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民 《云南金融》2004,(2):18-19
中国企业的多元化一般是从产品的多元化开始的。这个时候,其实陷阱就在悄悄出现了:有的产品是赚钱的,有的产品是不赚钱的;有的产品是可以为企业获得市场规模和份额的。有的产品是不能为企业获得市场名声的。正确地认识这种陷阱,就是一个“糊里糊涂地成功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2.
城市商业银行转型内涵与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商行发展转型的目的是明确市场定位,培育主打业务和比较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在我国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银行业监管加快接轨国际并日趋严格的大背景下,发展转型成为当前我国银行业共同面临的课题。脱胎于城市信用社的地方金融机构——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确定转型战略,选择转型道路,避免陷入同质化转型陷阱。  相似文献   

3.
杜华俊 《金卡工程》2010,14(10):236-237
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进而诱导投资流向时其主观意愿常常会与实际结果发生偏离,这种偏离被称为投资流向陷阱。投资流向陷阱的产生会对宏观经济造成结构性影响,阻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导致投资流向陷阱出现的原因主要有投资者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政府宏观调控产生的投资选择交易成本、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以及宏观调控政策与微观投资决策目标之间的不一致。这些因素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永恒特征,也决定了投资流向陷阱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投资运行中的永恒现象。  相似文献   

4.
在目前尚不规范的二手房市场上,买房似乎成了“聪明人的游戏”,有许多陷阱等着你,如果眼不明、心不亮而又缺乏经验,那就只有等着吃亏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为什么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三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现有研究在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上不存在较大的争议,只是根据这些概念,我们难以判断一个经济体是否落入(或曾经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拉美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在于巨大的收入差距、外需萎缩与内需不足、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三个方面。而中国可能因为收入差距过大、人口红利消失、资源和环境约束、国际捧杀与遏制四个方面的原因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因此,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缩小国民收入差距;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增长方式转型;实施出口导向战略、提升国际竞争能力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措施。最后,本文从理论上和实证上探讨了中等收入陷阱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微时代     
《金融博览》2012,(9):80
@连平(交通银行):一些银行经营转型陷入尴尬境地。一曰"转型绑架",数年如一日将人、财资源大规模投入零售业务,迄今未获预期的真金白银的回报,食之无味又弃之不舍,不情愿又抽身不得。二曰"转型陷阱",锲而不舍地耕耘中间业务并持续投入大量资源,而今却遭遇前所未有的大力度合规调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情况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及经济结构调整,进而对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不可持续及不协调问题给予破解,已然成为目前中国在经济发展当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基础问题,同时也是中国对"中等收入陷阱"予以有效规避,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实现的关键。本文首先基于产业结构视角下对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当中所存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体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一面是“圈钱”生猛,一面是分红“铁公鸡”。A股上市公司多年来“只求索取、不讲回报”的贪婪之心让投资者纠结不已,挣扎于追涨杀跌的陷阱之中,结果只能是“遍体鳞伤”。而从整个市场来看,运行质量不佳,偏低、失衡的现金分红又很难令投资者在长期持股过程中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令投资者长期持股的信心缺失,导致市场长期投资资金失血,难以建立持久的资金平衡。  相似文献   

9.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产业转型问题凸显,而大学生就业,直到2010年仍未得到有效缓解。近邻日本曾有过与中国相似的境遇,其依靠产业转型来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自身产业竞争力的方法值得我国借鉴。虽然我国在加速产业转型上存在着例如寻租活动恶化、国家投资抑制中小企业发展等转型陷阱,却也具有日本所不具有的诸多优势。在国家合理的产业政策引导下,加速产业转型将从根本上缓解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10.
声音     
未来10年中国继续获得成功,需要防范“成长陷阱”。——最近,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未来lO年的中国”国际研讨会上,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发言称,推进以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二次转型与改革: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使多数人能够公平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使市场保持充分的活力和效率;使资源环境可持续;使政府能够以公共服务为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