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草原畜牧业生产成本核算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原畜牧业提供的主要畜产品包括商品畜、牛羊肉、绒毛等。准确核算草原畜牧业生产成本对草原畜牧业比较优势的确定、不同草原类型区主导生产项目的选择、牧户经营模式的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草原畜牧业实际和会计学原理,对完善草原畜牧业生产成本核算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进一步推动草原地区牧业可持续发展,丰富草原生态补奖在牧户草地流转行为方面的研究,从而为促进牧户进行草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最大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牧户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草原生态补奖对牧户草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并借助逐步回归法检验牧户生计多样化在草原生态补奖与草地流转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牧户贷款行为、草地现有承包面积以及牧业收入分别在10%、1%与5%显著性水平下对牧户草地流转行为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而奖补收入与工资性收入均在10%显著性水平下对牧户草地流转行为产生显著抑制作用;牧户生计多样化在草原生态补奖与草地流转之间存在遮掩效应,遮掩效应占直接效应的比例为34.55%。结论 奖补收入越高,并不一定能够促进牧户草地流转行为,并且牧户生计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大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生态约束下牧户草地规模经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牧场、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是实现牧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本文利用我国主要牧区省份234户放牧牧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在考虑生态约束和兼业化的背景下,通过估算牧户牧业生产的C-D函数,构建并求解牧户草地规模经营决策模型,分析论证了草甸类草原在畜牧业生产中较草原类草原、荒漠类草原具有更大的规模效应;然后据此分析了各地区牧户草原流转意愿、牧户最优草地经营规模、牧户最优劳动力投入量等问题,并指出其政策内涵。  相似文献   

4.
基于Heckman模型的牧户草原流转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析草原流转决策的影响因素,从而推动草原有序流转,进而实现牧业提效、牧民增收和牧区的生态安全。[方法]利用锡林郭勒盟209份入户调研数据,使用Heckman模型从牧户流转意愿与流转行为相互依赖的角度研究草原流转的决策问题。[结果]在牧户流转意愿影响因素中,牧户的边际产出对其有促进作用,说明牧户间草原边际产出差距越大越愿意流转; 牧户有草原证对其有促进作用,牧户间有草原纠纷对其有抑制作用,说明交易成本越低越愿意流转。在流转意愿影响流转行为的基础上,兼业对草原流转规模影响较大且产生不利影响。兼业户与非兼业户相比,草原流转规模平均缩小41%。[结论]要提升牧户的草原流转意愿,需要拉大牧户间的草原边际产出水平和降低牧户间流转的交易成本; 要扩大草原流转规模,需要减少兼业户的数量和规范草原流转价格。通过草原流转市场本身建立起有效的牧业进入与退出机制,以便在城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实现转出牧户的市民化和转入牧户草原畜牧业经营的规模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草原文化遗传基因的载体是包含人居、草地和畜群三者共生的放牧系统单元,亦即人居、草地、家畜三者共生的,三位一体基本元素。放牧系统单元包含两重结构。第一层是草地—草食动物(家畜)构成的牧食系统;第二层结构是在草畜系统之外,加入人为因子,扩大为人居—草地—家畜的共生体。放牧系统的驱动力是能量按照一定的序的运动模式,需要满足生存空间需求与营养源网络两方面条件。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证明,划区轮牧是保持放牧系统单元完整性的唯一途径,它把放牧的序覆盖全部草地面积和全部放牧持续时间,适用于不同的时空阈限。我国需克服对放牧的诸多认识误区,建立放牧系统单元的概念,采取保持放牧系统单元完整的划区轮牧是维系草原生态,传承草原文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围封条件下植物群落中物种变化的分布特征,有助于解释退化草地在不同围封阶段演替规律。方法 文章以温性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定位随机采样方法,调查群落生物量、植物物种种类、密度、盖度及高度,探讨时间尺度封育状态下的温性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结果 (1)封育措施显著增加了群落盖度,比围栏外的自由放牧样地提高了13.79%~114.75%,且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群落盖度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而封育措施对群落密度没有显著性影响。(2)封育显著增加了植被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禾草生物量,其中地上生物量较围栏外的自由放牧样地提高了66%~887.3%,禾草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均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降低—增加—降低的波动变化,地下生物量在监测年份下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封育措施可以提升植物多样性,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结论 封育措施可以显著提高草地生产力,并且对物种多样性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是应对退化温性草甸草原恢复的有效措施,但退化草地在长期围封后,应进行适度利用来维持较高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西部草原治理与保护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治理和保护原则将西部草地划分为蒙宁甘温带干草原区、西北干旱荒漠和山地草原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区,并对3个草原区的保护与治理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山羊是草食家畜中早熟、多胎、易饲养的畜种。发展家庭养羊,饲养成本低,收入稳定,经济效益高。因地制宜地利用草地广阔,草质优良的自然优势,狠抓以山羊生产为龙头的节粮型畜牧业,使山区经济在养殖业上起步。贵州沿河县黄土乡通过采取资金、技术配套投入,扶持发展科技养羊示范户、重点户,以适度规模发展商品羊生产。增加了养羊户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农牧业的发产,为山区发展家庭适度规模养羊,树立了典型,为群众脱贫致富创造了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畜产品成本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的畜牧业生产结构中,以养猪业为主,猪肉在肉类总量中的比重占60%以上。我国的耗粮型家畜占牲畜总头数的50%左右,而全世界草食型家畜占牲畜总头数90%。草原畜牧业是我国畜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在牛羊肉、牛奶、毛绒等生产方面是不可替代的。通过畜产品成本比较优势的测度,确定不同草原类型区畜牧业生产方向,对推动草原畜牧业发展,增加肉蛋奶的有效供给,有效地减轻粮食生产的压力,进而推动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揭示开垦草原退耕后不同恢复期的植物多样性变化,旨在为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管理和恢复受损草地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运用样方调查和室内分析,对不同退耕年限退耕地与对照的天然草地的植被特征进行同步调查,并借助单变量一般线性模型对退耕地和天然草地的植被特征,分物种重要值,植物多样性指数及响应比等进行差异性分析,研究了开垦草原退耕后不同恢复期的植物多样性变化。[结果]退耕5年、13年和17年的样地植物丰富度和植物多样性指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的天然草地,而退耕19年的样地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与对照天然草地无显著差异;相较于退耕5年的退耕地,在退耕时间更长的退耕地中,植物群落主要层片由菊科植物转变为禾本科植物。退耕地群落演替过程中,随退耕年限增加,与天然草地间差异性减小,逐渐接近天然草地。[结论]退耕是一种有效地促使植物多样性接近天然草地的措施。且除退耕年限外,退耕地与天然草地间群落相似程度同时受天然草地初始状况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实施前后内蒙古自治区5个盟市260个牧户的调查数据,使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对牧户减畜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对牧户的减畜行为总体上产生了显著正效应,但对不同牧户减畜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牧户家庭人均收入、非畜牧业收入占比与牧户的减畜行为显著正相关,牧户人均草场面积、距旗(县)政府所在地距离、草原年均降雨量与牧户的减畜行为显著负相关。建设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应根据牧户的家庭特征推行差异化补奖机制并实施严格监管。  相似文献   

12.
实现草原的永续利用,可以有效增加草产品、畜产品供给和提高农牧民收入的同时,对国家的生态安全、边疆稳定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借鉴发达国家草原持续利用经验,提出了内蒙古温性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持续利用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立足于草原牧区的贷款现状,以家庭为单位,探究牧户贷款偿还率的影响因素,为如何提高牧户贷款偿还率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方法]文章基于内蒙古草原牧区的调研数据,采用双截尾Tobit模型,分析牧户贷款偿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牧户家庭人口数、距主干道路距离、年度支出、贷款金额和贷款利率因素与牧户贷款偿还率具有显著的负相关; 牧户拥有的草场面积、活羊价值、活牛价值和年度收入因素与牧户贷款偿还率正相关; 而户主的年龄、性别、文化水平、机械设备价值和房屋价值因素对牧户贷款偿还率影响不显著。[结论]为提升牧户贷款偿还率,提出如下建议:倡导牧户有计划地合理安排生产性支出和生活性支出,在生产与消费之间、生活与发展之间建立良性循环关系; 多举措降低贷款利率,减轻牧户部分利息负担; 在发挥传统牧业优势的同时,创造现代牧业优势并提高市场份额,发挥传统优质产品在现代经济中的溢出效应以提升牧户收入。  相似文献   

14.
草原退化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之一。本文从草场产权安排与国家生态环境政策两方面,对现有草原退化治理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结果表明:草原承包到户的改革和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城镇化并没有解决草原过度利用问题,学者们普遍认为解决草原过度利用的出路在于草场再集中。依靠互惠合作与草场租赁,一方面,扩大草牧场面积,适应了牲畜的移动性,利用草场的异质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通过轮牧、走场等方式实现草原的可持续利用与畜牧业的和谐发展。在此基础之上,正在进行的草原确权和牧户非牧业化是两个非常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草原畜牧业模式化经营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原畜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但长期以来 ,传统落后的经营方式一直占主导地位 ,使得草原生态系统超负荷运行 ,饲养周期长 ,浪费资源 ,无效率。同时导致饲养规模大起大落 ,削弱了应变能力 ,无法有效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 ,牲畜出栏与市场要求脱节 ,很难参与加入WTO之后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所以在结构调整的同时 ,推行模式化经营已是当务之急。本文试图对草原畜牧业模式化经营的可行性与障碍性因素进行初步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牧区由于超载放牧和草原保护投入的不足等原因,使草原严重退化.目前,麦积区90.2%的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重度退化的占31.02%,中度退化的占48.02%,轻度退化的占11.96%,可利用面积逐渐地减少,生态功能弱化.遵照草原保护法,麦积区对草地资源变化进行了调查,并建立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草原补奖政策"高满意度与低执行度"悖论为议题,基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209户调研数据,实证检验牧户政策目标认知对超载规模的作用,并依次讨论不同认知群体的满意度对履规行为的影响,推导出"既高又低"悖论的形成机理。研究认为,目标认知偏差是造成此悖论的主要因素,政策目标认知对超载程度影响显著,生态恢复认知牧户比提高收入认知牧户的超载程度更低,前者政策满意程度正向影响其履规行为,但后者此机制不明显。对草场退化原因的理解差异、对超载放牧的弱监管以及对补奖资金发放执行不力是造成目标认知偏差的主因,对此,本文建议从加强宣传与政策解读、放大监管作用和地位、实施差异化补奖模式等方面入手,促进政策执行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2013年8月29日至31日,我们专程到甘肃省天祝县抓喜秀龙乡南泥沟村联系点,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主题活动。南泥沟村是一个典型的青藏高原牧区村,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全村有牧户138家,牧民515人,祖祖辈辈从事草原畜牧业生产。今年牧草长势如何?牛羊养殖业转型发展进展怎样?牧民还有啥烦心事?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先后走访了贾桑吉、贾官却才郎、王守山和罗三智等牧户,并与县、乡、村干部及牧民代表多次座谈,仔细询问草原承包、生态补奖等政策落实情况,实地考察了牧户草原保护、人工种草及舍饲棚圈建设情况,认真倾听了牧民当前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及今后的打算。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构建"脆弱性—恢复力"框架,运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牧区10户典型牧户30多年来生计变化状况的半结构化访谈材料,通过对案例材料进行三级编码,分析了在从草场和牲畜公有共管到牲畜私有、草场承包的制度变迁背景下牧户生计脆弱性的变化,以探索现行草地经营制度下促进牧户生计实现可持续的策略。研究发现:第一,分畜到户和分草到户后,草地生态状况恶化,例如水、草等自然资源减少及不同资源间搭配失衡,草地承载力下降和恢复力不足,这些都加剧了牧户的生计脆弱性;第二,牧户定居放牧后,物质资本的增加促进了其生计的恢复,但金融资本不足仍是导致牧户生计脆弱的主要因素;第三,部分牧户通过草地租赁、互惠合作等,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了生计恢复;第四,部分牧户采用过牧等手段应对草地经营制度变迁带来的影响,从长远来看,这反而加剧了自身生计脆弱性。在现行草地经营制度下,通过创新草场流转方式和开展互惠合作等来优化牧户生计资本配置,将是促进其生计实现可持续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王建革 《中国农史》2002,21(1):3-16
1940年和1941年,日本张家口经济调查所的专家对察哈尔和锡林郭勒地区进行点线式调查,出版了2份调查报告。本文以此为基础,对传统草原生态的状况作大致的描述。并通过与1990左右草原状态的对比,分析了草原生态的变迁。在1940年左右,半农半牧区的草原的北部仍有大片未退化优质草地。纯牧区的植被退化只发生在居民点、寺庙、和水源附近,有大量的草地未被充分利用。50多年来,由于过牧化和干旱化的发展,草原生产力下降幅度很大,产量至少下降一半。在大多数地区,植被出现了结构性退化。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的退化尤为严重,在东部的草甸草原,尽管生物量下降,但草种结构的退化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