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是个多山多水的国家,许多城市建设与自然山水紧密结合,构成了城市山水格局的布局风貌.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经过整理与分析,把城市山水格局对绿地系统构建的意义归纳为有利于城市绿地系统特色的塑造;构筑绿地系统框架;赋予绿地系统美学意境;创造丰富多样、方便宜人的城市绿色空间场所;增添绿地系统文化色彩,赋予城市人文内涵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构建山水城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广州构建山水城市的两个操作层面-理性层面与感性层面,认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是非自然与自然生态因素的竞争,构建山水城市寻求的是两者和谐共生的平衡点,而不是压制竞争,未来的广州应该是山水文化与山水形体相结合的信息城。  相似文献   

3.
构建蓝天、碧水、青山的生态城市,是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一种发展目标,并正在成为现代化城市发展的趋势。良好的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民长远利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公园城市”是生态文明思想在城市建设领域的体现,为中国新时代城市发展指出了方向。“公园城市”理念是继承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思想,吸取国外城市建设经验,针对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提出的。山水城市是中国古代城市的主要特征,在近代吸收花园城市等国外城市理论而发展,20世纪90年代钱学森院士提出“山水城市”理念。梳理山水城市的历史流变,认为公园城市与山水城市存在内在关联性,是山水城市在新时代的发展范式。  相似文献   

5.
从废弃物资源化的视角,介绍城市共生的涵义与国内外发展现状,根据发达国家城市共生发展经验,重点研究城市共生网络形成的顶层规划、自组织和政府促进3种模式,通过对比认为,政府促进模式更有利于共生网络的形成。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上海市构建城市共生网络的基础条件,探讨了政府促进模式下城市共生的形成流程,提出了政府发展城市共生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无锡打造现代化山水名城,要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实力支撑。近三年来,无锡在全国大中型城市中经济地位在稳步提升,GDP保持在第9位,人均GDP保持第6—7位,已超过6200美元,财政收入保持第11—12位,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在第11位;在产业上,农业地位保持稳定、商贸流通业地位稳步提高,工业保持第7位;尤其是无锡工业经济提供了60%以上的财政收入.提供了45%以上的就业岗位,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福州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市区内分布有16个历史文化街区和470多个文物建筑保护点,“三山两塔一条街”是其古城区特色。城内河网密布,山居城中,榕荫覆盖、地下有温泉,构成了福州的城市特色。福州市城区分布在闽江口冲积平原,四周环山,闽江、乌龙江穿城而过。闽江把城区分成两个部分:江北的鼓楼、台江、晋安区和江南的仓山区(也称南台岛)。城区形成了以八一七路为脊线的历史文化发展轴和以闽江、江滨大道为脊线的现代城市发展轴。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介绍了山水城市的概念,分析了万州山水城市建设的现实意义,指出了山水城市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了万州建设山水城市的具体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临朐县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工作,立足本县实际,紧紧围绕建设"山水园林宜居城市"这一目标,突出建设重点,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临朐县的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小城镇具备发展山水城市的先天优势,且发展山水城市理念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城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中小城镇发展山水城市的一般原则和策略,并以浙江省建德市梅城镇为例介绍了如何发展山水城市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区域自然山水对营造诗意的栖居环境具有根本性作用,探究传统智慧中基于自然山水格局的都市区域景观营造的理论方法至关重要,隋唐长安都城区域景观是综合性、区域性考虑的典范。首先研究关中自然山水空间内外层次与组织结构,然后将研究区分为外圈边界关隘层、中圈水利农田层、内圈城市本体层,从结构、模式、分区、选址、朝对关系、借景、轴线等角度讨论结合关中自然山水格局的区域景观营造方法。研究所得结果显示:山、塬、原、滩、河嵌套穿插的山水空间,4类关隘景观,6类水利农田景观区,“高敞-六爻”模式的空间规划原则,以南山为阙的朝对关系,融合南山峰谷与功能需求的非均衡复合轴线景观等。对隋唐长安都城区域景观营造与自然山水和谐统一的方法措施进行研究,以期有助于区域空间规划等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协同创新已成为实施“2011计划”和科技创新的核心概念,反映了国内科学研究发展趋势和政策导向。结合现实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运用共生理论探讨高校协同创新过程中高校、企业、政府之间的共生关系、共生特征以及作用方式;通过对高效协同创新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的具体分析,构建高校协同创新共生一体化体系。在此基础上,对美国斯坦福大学高校协同创新进行案例分析,具体阐述其共生一体化系统的演化过程,为完善我国高校协同创新共生一体化建设提供借鉴,进一步推动高校协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基础之上作出的科学论断。全面审视这一理念的价值蕴含、核心要义及实践指向,对新时代深刻理解并坚定不移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15.
眨眼又是春暖花开.永安这座建在风景区之内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不知不觉中.又增添了更多的变化,更多的惊喜!  相似文献   

16.
《大陆桥视野》2007,(7):2-16
兰州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地处黄土,蒙古两大高原之间,在大西北处于“座中四连”的独特位置,兰州现辖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五区和永登,榆中,皋兰三县。在全市总面积1.31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着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赵敏 《经济地理》2008,28(1):29-32
区域共生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区域共同物流先行,整合长株潭的现有物流资源,形成统一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快捷高效互动的共同物流系统,对于区域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十分重要。文章首先阐述区域共生与共同物流理念,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物流网络基础设施规划基本情况,提出了物流基础设施功能整合对物流网络机制的促进作用,并根据上述内容,就加快长株潭物流网络互动发展的对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山水城市、公园城市是当前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领域的热词,在中国几千年的园林与城市发展历史上,却并不是个全新事物,山、水、城、园的融合始终是中国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理想目标。山水城市建设是一个持续发展、没有完形的动态过程。在近现代历史上,无锡曾经在城市山水资源开发和园林建设方面,有过2次系统的创新实践,这些探索上承历史、下启当代,与今天的山水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具有很高耦合度。对此开展梳理和分析,既还原了无锡山水城市建设的历史过程和真相,也为推进当代山水城市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煤炭城市共生产业链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生产业链是在产业层面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模式,深入理解共生产业链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以煤炭企业为核心的共生产业链对改变煤炭城市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鲍丽洁 《当代经济》2011,(16):146-147
构建产业共生的产业生态系统,是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共赢的重要举措。产业共生是现代产业企业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组织创新模式,产业与产业间的共生关联有互利型产业共生、寄生型产业共生、偏利型产业共生和附生型产业共生四种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