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海郊区工业是指上海郊区历史上以乡镇工业为主体发展起来的区县工业,包括各区县的乡镇企业、外资企业和各类民营企业等多种所有制成份的工业。2004年,上海郊区工业共计完成总产值7600亿元,比重已占全市工业的50%以上,在郊区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中占60%,成为上海郊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又是农民就业、农村稳定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2.
针对近年来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地区差异不断扩大的现实,本文从产业空间集聚的角度出发,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农村中小企业第二产业发展的地区差异的原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地理位置和经济基础共同影响着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地区差异。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产业集聚与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地区差异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可以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入手,促进农村中小企业产业集聚,从而缩小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3.
松江区的产业集聚布局、区域分工发展的思路,始于1992年上海郊区第一个市级工业区-松江工业区的辟建。到1995年,又批准建立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稍后一些时间,松江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相继启动,松江现代农业园区五库示范区建设的推进,再加上“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城镇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集中”的“三个集中”指导思想的确立,松江区委、区政府确定了“松江新城和东北片、西北片、南片”的产业区域发展定位,从而走上了“一城三片”的产业集聚布局,区域分工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在产业集聚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产业集聚动力变化,并以美国北大西洋工业带的形成和衰退为例分析产业集聚的生命周期,指出产业集聚动力的变化推动产业集聚的产生、发展和衰退。 相似文献
5.
上海应加快沿江产业梯度转移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许学石“九五”期间,上海要基本建成“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基本框架,上海工业在地区经济级差和制造成本的利益比较下,有一部分企业将全部或部分转移到其他有条件发展的地区,完成工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任务.形成上... 相似文献
6.
一、结构特征:低度化、分散化 上海的中小企业产业分布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90年代以后,中小企业向第三产业领域扩张,表1是上海中小企业的产业分布,表中说明,从劳动力构成看,中小企业集中的第二产业,并开始向第三产业转移,1990至1996年间上海第二产业中小企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了2.15个百分点,从企业数构成看,中小企业集中在第三产业,而且在第三产业有不断扩张的趋势,1990至1996年上海第二产业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依据上海工业经济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对产业升级趋势如下分析。上海的工业经济是以初级的水平进入新中国的。如以机械制造业为例,制造的比重极低。根据1946年至1947年上海机器业同业公会会员登记表汁算,在708家机器制造厂中,制造兼修配的厂只占25%,专搞修配的厂竟然高达75%。而在机器工业中,机械化程度很底。仍以上述708家机器制造厂的数据,平均每厂仅有职工21人,机床10.33台。其中拥有5台以下机床及拥有6-10台的厂共占总厂安息74%。这表明,在上海民族资本主义机器工业中,实际上还是半机械… 相似文献
9.
把握产业融合发展新趋势构筑上海产业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21世纪国际经济发展的新特征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正逐步进入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这种以全球经济一体化为背景,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机制,以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形态,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是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 二是信息和通讯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 三是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主要角色; 四是人力资源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 世界经济发展所表现出的新特征,正是世界第三次新技术革命深入发展的产物。这次技术革命不同于以往的显著特征是:(1)技… 相似文献
10.
信息产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有活力的产业,也是高技术产业中最重要的部分。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对于上海未来的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聚、政府作用与工业地价:基于35个大中城市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结合2000—2010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从产业集聚和政府作用两个角度实证研究影响中国城市工业地价的主要因素。研究方法:计量经济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产业集聚对工业地价有显著影响,且其作用在东部地区大于中西部地区;2006年工业用地出让制度改革之后,政府土地总供给才对_丁业地价有显著影响,而在此之前不显著;此外,其他控制变量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交通条件也对工业地价有显著影响,但外资对工业地价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产业集聚和政府作用是影响中国城市工业地价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论集约用地与产业集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当前城镇化进程中集约用地与产业集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主要途径,重点研究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集约用地与产业集聚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上海形成新支柱产业的研究上海市计委经济研究所郁鸿胜“七五”末“八五”初,上海工业结构由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转变,在重点发展五十大类产品的基础上,至“八五”末期,形成了汽车、通信设备、石油化工与精细化工、家用电子电器、钢铁工业、电站成套设备等工业六大...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聚形成机理及其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产业集聚理论不同程度地强调了集聚是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自发形成的。以此观点为基础从企业的微观经济行为层面入手,按照经济学上对"理性人"假设的逻辑判断,通过构建产业集聚的决策模型和产业集聚竞争力分析模型,分别对产业集聚行为产生的内在机理和产业集聚竞争力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最后得出行业的附加值、技术增长率和集聚内厂家数量的年增长率是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关键影响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随之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工业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产业集聚趋势体现得更为明显,产业集聚受到地域经济差异的影响,聚集程度以及发展产业会有所不同。我国地域广阔,对于产业集聚程度因地区各有差异,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本文借助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知识,从产业集聚与不同区域的经济之间相联系,产业聚集与中国地区差异之间的影响展开分析,并针对产业集聚对促进我国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中东部地区快速发展,带动西部地区平稳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我国整个行业以及和各区域的均衡发展提供有利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围绕上海市政府提出的加快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国际大都市战略目标,以及“市区体现繁荣繁华,郊区主要体现实力水平”的总体要求,上海加大了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实施了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所有制结构以及布局结构的综合性调整。特别是针对市中心城区工业过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