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水产品出口增长速度远高于世界同期值,但在增长过程中也出现了增长不稳定、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等问题。为寻求其增长动因,本文基于2000-2015年UNCOMTRADE水产品相关进出口数据,运用修正的CMS模型对中国水产品出口增长进行了结构分解。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水产品出口增长趋势稳定,但出口增长率波动较大;出口市场集中且贸易伙伴及份额较稳定;CMS第一层次分解表明,2000-2005年竞争效应发挥主要的促增长作用,2006-2014年的大多数年份中结构效应作用显著;CMS第二层次分解进一步发现,2000-2015年大多数年份中,增长效应发挥着主要作用,不论在推动还是抑制出口增长方面;市场竞争力效应比值多为负值,说明我国水产品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较弱,抑制了出口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渔业致富指南》2003,(14):60-60
<正>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由于水产品质量的原因导致我国水产品出口受阻的现象频发,使许多水产养殖企业和水产品出口企业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造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大部分都是由于药物使用不当造成的,因而合理地选择药物是避免相同问题发生的主要措施。 一、传统消毒杀菌剂存在的弱点: 1.刷激性强,安全性低。特别是在发病晚期,鱼类大量死亡时的用药量很难掌握。用药量过轻,往往连用几次,不能根治;用药量过大,又可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联合国统计署贸易数据,利用CMS模型对中国向日本市场出口水产品的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由于日本水产品市场规模扩大和进口水产品结构变动,结构效应成为了中国对日本水产品出口增长的主导因素,同时显著降低的竞争力效应和交叉效应抑制了中国对日本水产品出口的增长,但中国在特殊水产品上实现了对日本出口的增加,使得产品竞争力效应促进了中国对日本水产品出口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本文收集了近10年中国水产品对日本出口的贸易数据,利用分散度指数、结构变化指数以及区域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水产品出口到日本的商品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998~2007年,中国水产品对日出口的分散程度呈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商品结构变化幅度呈现出“低-高-低-高”的变化趋势;中国深加工水产品(0371、0372)在日本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中国对日本出口额较大、竞争优势较强的水产品大多集中在日本进口额相对较小的水产品类别上。  相似文献   

5.
<正>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进口国,其进口额约占世界水产品交易额的30%。同时,日本也是我国水产品出口的最大市场,每年出口日本的水产品占我国水产品出口总额的1/3左右。但是近年来.我国水产品在日本市场上的优势地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我国水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从1996年到2006年,特别是入世之后,我国水产品出口快速增长.本文借鉴CMS模型和CA指数,利用联合国贸易组织的统计数据,对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变化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入世后我国水产品出口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世界市场对水产品需求引致;出口竞争力在我国水产品出口增加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入世后呈下降态势;出口市场分布对水产品出口增长一直是负面效应.通过CA指数得知我国水产品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但其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下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论文利用FAO渔业统计数据及COMTRADE数据并经整理,分析了1996~2010年世界水产品贸易,结果表明:世界水产品的进口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而出口市场则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生鲜水产品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水产深加工品的贸易地位不断上升,而初加工品的地位不断下滑;世界水产品进口市场集中度在不断下降;日本在世界水产品进口中的比重在不断下降,欧盟则不断上升,中国在世界水产品出口市场中的地位在不断上升,但出口的增速则在下降。最后.提出促进中国水产品出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日本市场为例,基于1996~2009年福建与台湾对日本市场水产品出口数据、日本市场水产品进口数据以及日本提高进口食品准入门槛的主要事件,采用虚拟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考察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水产品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2002年日本食品标记制度的实施对福建水产品的对日出口起到一定阻碍作用,而对台湾的对日出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是由于台湾有着完善的食品标记制度.而2006年《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均大大阻碍了福建与台湾的对日水产品的出口.可见,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作用是双向的,取决于出口方是否有完善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基于此,本文提出完善双方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的建议,包括在ECFA框架下加强二者在该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中美贸易战对大连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提出了大连水产品出口加工企业摆脱困境的对策,以及面对新的市场定位,水产品出口加工产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思考。提出了从大连渔业整体发展出发开展水产品出口加工产业结构调整;面向中高端市场开展企业技术改造和升级;把标准化作为企业能力建设的重点全面提升水产品加工产业水平;努力培育国内市场建立市场公平竞争机制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0.
1、随着养殖技术的更新,养殖面积和产量在增加市场容量在相对减少,造成水产品相对过剩,我们应注意水产品消费市场的开发。2、水产品出口市场在萎缩。水产品养殖产量虽然在增加,但由于不注意及时更新技术,水产品质量在下降出口形势在萎缩,从而影响传统渔业的整体经济效益。3、产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水产品出口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构建我国水产品出口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定量方法评价我国水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中的演变态势,明确其优势及劣势所在,并用专家打分法对水产品出口外部环境进行评析,了解我国水产品出口面临的威胁与机遇,进而依据SWOT分析矩阵,制定我国水产品出口发展战略,选择竞争战略模式,最后提出了提升我国水产品出口竞争力水平的相关战略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产品出口地理结构与出口不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多地区方差分解模型分析了地理集中度对中国水产品出口收入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水产品出口集中于日本市场降低了出口不稳定性,而出口集中于香港、美国、欧盟市场增加了出口不稳定性,时韩国、东盟和加拿大的出口也降低了出口不稳定性.总体而言,出口市场高度集中于亚洲并不是中国水产品出口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反事实的模拟试验结果显示,地理集中度变化对中国水产品出口不稳定性的影响范围为-6.62%~16.41%.这些发现告诉政策制定者:出口市场的多样化并不必然降低中国水产品出口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正> 据新华社报道 由于国外绿色壁垒森严,我国水产品出口在入世之初即遭遇挫折。业内人士指出,入世后,海南水产品只凭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是很难的,海南水产品要扩大出口量,必须提高加工能力,突破绿色壁垒。 由于海南省海域水质良好,鱼虾肉质鲜美,因而水产品质量较其他地方高出一筹,因此水产品出口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海南省近百家水产品加工企业中,目前只有15家通过国家卫生注册登记,其中13家获得了国外的  相似文献   

14.
<正> 日本是我国水产品出口的最大市场,每年出口日本的水产品占我国水产品出口总额的三分一左右。但是近年来,我国水产品在日本市场上的优势地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是日本对进口水产品的检验要求越来越严。日本对进口水产品实施检验的主要依据是《食品卫生法》。近年来,日本加强了对从我国进口水产品的贝毒检验和水产品养殖用药的检验,此外还将经一氧化碳处理的真空冻鱼片列入重点  相似文献   

15.
中韩水产品贸易阶段性特征:2001~2011年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11年,中韩水产品进出口贸易规模持续扩大,中国一直保持顺差低位,贸易顺差额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期间出现过短期波动下滑.通过总结中韩间水产品贸易规模变化趋势,梳理影响其变化的国内外因素,发现中韩水产品需求市场持续膨胀是拉动其规模扩大的根本原因,此外,WTO贸易规则、人民币兑韩元汇率变化、非关税壁垒、金融危机、生产成本上升等也对中韩水产品贸易产生了较大影响.对中韩水产品贸易结构分析显示,中国出口韩国水产品贸易额占中国出口水产品总额的比重逐年下降,主要是受中国出口多元化策略的影响.中韩水产品贸易品种结构变化则受到消费偏好、水产品价格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不稳定的趋势.中韩进出口水产品价格受资源稀缺、成本上升、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整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成立以来,中泰水产品贸易发展迅速,泰国已成为中国在东盟地区最大的水产品出口市场。运用区域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市场渗透率指数和泰国进口水产品结构、中泰水产品贸易竞争指数分别对中国在泰国水产品市场的主要竞争国状况和中国出口水产品竞争力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中国水产品在泰国市场的区域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偏低,市场渗透率低于美国、日本和印尼三国,水产品总体竞争力不强;冻鱼和活鲜冷冻干盐腌渍的软体及水生无脊椎动物两类水产品是泰国进口水产品市场的支柱型产品。  相似文献   

17.
中美贸易战以来,美国已实施多项水产业促进措施,以减轻渔业和渔民的收入损失,其中《水产品贸易援助项目》对水产品出口进行直接援助补贴。中美互相加征关税背景下,美国提高或降低补贴标准将对中美水产品贸易产生哪些影响?本文设置了三种不同的贸易政策情景,运用GTAP模型剖析不同情景下中美水产品贸易变动趋势。研究结果显示:加征关税会对中美水产品产量影响较小;对中美水产品贸易产生抑制作用,并给双方的社会福利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且美国的社会福利下降程度高于中国。加征关税情景下,美国会增加对其他市场的水产品出口,贸易转移效应明显;而中国水产品出口保持贸易顺差态势。如果美国以高标准补贴水产品出口,将提升美国水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而且在国际市场上美国水产品将对中国水产品产生替代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十几年来中国水产品出口进行了实证分析,寻找到中国水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实证结果显示,竞争力是中国水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市场规模的扩大,表明进口国对水产品的需求增加是促进中国水产品出口的重要原因.市场分布效应成为中国水产品出口的抑制因素,近几年新兴市场抵消了部分负效应,抑制作用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药物的残留问题对我国水产品出口造成了严重冲击,有关部门对整个渔药市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顿,相继公布了一批水产养殖中的禁用药物,如氯霉素、呋喃唑酮、孔雀石绿、五氯酚钠等。而对普通养殖鱼类的细菌性疾病防治中,推广一些新技术、方法和新药品也显得很重要。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2000-2017年中俄水产品出口贸易数据,将中俄双边水产品出口增长分解为扩展边际、价格边际和数量边际三个方面,并通过对三元边际增长率和贡献率的测算分析中俄水产品出口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力。结果表明:中俄水产品出口贸易总额增长较快,但两者之间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两国水产品出口种类虽有相似之处,但主要出口品种仍有差异;同时,俄罗斯水产品出口中国的扩展边际高于中国水产品出口俄罗斯的扩展边际;相反,中国水产品出口俄罗斯的价格边际高于俄罗斯水产品出口中国的价格边际,但前者的变动幅度大于后者;俄罗斯水产品出口中国的数量边际变动幅度较大,中国水产品出口俄罗斯的数量边际变动幅度较小;多数时期,中国水产品出口俄罗斯主要依靠扩展边际的增长,俄罗斯水产品出口中国主要依靠数量边际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