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市公司国有资产价值流失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通过对资产概念的广义理解,界定了上市公司国有资产总价值及流失体系,然后从市场价值、安全价值、权力价值和无形价值等四个方面分别探讨了上市公司国有资产的价值流失问题。本文认为,造假、圈钱、内部人控制是当前严重的上市公司国有资产价值流失问题,上市公司国有资产的控制权、监督权、剩余索取权等权力的丧失,上市公司国有资产风险的增加,上市公司国有资产增值、保值机会的丧失以及无形资产价值的流失都是上市公司国有资产价值流失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崔占国 《冶金财会》2006,25(7):24-25
<正>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或者以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形式形成流失。国有资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国有资产的快速递增,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源泉保障。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资产流失也呈快速递增态势,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至少流失800~1000亿元。国有资产以如此惊人的速度流失,已经成了困扰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对国有资产监管,建立约束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是经济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由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运营机制尚未完善,有关国有企业改制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改制行为不规范,对改制工作监管不够,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损害国有权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时有发生。如何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4.
魏玉 《工业技术经济》2005,24(3):56-57,61
我国在国有产权的交易和转让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对产权转让场所、转让方式、转让程序等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法规和文件,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产权交易能够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这对于推动国有资产存量调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推进产权有序流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等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目前看,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状态还不能同企业产权流动与重组同步,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不健全,产权交易市场不够完善,产权交易监管还不到住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权交易市场的成熟和发展。本文就目前产权交易市场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应该采取的相应对策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国有资产流失已经困挠了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问题日趋严重,也为社会埋下不稳定因素。当前,国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堵住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资产经营责任制是落实《企业法》和企业法人财产权,落实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对企业全部法人财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的一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陆上石油企业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的目的,是要明确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与所属企业的产权关系与利益分配关系,建立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以及国有资产占用的回报机制,提高国有资产的营运效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本文介绍了陆上石油企业资产经营责任制的内容,包括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与所属企业的权利和责任,资产经营责任制考核指标体系(包括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净资产利润率、上交利润率、储采比保持率、油气商品配置率五项主要指标),以及对企业和企业经营者的考核办法;并指出石油企业全面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需进一步研究解决诸如储量的资产化、指标调整系统的确定、对经营者的考核及对责任制执行情况的监督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国有资产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忽视国有资产的管理,以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如何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已成为当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首要的任务。目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  相似文献   

8.
谈建立我国完善的企业集团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财政部工交司刘华昕当前要加强企业集团的国有资产管理,改变目前国有资产普遍存在的产权不清、管理不严、效益不高的状况,必须授权企业集团公司经营国有资产,并建立完善的企业集团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一、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进...  相似文献   

9.
一、国有资产的管理总是十分严重突出表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1.国有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其主要标志是企业严重负债经营.这是由于国有企业效益不高、利润下降、可贷款余额逐年增加,因而,企业无力还贷,债务负担沉重.2:国有资产流失、损失、浪费严重.一是固定资产投资浪费惊人.二是国有资产闲置损坏导致的浪费.三是中外合资企业国有资产流向外方.四是股份制改造,国有资产流失.五是行政事业单位无偿占用国有资产搞“创收”.六是境外资产流失.七是土地资产流失严重.3.经济效益低下.根据财政部提供的数据,国有企业虚盈实亏,亏损挂帐、潜亏问题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国国有企业中大约有30%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论述,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的建立确立了基本原则,成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长期以来,国有资产管理处于出资人不到位、政资职能不  相似文献   

11.
信息15则     
国资局提出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新途径 三五年建立产权转让市场体系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全面部署了关于建立一套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转让市场体系工作,力争用三五年时间,基本解决目前存在的国有产权管理职能不能到位和产权交易行为不规范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或者以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形式形成的流失。一、国有资产流失的主渠道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有以下几种渠道:1.重大决策失误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一是利益驱动,重复建设。主要表现为对市场经济把握不准,加之地区利益的驱动,从而使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及企业经营者的决策失误。二是决策程序失控。科学的决策应该科学化、合理化和民主化,而有些企业,法人代表一人说了算,即“一个脑袋、一个思想、一支笔、一张…  相似文献   

13.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国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国有资产的流失也呈现出快速递增态势。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至少流失近千亿元。国有资产以如此惊人的速度流失,已经成了困扰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约束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使其保值、增值,已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本文就国有资产流失的几种表现方式,以及为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使其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应采取的措施,作了分析探讨,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试论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1 .在转机建制中流失。其主要表现 :在中外合资中 ,对中方资产不按规定评估 ,中方资产作价过低 ;在股份制改造中 ,清产核资流于形式 ,造成国有资产权益受到侵蚀 ;有的企业为了求得外资 ,不考虑内部条件 ,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B股上市 ,结果未成气候 ,人力、物力、财力却消耗不少 ,造成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 ;在国有大型企业实行主辅分流以及承包经营过程中 ,承包者短期行为严重 ,吃国有资产老本 ,使国有资产造成无形流失等等。2 .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和大量无效投资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主渠道。这种流失在宏观上首先表现为国…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国有资产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严重流失状况,其主要原因是,国有资产观念淡,认识模糊,对此,应该做好以下工作:树立新的国有资产理财观念,搞好资产资金的筹措和调度;完善内部资产财务管理制度;改进国有资产财务监督方式;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方法、法制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姚树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实质性目标乃是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机制,控制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益。如何建立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指标便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财政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分析了MBO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其原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以期对我国MBO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治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占有着大量的社会资源。但是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旧有的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早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要求,新的管理还没有建立起来。这种状况造成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在家底不清、流失情况严重、资产闲置浪费和超编、超标问题。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摸清家底、信息化建设、把好入口和出口关、盘活现有的国有资产和出台法规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国有资产流失透析吴敖忠卖掉、骗掉、偷掉、废掉、坏掉、亏掉、分掉、贪掉、流掉、拖掉、损掉、吞掉、炒掉、保掉、沉掉、转掉、花掉、罚掉,国有资产流失途径不一而足。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纵横交错,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卖掉国有资产在“关...  相似文献   

20.
国有资产三级授权经营的代理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资产三级授权经营体制虽然解决了以往存在的所有者虚位问题,但这种委托代理制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表现为国有企业仍然低效运行和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因此,应从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入手,进一步完善三级授权经营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