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广大农村在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有些地方出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这就是不重视粮食生产,把粮食生产当成“副业”或“业余农业”,这种现象严重地影响着商品粮生产的稳定和发展。沈阳市于洪区杨土乡宁官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在用90%的劳力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时,把5,200亩土地集中到20户60名种田能手手中,办起了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机械化生  相似文献   

2.
德阳市中区孝感乡共和村,在农村改革中,将原来的土地承包进行革新,实行“三田承包”(即口粮田、商品田、机动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人平收入达到534元。该村以往土地承包是实行平均包田,农业税费笼统上交,种后收钱的“一田承包”办法,这种体制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中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但是随着农村第二步改革的深化和农村形势的发展,仍沿用这一办法就显得很不适应了。其原因:一是制约了土地的适量承包与合理转移,影响着农村商品生产的进一步发展。1986年,全村第二、三产业收入已占总收入的40.82%,从业劳力占总劳力的35.20%。由于技术、资金及其他原因,劳力转移在农  相似文献   

3.
商品粮专业户是广大农村推行承包责任制后,随着农业生产由单一农业向农林牧副全面发展,部分劳力逐步从土地上转移出来这一过程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新的经济结构,它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商品粮专业户的土地规模多大,经济效益最佳?这是商品粮专业户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个新问题,现就我们调查的情况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农村,随着乡镇企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土地规模效益伺题越来越突出。过小的土地经营规模正在抵消农业经济的增长,制约着农业的“两个转化”。探讨现阶段生产力和商品生产的土地经营规模,对搞好家庭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1983年起农牧渔业部在全国先后选建了六十个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县,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发展商品生产,在原有农业商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建设一批包括优质商品粮在内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对促进我国农业的全面发展,减少粮食进口,增加出口,满足我国对优质粮食的需要,增加农民经济收益等方面,都有深远意义。 关于商品粮基地的选建,1978年国家曾提出12片商品粮基地的方案,“中国综合农业区划”提出了9大片177个商品粮基地的选建方案,“中国种植业区划”又提出了4大块10片商品粮基地选建方案,这几个方案均偏于我国东半部,而且强调集中连片,对我国广大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涉及或涉及很少。  相似文献   

6.
研究农业劳力剩余量及其向农村各产业部门转移,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商品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农业劳力的剩余量我国农业人口的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农业机械的发展,生产责任制的推行,农民劳动效率的提高等等,都使农业剩余劳力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7.
彭县位于“天府之国”——成都平原的西北部,是成都市郊区县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彭县县委和县政府坚持从本县县情出发,针对人多耕地少的矛盾,注意发挥山丘坝水俱全,自然资源丰富,地处市郊,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劳力充裕等优势,发动和组织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采取立体化、基地化、集约化、产销一体化的方式,大搞开发性农业,现已初步建成各具特色且在全市、全省范围内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十大商品生产基地。商品粮基地——彭县是“七五”期间全国第一批商品粮基地县之一,1983年以来,全县每年推广种植优质杂交水稻面积占水稻总面积70%以上;人均年生产粮食超千斤。从1962年起,彭县每年向国家交售商品粮1.2亿斤。  相似文献   

8.
目前,成都市郊有种粮专业户2,300户,其中提供商品粮上万斤的大户49户,户平13,479斤,有的高达两万斤以上,商品率平均在70%以上。种粮专业户是专业化的商品粮生产者,出现的时间虽短,但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为发展商品粮生产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一) 改变了劳动力投放结构,促进了分工分业的发展。金牛区簇桥乡采取按农业人平分口粮田、按劳力承包商品粮田、按技术专长和经营能力承包经济作物田的“三田”大包干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永城市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耕地面积180万亩,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近年来,该市坚持把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作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走出了科学发展的新路子.但受地域、技术、劳动力等诸多因素影响,粮食生产任重道远: 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导致农业生产劳动力严重不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大中城市转移,常年在家务农种粮的青壮劳力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0.
“商品经济的发展就意味着愈来愈多的人口同农业分离” (《列宁全集》第8卷第19—20页)。世界各发达国家在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时,都经历了农业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业生产部门和其它部门转移的过程。本文拟就鄂州市农业劳力转移的情况,分析农业劳力转移的原因,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一、从农村劳力结构变化看农业劳力转移情况鄂州市是一个新兴的中等城市。在全市91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84%,1981年秋季推行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的商品粮基地县将近600个。其中属于国家确定的54个,属于各省、市、自治区确定的540多个。农村信贷是商品粮基地发展商品生产的催化剂。科学确定和正确选择商品粮基地信贷投放的量和质,对促进和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支持商品粮基地加快粮食生产的发展速度,尽快实现“两个转化”;对最大限度地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节约和效能,无疑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一、认识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客观必然性,抓住农村工作的主题 《中共中央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土作的通知》中指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普遍实行,带来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商品生产的发展。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经济不可逾越的必然过程”。为什么是个不可逾越的过程?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不断完善和农村生产力的迅速发展,1984年我区涌现出一批商品粮生产大户。经过一年实践,这些“大户”的情况如何?最近,我们深入商品粮生产大户较为集中的忻州市东楼乡进行了认真调查,感到“大户”大有可为。其特点:一是粮食生产超产率高。二是粮食生产商品量大,商品率高。三是土地生产率高。四是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五是粮食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高。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这样一个明显的特点:各户因经营耕地的生产规模不同,其经济效益呈现明显的差别。现重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客观必然性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村的深入改革,促进了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生产向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商品生产的特点就是在分工分业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化、基地化、社会化、现代化的生产。这就要求逐步改变“小而全”的传统生产状况。家庭承包制是农村改革的重大成果,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它的局限性在于规模过小,经营分散,在资金、技术、土地、信息等方面,都不适应商品经济的扩大再生产的要求。农村要进一步发展,就要从“小而全”到“小而专”,又从“小而专”到“大而专”的规模经营的方向发展。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的活跃,与其它产业相比,农业的弱质特性,日益明显。要克服农业比较效益低的弱质特性,必须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走“高产、优质、高效”发展农业的道路。而“三高”农业的实质就是集约化、企业化、现代化农业。它需要通过适度规模经营这种经营方式去实现。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当积极稳妥地,逐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5.
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制 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步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沙四管理区积极贯彻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不断探索农村经济改革之道,1992年把管理区所有的耕地以股份的形式集中起来,实行统一发包经营,承包收入按股分红。这一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土地股份合作制的产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沙四管理区按照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原则,集体留有经济田2670亩,农户分包850亩(其中口粮田504亩,责任田346亩)。通过实行“两田制”,充分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农村商品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大干部和群众在生产实践中,渐渐地发现了“两田制”有不完善的方面:一是生产规模小,农户分包的土地分散,不利于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三高”农业。二是由于种植业效益低,劳力转移,部分农户,只好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生产力发展,近几年来,贵州省许多地方自发形成了农村田间劳务市场,对农业生产起到了推动作用。农村兴起的以劳动力进入市场的形式,来调节人地矛盾,是一个新生事物。加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宣传,对农业生产有着现实的意义。 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农村土地和人口状况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近几年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步子加快,普遍出现了农户之间土地占有和劳动力分布不平衡的现象;有的户土地多缺劳力,据劳务输出较多的习水县官店镇调查,因劳力外出打工而严重缺劳力户约占总  相似文献   

17.
农业所提供的农产品商品量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全面发展农业商品生产,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商品率是保证国民经济增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重点,解放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封建的私人土地占有制禁锢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旧中国农业从长期停滞走向破产。建国以后,一方面我国农业的商品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在耕地面积少,城乡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下,基木保证了国需民用。具体来看,解放以后我国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呈现出这样的曲线:“一五”期间,1963—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指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普遍实行,带来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商品生产的发展。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经济不可逾越的必然过程”。林业作为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向商品生产转化,同样具有历史必然性,林业的商品生产问题,不仅是林业经济理论问题,而且对振兴林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芙蓉 《农家之友》2006,(7S):63-63
基层农技干部反映,当前农技推广有“五难”: 一是农业适用新技术推广难。农村男劳力外出务工、经商的人逐年增多,加之农业税取消,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降低,留在家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老弱妇孺,这个群体文化素质较低,科技意识不强。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们同南充县(市)、岳池、武胜四县市农贸办的同志赴12个乡(镇)、30个村的部份社(队)和社员户对土地经营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作了调查,所到之处,都呈现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新局面,粮食产量连年大幅度增长,产业结构已有所调整,农业正在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专业户联合体不断涌现,农民办企业出现了可喜的势头。岳池县城郊自生乡9个村转向非耕地经营的劳力已占劳力总数的27.6%,已有部分农民离开土地,从事工业企业。新的形势已在一些地方引起现有家庭承包规模和结构的局部调整。促使农业逐步由“小而全”向“小而专”、“大而专”和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发展,这也是商品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为我们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出了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