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杨明洪 《商业研究》2001,(5):102-103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我国国情的粮食流通体制 ,对于保护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粮食保护价收购制度改革是整个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基础。因此 ,针对当前粮食生产和流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有必要适时改革现行的粮食保护价收购制度。  相似文献   

2.
粮食流通体制自建国以来一直在改革,但仍存有许多问题。本文通过透视阻碍粮食流通体制变迁的深层原因,阐述了改革的指导思想,以及企业改革、储备管理体制改革、价格机制、财务资金管理、粮食市场体系和粮食产业安全等流通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自建国之初至今,对于粮食流通体制进行了艰苦而不懈的探索,每一阶段的粮食流通体制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阶段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政策目标。因此,对于各个阶段的粮食流通体制,我们不能脱离当时的背景和目标,单方面地做出评定。即使在我们现在看来是产生现阶段一系列粮食流通问题的根源的统购统销的粮食计划体制,我们也要看到这一流通体制在当时的情况下对稳定政局、稳定粮食市场、支持城市及工业的发展等方面的正面作用。本文将从2004年粮食流通制度的改革入手,结合以往几个历史阶段中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对我国现行的粮食流通体制进行一定的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回顾及进一步深化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斌 《商业研究》2000,(3):133-136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如何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解决好粮食流通存在问题的回顾,总结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和现行体制的矛盾,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赵婷 《价格与市场》1998,(10):13-14
朱基总理今年5月在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已经到了非改不可,非改不行,刻不容缓的时候了。目前,各地正在按照国务院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布署,贯彻实施着改革方案。而完善粮食价格机制则是此次改革的核心问题。(一)现行的粮食价...  相似文献   

6.
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事关全局的重大改革千龙网2004年6月2日6月1日结束的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对2004年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行了部署。这项酝酿已久的重大改革,不仅事关搞活粮食流通,促进粮食生产,保证粮食安全,而且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放开粮食收购和价格,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是改革的核心内容。通过改革能使粮食涨价的利益直接传递给农民,并能使粮食市场信号回归真实,在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改革将提高国家宏观调控的准确度与有效…  相似文献   

7.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已进行了十年,十年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促进了粮食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也遇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本文着重就“双轨制”下的议价粮食流通中的有关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当前议价粮食流通中的几个问题在“双轨制”下,如何组织议价粮食流通,是近几年粮食部门在摸索的一大课题,当前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粮食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长期以来,我国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粮食企业因此也成了无忧无虑的天之骄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粮食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市场经济的确立,国家对粮食购销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一方面放开了粮食价格和经营,实行多渠道流通;另一方面加强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这一变化使昔日天之骄子,从天上掉到地下。  相似文献   

9.
经过二十多年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正在逐步向市场化方向迈进,但在改革过程中,粮食的生产、流通与消费的衔接方式没有大的改变;在粮食收购方面,依然采用原有的国有粮食流通体系,价格手段并没有在粮食流通中发挥市场导向功能,按照市场经济调控和管理的经验及能力明显不足。本文借鉴日本粮食流通管理的经验,认为我国要建立市场调节的粮食流通体制,应放开粮食经营主体,形成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流通格局;做好粮食总量的控制,健全有效的储备调节体系;实现宏观调控与粮食安全;健全法律体系,以法律的手段管理粮食流通。  相似文献   

10.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新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新力 《商业时代》2006,(7):17-18,26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虽然经历了数次改革,但仍欠完善,粮食市场时常陷入“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怪圈。本文指出改革和完善粮食流通体制、确保粮食市场稳定、提高粮食市场的运作效率和稳定性,是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国家对粮食市场宏观调控能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家粮食流通的政策改革特点,结合电子商务BtoB技术进行粮食流通的贸易,并对电子商务BtoB技术、网站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议和体制创新,此技术为我国粮食行业带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粮改进行到今天,笼罩着粮改前景的重重迷雾,已经基本消散。经过20多年来的调整改革,深化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外围障碍已经基本扫清,进入攻坚阶段。这些外围障碍,最大的一个就是粮食生产力水平较低,我国粮食长期产不足需,供求紧张,使我们不敢也不可能奢望对粮食流通体制进行市场化改革。20多年来,通过调整农业生产关系,促进了我国粮食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与此相应,我国粮食流通体制从取消统购放开销售开始,就不断地调整改革。  相似文献   

13.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也逐步深入,使得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历史沿革下来的粮食流通,塑造新的体制和机制,以融入市场经济,进而加入到世界粮食市场竞争中。在对粮食流通做重新认识、评价和构造的方法当中,物流(Logistics)思想和技术值得关注。本文愿就物流在粮食流通上的应用提出一些看法和认识,如果能够引起业界换个角度看问题,开阔思路,对实际工作有所帮助的话,本文的目的就达到了。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粮食流通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最大的改革就是取消了粮食统购,改为合同定购,实行粮食流通“双轨制”。经过几年实践,我们认为,现行粮食流通“双轨制”,既不是完美无缺,也不是一无是处。其最大缺陷是计划内的粮食未能解决农民种粮比较效益低的问题,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但也有  相似文献   

15.
《商业会计》2004,(7):59-60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通过流通环节的粮食间接补贴改为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建立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机制,是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快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进程,促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客观要求。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现就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调整粮食风险基金使用范围,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建立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机制 (一)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即:按计税面积补贴,按计税常产补贴,按粮食种植面积补贴。  相似文献   

16.
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与国家储备粮库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发展,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国家粮食定购制度和粮食保护价制度等方面分析了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趋向,并从储备粮管理引入市场机制入手,对完善储备粮管体系,确定粮库建设规模、布局和粮库管理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粮食部门实行两条线运行财务分开核算的基本内容和做法李俊玲一、粮食企业的财务现状和问题近几年来,随着粮食流通体制和价格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放开粮食价格和粮食经营后,在各级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粮食流通和粮食企业经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粮食...  相似文献   

18.
2004年我国粮食流通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2004年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粮食市场在宏观调控和深化改革中获得较快发展。一是粮食市场全面放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粮食购销市场化的体制框架初步建立。二是粮食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粮食增产创建国以来历史最高水平,粮食价格稳定在较高的合理水平之上。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得到发展,多元化粮食市场主体发展迅速,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三是国内国际粮食市场接轨步伐加快,粮食进口增加较多,增强了国内粮食供给能力。四是粮食法制化进程加快,粮食收购准入制度初步建立,粮食流通秩序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9.
试行“模拟代理制”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谢从新粮食企业“两线运行”是国家对粮食流通体制实行改革的重大举措。为了适应“两线运行”的要求,理顺项内部财务关系,加强财务管理成为各级粮食主管部门的首要任务。下面就此谈一些认识。一、理顺内部财务关系是加强粮食财务...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现行粮食流通改革政策的沿革及其评析我国现行粮食流通改革是以1995年前后的粮食形势为背景而产生的。我国1995年前的粮食状况是:粮食生产水平不高,粮食产量相对不足,市场供不应求,粮食安全比较脆弱,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的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我国粮食形势发生了重大转折。粮食由卖方市场转化成买方市场,粮食供给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的过剩,目前这套改革措施的弊端逐步显现,其正面效果在逐步衰减。现行粮食流通政策又引发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