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埋深2000米以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达36.81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是10.87万亿立方米,具备规模开发的资源基础。经过多年探索实践,煤层气产业,特别是地面开发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预期存在一定差距。体制、技术、经济性及基础设施等是制约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国家能源局出台了《煤层气产业政策》,在煤层气产业技术创新、矿权重叠、资源配置、经济效益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政策意见,为加快煤层气产业发展步伐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中国煤层气产业将进入全新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2.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我国的煤层气产业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预期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地面开发的产量完成情况与资源不相匹配.从我国的地质条件和煤层气生产规律出发,结合煤层气产业的现状以及外部环境,试图回答“煤层气开发怎么了、还要不要发展、有多大发展潜力”等核心问题.根据沁水盆地D区块大量实际生产数据模拟出中高煤阶煤层气直井典型生产曲线,据此预测2020年我国煤层气地面开发产量约80亿~100亿立方米.建议尽快落实完善煤层气扶持政策,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大力倡导科技创新,健全完善煤层气开发利用法律法规,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促进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员,经营风险随时伴随左右。而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的系统风险常常令人措手不及,因此提前把握外部环境变化,通过及时调整内部策略化解风险不失为上策。展望2006年,国内石油、化工企业的外部环境会如何变化呢?本文对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国际环境、国内宏观环境、上下游影响以及微观行业走势进行解析,为您把脉行业发展提供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影响企业活力的因素很多,诸如物质利益、企业素质、经济管理体制等等,但把诸多因素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条件两个方面.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制约和促进企业的变化与发展.所以改善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是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也是搞活煤炭大中型企业的基本途径.一、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关系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一致性和不一致两个方面.从一致性上看,首先外部环境是内部条件真正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二届三  相似文献   

5.
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2000米以浅煤层气资源量居世界第三位。近年来煤层气产业取得了显著发展,但2012年煤层气产量增速放缓。受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行业管理体系限制、技术水平低等因素制约,我国煤层气产业还没有真正"快起来"。无论从节约能源资源、调整能源结构、保障煤矿安全、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文明等任何意义上,都应坚持把煤层气发展提到能源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到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促销策略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客观上要求房地产企业及时转变观念根据市场状况及其发展变化确立营销策略。本文把先进的经营理念引入房地产市场,提出了一系列房地产促销策略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剖析京津冀区域优势产业和吸引外资结构的基础上,结合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投资的新变化,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角度出发,判断京津冀区域吸引外资的行业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8.
发挥企协作用 促进企业发展河南第二火电建设公司企协王栋火电施工企业同其他行业一样,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面临市场竞争。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已成为普遍共识。同时,也为企业...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现代企业要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准确选择产品;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随时变更产品;要据行业、企业的特点确定主导产品和相应的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10.
企业经营机制的形成,从总体上说是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反映和对内部目标的追求。“内外”两者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谁主谁次,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是当外部环境较正常时,则内部目标追求(条件)应视为决定因素。当前国家对国民经济发展实行宏观调控,企业外部环境从严峻转向缓和。坚信随着国家《条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渭北老矿区煤炭企业面对的市场化改革,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环境保护政策趋严以及蒙华铁路修建,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产业发展所带来的严重冲击;指出其仍具有政策帮扶、员工安全生产经验丰富、生产条件完备等相对有利条件;为其科学选择发展路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能源供应趋紧,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加之美国、加拿大等国煤层气、页岩气开发的巨大成功,世界各国纷纷加快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煤层气是近20年在国际上崛起的非常规天然气,新疆煤层气资源丰富,预测资源储量9.51万亿m3,约占全国的26%,开发潜力大,前景广阔,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新疆煤层气开发利用推进缓慢的关键因素在于矿权、资金、技术、成本等方面问题。通过分析新疆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找出煤层气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新疆煤层气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企业发展战略、内部资本配置及外部环境变化3个方面研究了国有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财务危机生成的机制。研究发现,一方面国有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对规模导向发展战略形成了路径依赖;另一方面,由于其内部资本市场的失效,资金配置于无效或低效资产,造成债务的积累和无效或低效资产的积累。当市场和金融等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时,将极有可能爆发财务危机。最后提出了解决以上问题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致密油气到页岩油气——中国非常规油气发展之路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抗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3):9-15,109
与国外不同,中国多把致密油气与常规资源放在一起统计.致密油气已在美国和中国油气产储量,特别是待发现资源量构成中占重要地位.由于致密油气开发的成功,中国在水平井和压裂两大技术系列上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为煤层气、页岩油气的开发提供了条件.美国页岩气大发展造成气价下跌,这促进了页岩油的发展并使美国的石油产量由长期下降转为上升.中国煤层气发展的教训显示出管理体制不顺和市场环境缺失是阻碍非常规油气发展的首要因素.应尊重不同类型资源共生/伴生的规律,在油气特别是非常规油气发展中倡导综合勘探开发和利用.页岩油气开发在中国研究程度尚很低,不可急于求成,只能在尊重勘探程序的基础上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审计工作也应顺势而变。通过介绍国内一些煤炭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现状,分析了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就煤炭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如何配备审计人员和审计工作如何开展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与政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丰富,全国2000米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36.8万亿立方米,致密砂岩气资源量超过12万亿立方米,页岩气资源量31万亿立方米。但对比国外成功经验,中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存在一系列问题:高度垄断的体制弊端制约了资源开发的市场竞争;缺乏有力、有效的财税扶持政策;缺乏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的核心技术体系;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为推动我国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建议建立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示范区,促进并引导非常规天然气商业开发;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激励非常规天然气开发;深化体制改革,不断引入竞争机制;加快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深化气价改革,不断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加强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促进商业化勘探开发;加强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天然气开发利用和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17.
深入分析了目前我国煤炭工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发展中的新问题与挑战,从宏观至微观、外部至内部的战略视角,归纳梳理了"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煤炭工业发展中的十大问题与风险,力求破解。上篇主要对国家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煤炭需求增幅降低;产业政策调整力度加大,煤炭企业利润压缩;新能源开发加速推进,煤炭市场空间挤压这三大风险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从2001年起,煤炭行业经历了黄金10年的发展,其接下来将何去何从?从国内政策及国际经济环境对煤炭行业发展的影响,对我国煤炭行业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煤炭行业的苦日子可能还将继续维持几年的时间。因此,煤炭行业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一切,比乐观猜测危机很快会过去将更加受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煤炭"黄金十年"前后、尤其是十八大之后煤炭行业发展环境的变化,煤炭主体能源地位不会改变,但煤炭消费增速、总量和占比将下降。煤炭企业必须培养精细加工转化、超低排放、外部成本承受、能源服务创效4项本领,从生产、经营和消费3大领域,推动煤炭实现从传统的主体能源升级为"绿色"的主体能源、从高排放向低排放转变、从规模粗放型发展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山东能源全面实施"绿煤"战略,在推动煤炭供应和消费革命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20.
当前,电商行业在与传统行业进行着广泛的融合,如何提高整体供应链的效益决定着企业未来的生命力。介绍了煤炭行业电子商务的概况,并就新环境下煤炭等大宗商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及创新模式进行简要分析,指出今后煤炭行业要在完善诚信体系、支付体系、物流体系尤其是在构建信息安全体系和诚信体系建设方面下功夫,以促进全国煤炭领域电子商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