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科学的高度剖析政府审计,以受托责任理论为切入点,利用审计的三方关系构建政府审计理论框架,是政府审计理论研究的突破口。政府审计是基于受托责任产生的,在政府审计中也存在着审计委托人、审计人和被审计人三方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是政府审计的本质体现,也是政府审计理论框架构建的逻辑基础和科学基础。基于受托责任构建的政府审计理论,有利于调整审计人在关系中的定位,对审计实务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前政府审计存在顶层设计尚不完善、透明度不高与权威性不强、审计队伍素质不高和审计方式不够科学等问题;而内部审计存在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不够、机构设置不完善、审计程序不规范和内审人员专业素质普遍较低等问题。本文探讨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实现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相互融合,相互取长补短、协调配合,促进政府审计全覆盖,切实提高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审计工作中如何具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实现围绕政府中心工作,促进成都灾后科学重建和试验区科学发展的审计工作目标,实现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是各级审计人员都面临的新课题。结合我市灾后恢复重建和试验区建设的实际,我们认为:坚持科学的审计理念,全面履行审计职能,准确把握各审计阶段的重点。是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我市灾后恢复重建和试验区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政府审计制度规则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审计组织的视角探讨了政府审计制度规则:审计的权力与职责、审计的独立性、审计的谨慎与能力、审计的透明度与责任约束机制、审计人员的职业化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5.
刘家义审计长在审计署党组中心组2008年第二季度学习会上强调,当前,计机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要组织广大审计人员认真、扎实地学习十七大报告和关于科学发展的理论,审计系统大力提倡学习理论、调查研究、理论研究实际的学风;就是要结合审计机关的实际,从思想观念、工作能力、工作作风等方面系统查找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政府审计本质的理念创新 审计本质是指审计究竟是什么的问题。笔者认为,政府审计的本质是对公共信托经济责任关系履行情况提供独立鉴证的一种服务活动。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政府审计要对公共信托经济责任关系履行情况做出独立鉴证;二是政府审计是一种服务活动。根据公共信托责任关系理论和政府审计关系理论,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公共资财的委托者(如社会公众等)、受托者(如政府的行政部门及机构等),以及政府审计机关和人员之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政府审计关系链。  相似文献   

7.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获取的用以说明审计事项真相,形成审计结论的证明材料。它是证明被审计事项的性质和事实的客观依据,是审计人员形成审计意见建议结论的基础,是解除和追究行为人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客观依据和基础,是控制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审计证据可以帮助审计人员认识审计的客观环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增强独立性、客观性,防止主观性和片面性,减少或避免审计人员所承担的审计风险,降低审计费用,提高审计效率,使审计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谢华 《审计月刊》2009,(8):12-13
要发挥政府审计的的监督职能必须要提高政府审计的质量和效率。而高质量、高效率的审计有赖于审计组织自身的建设。即政府审计需要有高素质的审计干部队伍、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和一套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保障因素。根据政府审计的行业特征,可借鉴CPA行业监管模式,建立健全政府审计人员的准入和后续教育机制。建立政府审计人员的考核机制,建立政府审计人员的责任界定机制和建立政府审计人员的激励与惩罚机制对政府审计人员进行职业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正一、审计程序的基本理论审计程序是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接受审计任务后,组织审计资源,完成审计任务的全过程,包括计划、实施和报告三个阶段。遵循合理、科学的审计程序是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必然保证,也是保障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合法权益手段。  相似文献   

10.
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是两种不同审计业务类型。当前,尽管经济责任审计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但在理论、认识和实践上,已经明显表现出其自身的一些特点。正确把握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两种类型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相同之处、区别之分和联系之点,有助于审计人员采用适当的审计方法,科学组织审计工作,有效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以资源为基础的委托代理关系、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环境不确定性,这些是主要的审计需求因素,独立性和审计成本是影响委托人构建或选择审计主体的主要因素。根据上述理论框架分析,乡镇政府各行政部门、乡镇直属事业单位、村居集体经济组织、乡镇集体经济企业、村居委员会这些组织对乡镇政府审计机关作为优先审计主体有着稳定和相当规模的需求,从独立性和成本效益原则两个视角,为了满足乡镇审计需求,组建乡镇政府审计机关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政府审计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岩 《价值工程》2006,25(9):132-135
政府审计是由政府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进行的审计。本文通过对我国政府审计的主要内容的介绍,分析了我国政府审计的现状,提出了我国行政型政府审计体制存在独立性较差等问题,并结合国外政府审计的特点以及我国的具体国情,对我国政府审计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一个三阶段动态博弈框架下,对政府随机审计过程中的政府审计机关与政府审计对象以及国家与政府审计对象之间的动态博弈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政府审计机关与政府审计对象之间存在一个纯策略纳什均衡,而国家和政府审计对象之间存在一个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政府审计对象接受国家实质性审计的概率是政府审计对象被政府机关审计发现违规或不作为后的惩罚倍数的单调递减函数,而政府审计对象的违规或不作为的概率分别是政府审计对象被政府机关审计发现违规或不作为后的惩罚倍数和政府审计对象的应尽义务或责任的单调递减函数,却是政府审计机关审计行为成本的单调递增函数。同时,结合研究结论和中国政府审计全覆盖的现实,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政府绩效审计的应用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绩效审计应用模式可以按照绩效评价的层次确定,不同层次的绩效评价即审计评价的对象不同决定着审计的内容、方法、程序等一系列要素的组合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绩效审计模式。政府绩效审计应用模式可以分为公共部门绩效审计、公共项目绩效审计、公共资源绩效审计模式。三种审计模式有共同特征但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在对政府审计面临的崭新挑战以及全球总体发展态势进行描述的基础上,从国际层面诠释了世界审计组织应对挑战所担负的职责及作出的贡献,并以奥地利最高审计机关为例证,从国家层面阐述了应对挑战作出的贡献,最后概述了从国际及各国政府审计发展中所获得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家审计内容正由真实合法审计为主向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转变。本文根据现代政治学与经济学理论,分别从政府建设目标和国家能力建设两个方面,对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的关系进行诠释,以说明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符合现代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新公共管理与政府绩效审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公共管理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公共行政模式由权力至上发展到责任至上的进化历程,其核心特征是对政府绩效及其责任的高度关注。新公共管理导致政府绩效审计从政治意义上的权力制约机制转变为权力制约和绩效评估并重的政府治理工具,为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性指引。本文认为,为推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需要科学界定政府绩效审计的内容和审计信息的种类,建立审计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和完善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评价体系和绩效审计系统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为防范23审计组织的作假行为必须由原先的对审计组织的再监督转为制衡,对民间审计应采取市场制衡,对政府审计应采取行政制衡,对内部审计应采取自我制衡.  相似文献   

19.
对构建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研究的指导性和原则性方面对国家审计理论体系进行探讨后发现,国家审计理论既要体现出一般审计理论的普遍性要求,又要具有国家审计理论的特殊性;国家审计理论体系应具有一定的逻辑结构和层次;国家审计理论基础应以政治学为主体;国家审计基础理论研究应求同存异以利于研究的深化;国家审计应用理论应注重体系化研究。  相似文献   

20.
国家审计在走向善治的国家治理中若干重要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推进,国家审计在参与国家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加突出。根据当前的经济、政治发展水平,基于国家社会发展战略,结合现有的审计体制,深入研究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战略目标及主要任务,着力探讨为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以期达成目标和完成任务所应考虑的国家审计的效率和实施效果、国家审计的成本及预算约束、国家审计的培训和能力提升、国家审计的宣传与信息沟通以及国家审计的责任和业务边界等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