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部控制是企业建立自我调节、自我制约、自我监督的一种管理控制系统 ,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审计实务中 ,审计人员应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与评价 ,以控制审计风险。一、内控评价方法的运用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检查评价 ,是为了确定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信赖程度。在审计工作中 ,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 ,首先要对其完整性进行检查 ,并做出说明 ;其次是对其有效性进行测试 ,以获取被审计单位每项内控制度是否有效执行的证据。因而对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偏差 ,不论其涉及的金额、数据大…  相似文献   

2.
随着审计事业的发展,审计方法在日趋规范化、科学化。审计工作中强化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和评价,即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要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审计意见书中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在,国际上对审计导向有二种办法。一种是传统的系统导向审计,以实质性测试为主;一种就是风险导向审计,以符合性测试为主,主要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本文拟就如何有效开展内部控制制度审计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加强我国社会审计中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与运用丛晓红现代审计是以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的,它要根据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制定审计计划、重点及方法,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程序。在现代审计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及对这种评价的运用始终是一个重要课题。它随审计...  相似文献   

5.
制度基础审计作为现代审计的一种基本形式,是随着内部控制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应运而生的。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规模日趋庞大,经济业务日趋复杂,制度基础审计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且,在优化审计程序,节省审计资源,保证审计质量等方面,显示出相当大的优势。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很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度基础审计运行赖以生存的前提,还不健全完善,加之许多审计人员对这种方法也不够了解,制度基础审计更广泛的推行应用还有待努力。本文拟就制度基础审计中的几个理论问题作一探讨。一、制度基础审计及其…  相似文献   

6.
胡业凤 《财会通讯》2004,(11):43-43
1、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首先,通过调查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设计以及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在此基础上,通过执行符合性测试程序取得证实控制风险初步评估水平的充分证据,以便确定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并证明所选审计策略的恰当性。注册会计师应该更多地应用分析性程序,对被审计单位存货的内部控制作出客观评价。评价工作结束后,注册会计师应根据评价结论确定下一步审计的性质和范围,设计和调整对存货进行实质性测试的审计程序。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近年来出版的各种审计论著及教科书中,一方面,有专门的章节论述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系统)的评审,标题为"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或"制度基础审计",似将内部控制作为一个专门的对象和内容进行审查;另一方面,在货币资金、存货、往来帐、购销业务等实务审计的章节中,又分别阐述对该项业务的有关控制系统的评审,并据以确定下一步审查的重点,这里似乎又强调评审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基础方法和程序在审计实务中的运用。对这一现象,有代表性的说法是:在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不仅是一种审计手段、方法,也是审计的对象、内容,  相似文献   

8.
现代审计与内部控制制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研究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审计的重要特征。各国的基本审计准则普遍把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外勤审计准则的主要内容。我国在《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对此也作了明确规定。那么,为什么内部控制制度评审是审计业务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如何评价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有哪些局限性?这些都成为当前研究审计理论和方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存货舞弊审计的程序 1、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首先,通过调查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设计以及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在此基础上,通过执行符合性测试程序取得证实控制风险初步评估水平的充分证据,以便确定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并证明所选审计策略的恰当性。注册会计师应该更多地应用分析性程序,对被审计单位存货的内部控制作出客观评价。评价工作结束后,注册会计师应根据评价结论确定下一步审计的性质和范围,设计和调整对存货进行实质性测试的审计程序。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组织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工作,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2003年4月12日发布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规定(以下简称“准则”),并规定“准则”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笔者认为:“准则”的可操作性仍嫌不足。“准则”对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工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未能作出详细的规定,例如:内部审计人员依据什么开展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工作、应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哪些主要内容、如何组织实施评价工作、如何编制审计计划、在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过程中应该运用的具体程序与方法、应该如何收…  相似文献   

11.
随着审计事业的发展,审计方法在日趋规范化、科学化,审计工作中强化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和评价,即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要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审计意见书中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一切项目审计工作成果都是建立在内部控制制度控制下的财会资料的真实性基础上的,否则,将直接给项目审计带来审计风险,制约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所以项目审计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一、注意审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执行审评内部控…  相似文献   

12.
审计视角下内部控制相关概念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对内部控制的问题日益重视:国家财政部2008年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内部控制的更加关注。明确界定内部控制相关概念是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的基础,本文在基于审计视角下对内部控制所涉及各种不同术语的含义及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探讨。以期对我国制定内部控制相关指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应尽快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内部控制论告诉我们,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它通过监督其它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来协助管理当局促成良好控制环境的建立;同时,内部审计还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为适应现代内部控制论对我国内部审计的要求,加快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步伐,笔者认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应有以下思路。  相似文献   

14.
内部控制存在和发展的依据并不是审计人员的主观意愿,而是经济组织本身及其管理部门的需要。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它能够及时提供企业内部差错和舞弊行为的专门分析资料,保证对业务控制的实施。这对审计人员防范审计风险而言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试就内部控制制度与审计风险的关系作一探讨。一、内部控制概念的演进内部控制的最初形式是内部牵制,这在1912年美国著名审计学家蒙哥马利所著的《审计———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已有明确的表述,当时审计理论界已认识到了评价内部牵制制度与执行实质性测试之间的联系。1914年,美国审计程序…  相似文献   

15.
简论内部控制可靠性判断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控制一直被认为是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中基础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审计范围的确定、审计程序的选择、审计证据的搜集都与审计人员确定的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可靠程度有着直接关系。 消除倾向性偏见,提高判断的一致性是提高内控可靠性判断水平的根本目标。目前,各大国际会计公司均采用在符合性测试基础上对内控可靠性进行全面评价的方法。但国外进行的一项研究对这一方法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该研究是将审计人员分成两组,一组对内控水平进行总体判断,另一组则对内控系统的各控制组成部分分别进  相似文献   

16.
属性抽样是指在精确度界限和可靠程序一定的条件下,为了测定总体特征的发生率而采用的方法。属性在哲学中指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性质。在审计中这种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性质常被规定为会计和有关经济业务中的错误。现代审计是以对内部控制制度测试和评价为基础的审计。属性抽样,一般是利用一次抽取的样本审核结果,推断总体错弊发生率,以证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地执行,并同以前比较,核实其内部控制制度正在改善还是在恶化。所以,被称为符合性测试方法。要测定样本结果,首先必须确定样本数量(又称样本规模,统计学中又称样本容量)。样本数量的确定一般可从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制度基础审计是在详查法和抽查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方法。它是从研究和分析内部控制制度入手,通过符合性测试,对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被审计资料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  相似文献   

18.
符合性测试是指审计部门在开展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时所使用的专门方法。其测试和评价的结果较好的,可以缩小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数量,减少实质性测试常规情况下必须支付的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并保证工作质量。但是,由于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在内审系统中开展较少,局限面较大,因此使符合性测试的使用范围日趋萎缩,现在已很少在实际工作中有所提及。正因为如此,我们在通过学习,逐渐体会到符合性测试方法在实践工作中运用性强、应用范围广泛的特点之后,有意识地将此种方法嫁接到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并因此收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9.
孔小文 《审计月刊》2004,(11):10-11
重要性是现代审计理论和实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是决定审计风险、检查范围和审计程序的直接依据之一。正确确定审计项目中的重要性水平,科学进行审计测试,是确保审计项目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拟对在审计世界银行(以下简称世行)贷款项目时,如何运用重要性水平进行基本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审计机关一直对国有企业实施合法性审计。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为了扭转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局面,审计署最近提出,在今后几年内,应把国有企业审计的重点放在财务收支的真实性上。企业审计重心由合法性向真实性的转化,势必带来企业审计工作的一些转变。一、审计取证方法的转变在合法性审计中,审计人员把帐簿和凭证作为主要审计对象,因而采用的取证方法是"帐目基础审计"的方法。而真实性审计是将会计报表作为主要审计对象,在现行的审计实务中,验证会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一般采用"制度基础审计"的取证方法,即从调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在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真实性审计从调查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取证有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