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出发,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系统而深刻地阐释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指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描述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美好图景。探析《德意志意识形态》所阐释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其一是对"现实的个人"的考察;其二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进行考察;其三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批判了黑格尔的理性国家观,反对"市民社会是观念产物"的观点,指出一切观念和现实关系都被黑格尔理解成内在的想象活动,消除个人私利的普遍理性国家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也只能保护少数人的利益。因此通过对现实的深刻剖析,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的基础上还原了市民社会和家庭中真正现实的个体,逐渐开辟出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3.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特定条件下,马克思所理解的人类解放的实质就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无产阶级的解放,就是立足于社会历史中的“现实的个人”的解放.生产力的发展为实现人的解放奠定了基础性的条件,但它并不直接是人的解放本身.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实现了理论基础的变革、实现了人的解放与批判的辩证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肖丽 《企业家天地》2010,(10):195-195
本文大体阐述了"现实的个人"思想的发展历程,以及当代人们对这一思想的理解。笔者目的是让人们的关注它并对它产生正确的理解,从而早日解决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是汲取黑格尔抽象的唯心主义的"人的解放"思想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下的"人的解放"思想而逐渐成熟和发展起来的,是不断探索、逐步形成的。当今人类所处的社会环境已与马克思所在的社会大环境有了"天壤之别",因此,人们需要结合当代"大工程"和"大系统"的实际情况,以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为支撑,为"人的解放"思想赋予"浓重"的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6.
人的需要在网络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得到了极大满足,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诸多网络道德问题,但最终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人自身,人性的全面发展为网络道德问题的根本解决指明了方向。马克思在考察人性时,克服了以前的人性论者和哲学家抽象地理解人性的缺陷,运用具体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科学、合理地规定了人性。这对于探究网络道德背后的人性问题,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现实人的终极关怀,即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这是马克思哲学对人类未来的指向.从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双重维度上来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马克思未来指向中的共产主义社会不但是一个价值理想目标,更是一场现实的运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角度下,诠释价值的人本性在道德和伦理诉求中普世价值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的理解,着眼于唯物史观的出发点,说明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出发点,现实的人不仅包括单独的现实的个人,也包括他们的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等,本文将简要说明现实的人如何成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出发点,以深入领会和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0.
"碳道德"是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而出现的新道德规范。低碳经济和"碳道德"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责任是"碳道德"的基础。树立新整体观、新时空跨度和新价值视角的低碳责任意识,不仅是避免生态系统非线性灾变的前提,也是实现马克思提出的两类生产,即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减少经济损失、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基础。因此必须强化人类的低碳责任意识,才能实现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产权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应当是马克思所说的"在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个人所有制"不应理解为消费品个人所有、私有制或者生产资料脱离价值形态的单纯物质形态的个人所有,而应当理解为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每个社会成员都能依靠自己的劳动和其他贡献实际确立其所有权的个人所有制.当前的国有制仍然是政府部门或机构所有.应当继续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以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为基本方向,积极探索真正实现生产资料共有基础上的个人所有权的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是蕴含着多种价值的事业,本文主要从科学技术的伦理取向进行探讨,阐述科学技术、科技伦理的概念及科技伦理的特征,论述了科技运用在现实社会中遭遇的伦理困境,并提出个人意见与见解,以期科技价值发挥最大效用,为人类谋福利,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汪娟娟 《大众商务》2010,(8):103-103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伦理道德正处于"失范状态",依靠人的自觉去实现道德是不现实的,必须把伦理落实在制度上,用制度来承诺道德,通过制度伦理的建设来约束、引导人们自觉的道德行为,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秩序制度伦理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基础,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秩序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祝碧青 《全国商情》2009,(5):128-128,131
对于马克思所提出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理论界曾经有过各种不同的解释.如果从辩证法的角度去思考这一问题,就会得出与马克思的本意比较吻合的理解和认识,即"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就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消费品的个人所有制.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伦理道德正处于"失范状态",依靠人的自觉去实现道德是不现实的,必须把伦理落实在制度上,用制度来承诺道德,通过制度伦理的建设来约束、引导人们自觉的道德行为,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秩序制度伦理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基础,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秩序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道德伦理对经济运行的调节作用,提出“第三调节”的概念并阐释了其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中国目前道德伦理调节作用的失常及其原因的分析,从理论和现实两个角度提出如何在经济转型期重建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17.
“消费”是指对能源、物质资料的消耗。在很多时候总是作为一种经济学的概念,其实。消费并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在其本质上消费是“人的实现或现实”。消费是有个性的、是有限度的、是受生产力水平制约并具有道德伦理的。因此,消费是与人们的个性、价值、并以人们的生命本质为根本内容的。  相似文献   

18.
会计与伦理的关系--兼论会计伦理和伦理会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常认为会计和伦理是不相关的两个领域。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分析了两者之间的逻辑联系和价值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伦理会计与会计伦理关系的异同。这一探析对解决现实财务行为中的道德失范现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经济人"的行为从个体层面看,是完全的利己行为;从社会层面看,是须兼顾利他的行为;从经济行为的作用机制看,是在"看不见的手"调控下的伦理行为。亚当.斯密为经济人行为提供了伦理学的道德基础,从而论证了"经济人"行为的合道德性,最终,自利的"经济人"通向了互利的"伦理人",利己行为转化为善。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尤其重视孝道,将其看作"百行之先"。孝道是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十分重要的伦理规范,在所有的传统道德和理论规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孝道含义中的积极因素有助于理解孝道的社会价值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