抛回自然界,从而造成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环境的大破坏,不仅成为经济继续增长的重  相似文献   

9.
现代市场经济从根本上是信用经济,经济活动中的所有重要方面几乎都在会计中得到反映。因此,会计诚信关系着整个经济的全局,诚信缺失的问题使我们不能不对我国的会计诚信建设提出忧虑。  相似文献   

10.
宋生瑛 《经济论坛》2007,(21):56-58
一、"生态城市"的内涵及建设中的困境 (一)"生态城市"的内涵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是指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行政区域,它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环境质量,同时遵循经济增长、社会发展、自然生态三大规律.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满足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对城市生活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城市生态化建设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林业建设作为城市生态化建设的主体,对改善城市环境、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目前我国城市林业建设中存在的误区与出路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出路。  相似文献   

12.
蔡平 《当代经济》2010,(17):16-17
所谓生态文明,从广义而言,是指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是工业文明的继承和发展;从狭义而言,是指其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某一方面,它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经制约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的生态发展方式已经成为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生态建设,努力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进步,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果明显,部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4.
城市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有了明显的加快,设市城市数量、城市人口及城市规模都有了相当的提高,据统计到1996年末我国城市数量已达666个,简制镇数量达到了17770个,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在人类创造文明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人类活动与居住环境之间的生态矛盾,破坏了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这种被破坏的生态现象,不仅仅产生于城市中,它同时也正在逐步扩散,波及周边的乡镇。  相似文献   

15.
刘义圣 《发展研究》2003,(10):37-39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温饱有余”的初步小康,本省还是森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的省份。然而,我们必须看到,本省同时又是一个自然资源相对缺乏的省份,环境污染仍然十分严重,尚不能满足人们对环境生态化、舒适化的日益增长的需求。鉴此,应该深刻领会“没有生态文明的小康不能称之为全面小康”的题中应有之  相似文献   

16.
生态工业园建设中的政府角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各国建设生态工业园的实践表明,不仅政府宏观战略选择、政策法规的制定实施是生态工业园建立的契机,而且政府为发展经济所进行的规划引导、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环境完善、优质服务提供是实现产业生态化发展、企业生态化转型的必要条件。政府的制度安排及职能设定也就是政府与企业、社区各成员的关系确定及处理问题,其最终取决于政府对自身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因此,在生态工业园建设过程中,对政府角色的正确定位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引入信息经济学中“委托—代理”理论,以分析生态工业园建设中对政府与企业关系,对政府角色进行…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后,发展循环经济被认为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循环经济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结果,是人类在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陷入资源危机、生存危机,不得不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突破环境执法困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执法难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障碍。环境执法难不单纯是一个法律问题,在我国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其形成具有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人类在获得经济极大满足的同时也带来了危害人类生存的生态危机。而生态补偿机制是经济不断发展与资源环境有限之间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为了协调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极有必要全面构建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0.
池州市建设生态经济城市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经济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理想模式.建设生态经济城市,就是要充分发挥城市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与资源优势,实现区域内生态与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池州市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以及相对合理的工业布局使其建设生态经济城市成为可能.正确处理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努力构建生态工业体系、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是池州市建设生态经济城市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