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利益诱导机制的作用下,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向西部城镇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迁移.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迁移对迁入和迁出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具有带动作用.为了促进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迁移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加快小城镇建设,改革户籍制度,加强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廉价的劳动力是英特尔投资成都的重要原因之一.西部地区应充分发挥劳动力优势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吸引发达国家及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进而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要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相似文献   

3.
通过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广义矩(GMM)分析方法,分析1996—2011年我国省际数据。研究发现,当年FDI仅对西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其他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不显著;上一年度FDI对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均具有负向效应,但仅对东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滞后2期FDI对东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不显著;滞后3期FDI对东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较强的挤出效应,对西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较强的创造效应,但对中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西部地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西部地区应转变政府职能、创造良好的引资环境,加强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鼓励大型跨国公司来西部进行投资和并购国有企业等一系列措施来加快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的成功转移,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经之路 .本文以劳动力转移理论为依据,分析了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在借鉴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与技能,是实现中国西部农村劳动力成功转移的先导与关键;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金融发展为自变量,以经济增长为因变量,同时引入投资和劳动力为控制变量,运用1990-2012年我国西部九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投资和劳动力也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在人口素质、劳动力配置、人力资本的投资强度等方面与东部地区及全国平均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更新传统观念,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加强素质教育,改革科研体制,合理配置劳动力是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先诀条件。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劳动力比较优势及其瓶颈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劳动力比较优势的特点就在于其力成本上的弱优势与劳动生产率上的强劣势,这是造成西部地区贸易不发达、出口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而西部地区在劳动生产率上的强劣势又源自于投资的不足与教育的落后,这是西部地区劳动力潜在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的重要瓶颈。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分析了西部劳动力市场培育和发展的有关方面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这对研究和推进西部劳动力市场建设,进而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持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增强地区经济活力、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西部中小企业自身经营状况等缺陷的限制以及信息不对称和担保的信用体系的缺乏等原因,致使融资难已成为制约西部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分析了西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和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要实现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构想,改变西部经济落后面貌,缩小东西部差距最终实现西部地区的经济现代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亟待全面深化对内开放,打破地区封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国内大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区域优势,东西部进行合理分工,增强企业竞争力,使西部的发展融入全国全球的经济体系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考虑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存在显著的技术差距的条件下,运用共同前沿法,对我国工业基于区域随机前沿的技术效率、基于共同前沿的技术效率和技术差距比进行了实证性的区域比较,研究发现三大区域工业技术效率的随机前沿面可以用同一共同前沿包络,不同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技术差距比;支持文献中在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中,工业效率水平虽然不断提升,但提升的速度不断下降的结论;通过三大区域之间的技术差距比的变化趋势发现,二元经济特征比较明显地反映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工业技术效率的落差上,而且这种落差随时间的推移出现扩大化的倾向,中西部地区不仅在工业经济发展上,在工业经济效率上也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并且差异还不断扩大;在东部开放、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府仍然要加大对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和升级的力度。  相似文献   

13.
人口素质和经济发展是包含多个指标的综合概念,根据建立的人口素质促进经济发展指标体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测算了三大时段和三大地区我国人口素质对经济发展的因果影响系数。结果表明:人口素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总体上是非常明显的,且呈现出减弱的趋势,并反映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过程;人均受教育年限、大专以上文化人口素质以及科研人员比重对人口素质的贡献不仅一致性高,而且非常稳定。三大地区人口素质对经济发展贡献的绝对值存在明显差异,从东到西依次减弱,但中部地区人口素质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全面性不如东部和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人口特征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西部地区按经济指标分为四类,分别论述了其经济发展特点,并研究了西部地区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认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负相关,人口迁移、就业、文化结构、城市化和人居环境等方面与经济发展正相关。因此,西部经济要快速发展,需要提高人口素质,降低人口自然增长,加快人口迁移变动,加快城镇化进程,调整人口就业结构和改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5.
成渝地区是我国西部经济基础较好、经济实力较强的区域,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为助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09—2018年各个区(县)和2009—2018年各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人口、GDP等数据,运用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地理集中度、人口与产业不一致指数、重心分析法等方法研究人口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协调关系。研究表明:1)在总量规模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与经济增长比较协调,经济增长的同时人口规模也跟着缓慢的增长。2)在空间分布上,从地理集中度的角度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与经济总体上呈现出中部低、四周高的空间格局,并且人口、经济的集中区域和集聚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LMDI对1996~2008年长三角都市圈十五个城市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并在此基础上,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该时期长三角都市圈工业能源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主要有:工业资本与工业劳动比、重化工业产值与工业产值比、工业能源技术变化对工业能源效率有显著的正影响;人均能源消耗和外商投资企业产出占比对能源效率有显著的负影响;人均工业产值对工业能源效率有负影响,并且人均工业产值和工业能源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未来长三角都市圈提高工业能源效率的选择是:注重发展高加工度的工业、产业的合理布局、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由陕甘边根据地的新闻事业和中央红军创办的新闻事业两部分组成,即:《红色西北》、《布尔什维克的生活》、《陕甘宁省委通讯》和《红色中华》、红色中华通讯社、《战士报》、《火焰报》、《解放》等组成,这些报刊一直坚持到陕甘宁边区成立.这些新闻事业的特征在于:数量少,类型单一;印刷质量差;出版时间短;坚持了党的领导;宣传内容体现了中国革命由土地革命向抗日战争过渡的特征.其意义在于,具有坚定群众、干部和士兵革命信心的作用;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推动了根据地和红军的发展;为陕甘宁边区的新闻事业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8.
刘丁 《嘉兴学院学报》2005,17(4):30-33,41
董藩教授从中国实际需要出发,加强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站在时代高度做出了缘西边境国际经济合作带构建的科学研究成果;注重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刻意求新,在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这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导方向上突显出了自己的学术品质;而从未来发展要求来看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因为作者在构建缘西边境国际经济合作带这一重大课题上还留有空间。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经济的加速发展对人口、资源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全省形成协调发展理念、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做好公益和基础设施工作,才能实现陕西省人口、资源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西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椭圆城市群"的成渝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发展条件和已有基础均较好的地区,应在国家层面关注和川渝合作中,共建成渝改革试验区的繁荣。应用“椭圆城市群”城乡统筹理论,对成渝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内容和目标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出新的诠释后发现,对国家“十五”提出的西部大开发“三大地带”战略以及“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建设等要求在成渝地区的落实有了更具可操作性的界定和明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