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21世纪的今天,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同样,从人与环境关系的高度来认识环境的发展与创造,也是近年来环境艺术学认识上的一大进步.本文从人与环境的关系入手,对室内设计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从企业管理的社会主义属性来认识问题纵观企业史,企业管理的产生与发展既是生产力进步的结果、也是不断调整人与生产资料关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结果。企业管理就是不断适应生产力进步和生产关系调整的需要而存在与发展的,企业管理是两重的。本文拟从企业管理的一般原理出发、来认识和说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即将迈向21世纪的今天,人与环境的关系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同样,从人与环境关系的高度来认识环境的与创造,也是近年来环境学认识上的一大进步。由于社会的、文化、技术以及信息交流有了飞速的发展,人类生存和行为在范围上已经大大扩大,上也大大丰富与加深,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要求;而是要解决人类生存与行为的全面要求与提高生活的质量;充分地满足人们置身环境中的生理与心理需要。因此,  相似文献   

4.
企业所处的环境从稳定、可预测向动态、高不确定性的超竞争环境变化,要求企业用新的思维方式思考战略,本文论述了环境与战略关系的发展,相应战略导向的变化,在强调技术对战略的重大影响上,分析了战略与技术的关系从战略利用技术发展为战略培养技术,技术驱动战略认知,战略与技术的相互作用趋向动态化。最后从战略内容与过程的差异、学习力和人类认识过程的重要性、技术的重要性三个角度讨论了战略与技术三种关系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王英利  李田 《经济论坛》2002,(14):14-14,7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讨论的社会良性环境意识是人类社会对环境应该有的正确认识。一、环境意识、社会良性环境意识的概念。环境意识是人们对环境现象和环境行为能动的反映和认识。当代社会,物质生产飞速发展带来的人与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人类社会不仅要充分认识到环境问题,而且要建立社会良性的环境意识。社会良性环境意识是由人类群体构成的不同规模的社会单位在与环境的关系中建立起的具有合理层次结构的主动、科学、整体的认识和反映,是一种利于人类与环境协调共生与发展的社会整体观念。社…  相似文献   

6.
叶文虎  陈国谦 《经济师》1997,(5):27-28,36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可持续发展观的启示叶文虎陈国谦涂又光可持续发展,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已成为普遍共识。这是人类历史的必然抉择。世界发展史,根本上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史。人本是自然的产儿。但人与环境的基本关系,却从原始文明时期的浑...  相似文献   

7.
各位来宾:在今年的世界环境日,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生态经济)杂志社举办环境与消费研讨会活动,我认为很有意义。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生态经济)杂志社一直十分关心和支持绿色食品事业的发展,(生态经济)杂志社也经常宣传绿色食品事业,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表示衷心的感谢!刚才听了各位专家对这个主题的深刻见解,很受启发,也会丰富我们的理念和认识。下面,我想从绿色食品的角度谈谈对(环境与消费)关系问题的几点认识。一、协调环境与消费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回首20世纪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8.
现代生态学早已超出生物学甚至自然科学的范畴,是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系统科学,是人类塑造环境、模拟自然的一门工程学和美学,是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一种观念、方法、艺术,它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环境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这个前提下,循环经济建设必须力戒以下生态误区。  相似文献   

9.
"人创造环境,环境创造人"包含着人类历史发展与外部自然存在相互创造、相互适应的有机统一。马克思通过分析"环境创造人"的自然基础和"人创造环境"的现实基础,批判传统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片面性,从历史观和认识论两条途径入手,阐述人类支配自然的必要性、条件性和社会性,说明只从"利益集团"的需要来对待自然的局限性和危害性。实现人类与自然协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马克思关于人与环境相互创造关系的思想对于我们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为我们面向未来实现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探索社会与自然和谐之有效路径提供思想支点。  相似文献   

10.
企业家在企业危亡之际,对企业实行创新改造工程,是改变企业命运的重要手段,本主要从创新的角度入手,浅述企业家与创新的内在联系,寻求创新的着力点及创新环境,为认识创新,认识企业家与创新的关系,提供一个思维平台。  相似文献   

11.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给出经济环境定义的基础上,从经济关系、经济制度是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发展的内在动力,物质生产和科技进步是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形成发展下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三个方面探讨了经济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傅文伟 《经济地理》1994,14(1):79-81
论我国旅游开发与环境管理傅文伟(杭州大学旅游系)1旅游开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旅游是以资源和环境为基础,以人为主体而展开的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和人们生活方式。发展旅游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资源,满足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需委。因此,认识旅游开发与环境的相互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人与环境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关系的反映,这种价值关系的嬗变与人类文明的进程紧密相联。因此,人类自身进化的历史、社会发展实际就是人与环境之价值关系不断发展的历史。重视环境价值是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一种形态,是实现科学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区的有效实践,是构建和谐城市、低碳城市、幸福城市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刘理  胡晓 《经济研究导刊》2009,(10):186-187
厘清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一个社会主义重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并且选择发展道路的基本前提。从“思维之变”一“认识之变”一“路径之变”三部分进行关系的梳理,并阐发从中获得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经济体制因素与期货市场成长的一般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货市场的历史表明,宏观环境因素直接决定着期货市场的生存命运、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本文从我国期货市场的实际出发,着力分析论证了宏观环境中的经济体制因素,主要是“过渡经济体制现象”和“开放与封闭并存现象”与期货市场成长的关系命题及其它对我国期货市场成长的严重影响,以期在深层次的制度因素等方面认识、思考问题,以真正有效的方略推进期货市场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战略视角下企业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战略视角下,企业与环境存在4种关系,即环境决定企业、企业适应环境、企业选择环境和企业改造环境。企业战略思想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企业与环境关系的变化史。企业环境研究可以借鉴不同学科的研究思路。企业与环境的关系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一种固定的关系模式。企业与环境关系研究应该从多个层次展开.具体分析企业与环境的某个组成部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自身与环境、环境与发展之间关系的深入认识成果,并对此进行了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8.
试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人口与发展的关系,在经济学家中存在着争论,一派观点认为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另一派观点则认为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是有害的。其实,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是有害还是有利不能一概而论,要视具体情况和环境而定,对于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早期发展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发展与资源的丰歉程度没有关系:一些资源贫乏的固定发展起来了,而有不少资源丰裕的国家却至今仍然贫穷落后。但是,如果不是从个别国家而是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资源的过度使用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能会造成严惩的后果。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是一个辨证的关系;发展可能会造成环境的破坏,但它也可以有助于环境的改善;环境的破坏可能障碍经济发展,但环境的改善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从历史发展过来来看,环境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出现先恶化而后改善的情况,但是,当今发展中国家不应走发达国家的老路,应该走边发展边保护环境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朱晓群 《城市建设》2011,(3):359-35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人们的需要越来越趋于多样性,要求的品质也越来越高。本文从人与环境的关系入手,通过对铁路车站的研究,分析目前设计的主要问题,探讨人性化设计的原则和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20.
张杨 《经济纵横》2023,(2):23-34
纵观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和中国化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历程,合作化与集体化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需要站在经济思想史的高度,通过比较研究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等20世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合作化和集体化的理论建构与实践,系统得出其共性和差异之处,以此厘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合作化和集体化理论与重大经济问题、经济规律之间的辩证认识。具体来说:对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主导的社会样态的重视、对从合作社发展到集体化的认识、对机械化与集体化的相互作用关系的认识、对集体化的社会主义积累方式的认识等方面存在共性,而对社会再生产四环节关系的认识、对土地国有和集体所有的认识、对小农经济的认识、对工农业关系及商品生产的认识、对不同形式资本的认识、对集体化发展速度的认识等方面存在差异。结合比较研究,可得出合作化和集体化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实现条件,进一步提出对新时代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