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立华 《老区建设》2008,(16):19-21
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发展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既要遵循世界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国情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本文提出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信息化三者互动发展,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2.
罗丰 《特区展望》2002,(10):45-45
在2002年中国海口冬季农副产品交易会筹备会上,记者专访了临高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吴井光。与农业结下不懈之缘的吴井光,虽多次调任,但始终没有离开农业和农村工作。十几年来,他所分管的部门和单位获得全国、省级奖励共28项,他本人在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方面获得的科研成果有5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项,省级奖励3项,在当地老百姓都称他是“实干的农业县官”。吴井光坦诚直率的谈吐,直奔主题。他说,去年初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而如何推进农业…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生成逻辑、内涵特征与推进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红星  王婷昱  施帝斌 《改革》2023,(7):105-115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三农”实践中的成功运用,是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向世界贡献的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国方案。当前,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安全性主动权要求更高、城乡要素资源配置不平衡的再平衡难度更大、资源与生态双刚性约束更强、农民持续增收压力更大,等等。深入推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把握主动权,增强发展安全性;加快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增强农业科技与改革的双轮驱动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竞争力;构建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的农业生产体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村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4.
郑会霞 《辽宁经济》2000,(12):41-41
一、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实现现代化不可能没有农业的现代化。那么,农业现代化最根本的出路就是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确保农业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第二次质的飞跃的必由之路。  首先,农业产业化解决了农民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集约经营、规模经营之间的问题,提高了农民抗御风险的能力,提高了农业规模经营效益,促使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过渡。  其次,农业产业化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提高了输出农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提高农业比较收益,有利于农村吸收短缺的投资,从而确…  相似文献   

5.
吉喆  左振寰 《辽宁经济》2012,(12):19-21
我国现代化的关键在农业和农村,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社会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因此,大力推进辽宁省农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信息化推进农业发展,以工业反哺农业,是实现辽宁省农业现代化的重中之重,是建设辽宁现代农业体系的重要途径和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中国“三农”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农业和农民大国,研究和思考中国现实一切重大社会问题,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制约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最大障碍,不在城市,而在农村。只有善待农民,中国才有一个稳定和繁荣的未来。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其根本出路是大量减少农民。这涉及到整个社会利益格局的大调整。因此,没有一个宏大的战略眼光,没有一个巨型的系统工程,是无法驾驭这件事情的。  相似文献   

7.
胡豹 《浙江经济》2023,(1):18-21
<正>以“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为理念导向,奋力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强省建设,努力为我国实现农业强国目标贡献浙江图景党的二十大着眼于统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做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决策部署。2022年12月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浙江是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重要萌发地和实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  相似文献   

8.
吴华 《南方经济》1998,(5):62-63
农村工业化超前而农业现代化滞后是目前珠江三角洲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珠江三角洲农业与其他产业发展的关系,农业现代化建设现状,找出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和存在问题,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 不久前,我有机会赴日本考察农村、农业工作。日本的农业极其发达,其科技化、集约化、现代化和农民勤劳吃苦的精神,对中国不无借鉴意义。优质农业的背后日本农副产品品质优良。无论是在收获农产品的田间地头,还是在销售农产品的超级市场,无论是大路货,还是新品种,都是色泽亮丽,规格统一,赏心悦目,堪称精品。在常总农协贩卖部(负责农产品运销的中心),我们看到偌大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对农产品进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新是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业发展,并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也是自近代以来社会变迁的主题。只有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建设,才能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愿望,也才能更好地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因此,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努力使农民增产增收是我们长期不懈的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2.
《河南经济》1997,(11):30-31
南阳是个内陆型农业大市,可供出口创汇的农产品资源非常丰富。“八五”以来,南阳市委,市政府组织实施“南联北靠,周边放开,开放带动”战略,大力支持发展劳动密集,农副产品资源加工型等创汇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1996年农业出口额达1亿美元,在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显示了重大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能够服务、丰富和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的农业发展理论,其核心线索是谋求农业农村的要素贡献与食物供给,强调农业改造、生产发展以及要素的配置效率,但普遍忽视了由农耕文明、村落文化所承载的人文福利,忽视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及其相关联的生态福利。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严酷的人地关系、优良的农耕文化与丰富的生态资源决定了中国式“农业强国”的目标,必须是安全最大化基础上的福利最大化。因此,中国式“农业强国”需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从产品生产过渡到社会福利,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中,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国家计委正式批准了湖南谊信农副产品贸工农一体化出口创汇建设项目,从而填补了我省大批新鲜蔬菜和乳猪出口创汇的空白。这个项目的最大特征,是着力于科学地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实施农业产业化、贸工农一体化和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利用现有种养业生产基地,将收购的农副产品加工出口,并积极地利用目前有利的国际市场环境,发挥我国农业资源丰富和价格较低的优势,大批量组织出口创汇,这对促进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推动外向型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山 《乡镇经济》2001,(5):9-10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也代表了人类进步。然而在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要走一条农村工业化道路,农村工业化将有助于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乡镇工业是农村工业化的载体,也是农村工业化的实现模式,因此,合理规范发展乡镇工业是农村工业化的核心。同时,农村工业化的结果必然会逐渐形成农村城市化格局,农村的城市化体系为农业现代化提供社会基础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朱仁海 《乡镇经济》2007,(11):23-25
安徽省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化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是要把信息技术全面地应用到农业的各个工作环节。大力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不断提高本省农业劳动者的科技素质。我们要以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走出一条在安徽切实有效的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杨龙文 《魅力中国》2013,(10):36-3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目标,充分体现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体的发展布局。而农业机械化是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得力措施,是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8.
农时现代化的内涵.是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农业现代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农村工业化是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农村城市化则是农村现代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我国人口总数80%以上。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生活资料来源,关系着国计民生的根本。农业生产的丰歉,不仅直接影响农民个人的经济收入和城乡居民的农副产品供应,而且波及轻、化工业等加工业和对外贸易,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但是,农业生产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一直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为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近期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市内部分专家学者,开展“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宁波农村改革发展”系列调研和研讨活动,形成一批前瞻性、实用性较强的研究成果,现予摘录刊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