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制造质量是一个国家质量总体水平的直接反映和关键体现。2018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份额达到28%,是美国和日本两国制造业增加值的总和。2019年,我国首次跻身全球制造业创新指数15强,制造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单从GDP来看,中国201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在世界500余种主要工业品中有220余种产量第一,遍布230个国家和地区,但在质量上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大而不强”仍然是我国制造业的短板,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明显落后于传统制造强国。从2018年测算数据看,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的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分别是我国的5.85倍、3.62倍、3.39倍和3.17倍。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达国家制造业的转移,我国制造业得以迅速发展,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引擎和主导产业。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的19.8%,居世界之首,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是,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相比美国、德国和日本这些昔日的"世界工厂",还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中国制造已成为最重要的世界经济现象之一。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统计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已由1993年的3.5%上升为2006年的14%,中国因此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制造大国。  相似文献   

4.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由企业间的竞争方式转化为供应链的竞争。国际产业转移,直接影响着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及其变化,影响着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虽已形成很大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中国制造业仍然处于垂直分工体系低端。本文在分析国际产业转移动因和趋势的基础上,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产业转移优劣势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以海尔集团进军美国市场为例分析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如何"走出去",最后提出了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战略。一、研究背景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中国入世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将生产基地向中国转移,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地位日益凸显。然而与制造业大国地位不相符的是,中国的制造业实力并不强。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荣誉理事长、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陆燕荪最近几年多次到国外考察制造业特别是企业物流系统,对国内外企业在物流方面存在的明显差距感触颇深。他认为,中国要建设成为世界先进的制造业基地,中国的制造企业需要广泛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生产工艺与现代物流技术,尽快提升水平。  相似文献   

6.
2007年8月,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第三次向社会发布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分析报告。2007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在宏观经济运行高速增长背景下延续了前两年的良好成长态势。入围门槛从上年27.65亿元提升到29.8亿元,表明总体规模增幅较大,利润水平与规模同步增长;虽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总体效益水平还是最低,但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的差距已有所缩小;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国民经济的发展。虽然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在世界制造业增加值中的占比逐渐增加,但是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制造业仍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为了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亟需增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论文通过研究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在国际上的地位、存在的问题,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规划。  相似文献   

8.
作为第一制造大国的中国,必须清醒估计中关在高端制造业领域依然存在巨大差距。中国既需要通过深度嵌入全球生产网络,以提升地位,更需大力发展具有全球资源整合与配置能力的高端制造业,打造国家竞争优势。从规模看,中国早在2010年便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当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19.8%,略高于美国的19.4%。当时有人惊呼“经济史上一个500年的周期走到尽头”  相似文献   

9.
2007年8月,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第三次向社会发布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分析报告。2007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在宏观经济运行高速增长背景下延续了前两年的良好成长态势。入围门槛从上年27.65亿元提升到29.8亿元,表明总体规模增幅较大,利润水平与规模同步增长;虽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总体效益水平还是最低,但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的差距已有所缩小;  相似文献   

10.
始于2007—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进入2009年后,随着各国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外部环境开始转暖,中国制造业的出口也开始复苏,但在今年第一季度又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可以说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目前仍处于复苏阶段。  相似文献   

11.
《科技与企业》2006,(3):76-76
经济学界有关“中国制造业”、“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中心”等论题的热烈讨论已经持续多年。然而,在探讨中国何时能够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学者都不得不面对中国制造业现实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实际上,中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与资源巨额消耗以及自然环境急剧恶化已经引起了世界的不安,以忽视环境为代价,以大量消耗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为优势的传统制造业走到了十字路口,中国制造业发展需要理性选择,中国制造业发展需要在国家层面的高度上重新进行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12.
《企业世界》2008,(4):30-31
2007年,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连续第三次向社会发布2007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年度分析报告。本年度发布的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较之2006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不仅总体上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而且入围门槛也有所提高,体现了我国服务业企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但相对于制造业而言,服务业的总体规模仍然偏小,发展相对滞后,与发达国家乃至收入水平和我国基本相同的发展中国家相比,差距仍较大。  相似文献   

13.
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最新趋势是服务化转型。随着制造与服务融合程度的日益增强,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加大服务中间投入,对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逐步迈上新台阶,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总体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从细分服务业投入结构看,高端生产性服务发展较为滞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投入水平较低。随着新一轮产业科技革命的到来,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制造业投入服务化的新浪潮。应充分发挥服务投入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用数字化转型赋能制造业发展,发挥细分服务业不同特性,为两业深度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标: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深入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是否会扩大国内工资差距。研究方法:基于WIOD数据库及WWZ方法,测算了1995~2011年中国主要13个制造业与12个服务业垂直专业化指数,并在三要素中间投入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嵌入全球价值链程度对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与现有研究结果不同的是,本文发现随着制造业和服务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提高,进一步缩小了中国熟练和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差距,且服务业比制造业更加显著,但2003年前后出现分化。研究创新:本文采用新的VSS指数测算方法并新增服务业的分析视角。研究价值:分析融入GVC程度对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工资差距影响的差异及形成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目前是世界第四大工业用品生产国,排在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生产着全球50%以上的照相机、30%的空调和电视、25%的洗衣机、近20%的电冰箱.1980-1997年的17年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份额从1.4%上升至5.9%,平均每年上升约0.26个百分点,中国制造日益成为世界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全球价值链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与此同时,不同技术劳动力之间工资差距的扩大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为研究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各国不同技术劳动力间工资差距的影响,本文采用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以及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作为刻画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的指标,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参与度及地位指数的提高均缩小了不同技术劳动力间工资差距,服务业参与度的提高缩小了工资差距,服务业地位指数的提高扩大了工资差距;发达国家制造业参与度的提高扩大了工资差距,地位指数的提高缩小了工资差距,服务业参与度和地位指数的提高均缩小了工资差距。选取在全球价值链所处位置不同的五个国家(中国、印度、墨西哥、美国、日本),对这些国家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工资差距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处于全球价值链下游的中国和印度,参与度的提高缩小了制造业的工资差距,扩大了服务业工资差距;对于处于全球价值链中游的墨西哥和处于全球价值链上游美国和日本,参与度的提高扩大了制造业以及服务业的工资差距;而地位指数的变化对制造业及服务业工资差距的影响在这五个国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制造业逐渐复苏,中国制造业却在放缓。美国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家、密歇根大学终身教授倪军在接受本刊专访时,从世界制造业发展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的前景。他认为,中国制造业正面临两面夹击,真正变成制造强国任重道远。CE:近年来,美国制造业回流会对中国产生哪些影响?倪军:美国制造业为什么能够回流呢?首先,它的生态比较好,大量军工产业都是制造业,把美国的制造业拿出来作为一个国家的GDP来计算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国传统制造业迈向先进制造业的道路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突出表现在回归分析模型中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的较高相关性。目前中国先进制造业正处于跳跃式快速发展阶段,但是互动机制不完善、体制束缚、高端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仍在制约着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因此,中国应完善互动发展机制、创建互动发展环境、强化互动发展的政策支持、建立高端人才独立引进培养体系等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数据     
《中国新时代》2013,(3):23-23
12012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均值为50.7%2012年,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均值为50.7%,低于历史均值2.1个百分点,低于2007年的最高点4.3个百分点,仅高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最低点0.6个百分点。2012年,大型企业PMI均值为50.7%,中型企业PMI均值为49.4%,小型企业PMI均值为48.7%。  相似文献   

20.
制造业全球化成为创造高价值高就业岗位的主要动力,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经历全球金融危机后制造业出现一定程度的发展疲态。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求嘉兴在十二五期间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产业。嘉兴制造业只有通过嵌入并在全球价值链上攀升,由更多的“嘉兴制造”向“嘉兴创造”转变,才能获取更大利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