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需要即人的本性。需要是无限发展和变化的,因此,人性也是丰富多样而不是单一的和抽象的。人性回答的是“人是怎样的”,人的本质回答的是“人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的本质就是丰富多样的各种需要之间的内在联系,即超越性。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超越性本质力量的确证和现实化,这种确证和现实化通过社会关系总和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3.
马克思人的本质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其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的本质有着不同的论述。以往有的论者,常常局限于马克思的某 一经典论述来探讨人的本质,未着眼于马克思完整意义上的人的本质观。马克思认识人的本质的方法论原则:实 践——社会——现实的人。  相似文献   

4.
论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与德育观念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深刻揭示了人的本质与社会的本质之间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一理论是无产阶级德育思想理论基础之一。新世纪新阶段,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对德育观念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肖丽 《企业家天地》2010,(10):195-195
本文大体阐述了"现实的个人"思想的发展历程,以及当代人们对这一思想的理解。笔者目的是让人们的关注它并对它产生正确的理解,从而早日解决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6.
人的本质问题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关键就在于明确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性是什么。文章认为,这一根本特性就是劳动,意识、宗教等观念性的东西相对于劳动而言,只是第二性的东西,不堪定义人的本质,因此,唯有劳动才是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的形成过程是同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经历了从人的本质是人们“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的唯心主义认识,到人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特质,人的本质是劳动,最终到从实践角度考察人的本质,形成“人的本质是劳动”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有机联系的科学的人的本质观这样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哲学与经济学的联姻,人的本质不再从单纯的理性思辩去思考。文章通过对人的本质、技术的本质的剖析,阐述了二者的密切联系:技术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表现形式。技术的发展于人的本质的发展无疑为一把双刃剑。惟有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趋利避害,人的本质的发展方能被推至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人性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哲学基础,对法学也不例外。主体权利意识离不开人性的需要,人性需要与法治 理念相统一,人性的需要是公民权利的内在依据。西方流行的“人性恶”理论是特定主体的一种文化观,是主体根据 自身需要构建的人性观念,有很大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10.
休闲是人的存在方式和自由生命状态,它充分体现着人的本质,是对人性的一种回归.旅游更是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人性的发展,并逐渐成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随着休闲时代的临近,休闲与旅游的关系日益紧密,旅游也愈加成为人们休闲的重要方式.而就旅游的本质而言,休闲旅游是人类旅游活动达到最高境界的途径,休闲充分彰显着旅游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论述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导致出现违背人的类本质异化状况的根本原因。然而在社会主义的公共生活中劳动异化却依旧存在。究其深因,在于公共生活的公共性本质在工业化社会以外再约束的形态得以体现,这种依靠硬性制度实现公共性的途径只具备程序合法性,没有深入人心的实质合理性。只有打破政府作为公共生活单一承载主体的现状,构建多元中心自由合作治理的自治模式,使公共生活成为人们平等、自由参与的领域,人的能动性才能得到释放,以实现人的类本质。  相似文献   

12.
要深化“两课”教育,不能不研究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形成和基本思想,并从中寻求改进“两课”教学,深化大学生“三观”教育的启示和方法:要联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全面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教学;要把人的本质观教育贯穿和渗透到大学生“三观”教育中。  相似文献   

13.
14.
15.
马克思视域中的人的生产概念具有哲学和经济学双重语意,而作为哲学意义上的人的生产概念,是指整个人类全面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即社会全面生产,它是马克思人的生产是全面的重要思想的核心范畴。马克思哲学视域中人的生产概念的本质特征就在于:人的生产是现实的社会生产,是全面的社会生产,是由人的全面本质的内在规定性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所决定的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16.
回顾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形成发展脉络,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到《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完整的人的思想贯穿始终。人的全面发展目标指向完整的人,其内涵集中体现为人的需要得到充分满足,能力全面发展,主体性充分发挥,全面获得其社会关系。因而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追求。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坚持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性,引领天地境界的提升,以塑造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科学论断,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价值取向。现实的个人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立足点,人的全面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自由自觉的人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和系统化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导向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的论著中,有三个最著名的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人的本质即劳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这三个论述紧密联系,构成了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  相似文献   

19.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出发,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系统而深刻地阐释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指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描述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美好图景。探析《德意志意识形态》所阐释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其一是对"现实的个人"的考察;其二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进行考察;其三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了当前学界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的几种"新定义"的基础上,提出把对"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理解放入马克思思想体系进行完整的、历史的解读.从"现实性"的视阈入手,进而从人类解放的视角去分析、把握人的本质,才能彻底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最终获得"人作为人"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