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是重点,也是难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新农村建设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靓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农村是重要阵地。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的生态环境形势非常严峻。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搞好农业、农村的生态规划与设计。积极发展节能、节水、降耗农业、实现农业产品的高产、优质、高效。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把新农村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目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进一步贯彻实事求是的作风,发展农业科技,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后,为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涵,把握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原则,目标和重点内容,明确一套科学的新农村建设评价体系,对推动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敬 《经济研究导刊》2013,(9):50-51,9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基本途径。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我们一定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性。主要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一些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实现战略目标的难点是"三农"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本文以上海市金山区山阳镇的新农村建设为例,来探究新农村的产业结构与发展。通过对金山区山阳镇经济发展的今昔对比,凸显出山阳镇居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的切实利益。  相似文献   

6.
发展农村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本文对发展农村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促进农村经济腾飞的有效途径,为保持和扩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良好态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解决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这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因此,在发展现代农业中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当前全党全社会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它的提出及付诸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可谓千头万绪,任重道远。因而,要使新农村建设取得较大成效,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就要从全局着眼,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农业发展需要现代化的经营方式,需要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信息化…  相似文献   

9.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琳琳 《生产力研究》2007,(13):19-20,83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文章对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并对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构想,并提出要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对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和面积占中国人口和国土面积的比重相当大,三农问题一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可以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扩大国内需求、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