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效鱼鸭混养技术要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渔业致富指南》2005,(7):24-24
鱼鸭混养技术是一种效益较高的生态渔业模式。鱼池为鸭提供了清洁的活动场所,而鸭子排泄的粪便为养鱼提供了充足的肥源。粪肥肥水为养鱼培育了大量生物饲料,这样养鱼可不投喂饲料,鸭排泄7kg粪便,鱼池既可生产0.5—0.75kg鲜鱼,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鱼效益。  相似文献   

2.
一、小瓜虫治疗实例 1.王应华养殖户 池塘养鱼。面积0.32亩,水量210m3,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主养草鱼,规格150—1500v4尾;搭配养殖鲤鱼、鲫鱼、白鲢等,鱼类存塘量110kg左右。2012年4月26日,肉眼检查发病草鱼、鲤鱼各一尾,身上发现大量白点,镜检确认为小瓜虫。药方:辣椒粉68g、  相似文献   

3.
在组织实施农业部1998—1999年渔业丰收计划“鱼虾蟹鳖高产高效混养配套技术”项目中,我们垦区通过调整养殖结构,推广八项实用综合配套技术,实现亩均产鱼443.2kg、虾206kg、蟹29.3kg、鳖24.7kg,亩效益1949.8元,使池塘养鱼增产增效潜力进一步得到挖掘。现将配套的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县共有水田面积14.54万亩,适宜稻田养鱼面积约8万亩。从1983年开始推广稻田养鱼来,已从当初的单一鲤鱼发展到现在的草鱼、鲤鱼、鲫鱼、鲢鱼等多种鱼类,亩产从9.8kg发展到现在的最高达100kg以上。为帮助广大养殖户更好地防治鱼病,提高养殖效益,增加收入,现将本人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鱼病及其防治方法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5.
池塘鱼鸭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鸭混养是利用鱼、鸭互利共生原则进行的池塘生态养殖方式,可以实现饲料喂鸭,鸭粪肥池养鱼,一池双用,上鸭下鱼,鲜鱼鸭蛋双收的生态效果。为示范、推广鱼鸭混养技术,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生态养殖业,2003年我们在校养殖实习基地.3000m^2的鱼池上进行了鱼鸭混养试验,经过260多天的精心饲养,共产成鱼3422.2kg,鸭蛋.3744.1kg,活鸭557kg,总产值72430.7元,获纯利42459.2元;投入产出比1:2.42。现将主要技术与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淡水池塘80:20养鱼技术是指利用淡水池塘养鱼,其产量中的80%左右是由一种摄食人工颗粒饲料,受消费者欢迎的高价值鱼组成,也称之为主养鱼。如鲤鱼、鲫鱼清鱼、草鱼、团头鲂、斑点叉尾鮰等;其余20%左右的产量是由“服务性鱼”组成,也称之为搭配鱼。如鲢、鳙鱼,可清除池中浮游生物.净化水质。  相似文献   

7.
《渔业致富指南》2006,(24):55-56
一、亲鱼的培育 1、培育池的选择 人工催产用的丁桂鱼亲鱼可通过池塘主养和混养的方法获得。混养池(培育池)的面积及对水体的要求都由混养池中的主养鱼类而定,面积小至1-2亩,大至15-20亩均可。而以丁桂鱼作为主养鱼的培育池。一般面积要求4—5亩,且要求水深在2m以上。  相似文献   

8.
<正> 大面积鱼池混养特种水产品比单纯养鱼提高效益1.5—3倍,现将其主要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池塘条件:利用低洼农田、荒地、湖泊浅滩,挖沟筑堤,面积在75-600亩之间,沟的面积占总面积的15%-20%,沟深1.5-2米,滩面可提水0.8-1.2米。要求靠近水源,水质  相似文献   

9.
<正> 采用藕田养鱼新技术,亩产鲜藕2000—3000公斤,鲜鱼50—100公斤,比传统的藕田养鱼法要提高经济收入30%以上。 1、建造鱼沟、鱼窝为鱼的活动、栖息提供有利场所,面积要占藕田总面积的10%以上,最好达到15%,鱼沟深宽各1米,鱼窝长宽各2米,深1.5米以上,沟与窝相通。 2、藕田在生产中、后期,水面大部分被荷叶覆盖,溶氧量一般较池塘低,浮游生物也较少,而底栖动物、水生杂草、昆虫则较多,藕田养鱼应以耐低氧,食性广的品种为主,如鲤鱼、鲫鱼、鳊鱼、团头鲂、青鱼、罗非鱼、鲶鱼等。放养草鱼要严格控制投放的数量、规格和时间,以免影响莲藕生长,草鱼投放时间在3—4月,7—8月可投放适当数量的夏花草鱼种,藕田鱼种投放密  相似文献   

10.
正混养是水产养殖一个专用术语。该概念最早出自范蠡的《陶朱公养鱼经》,这就是鱼鳖混养,即主养鲤鱼混养一定数量的中华鳖,由此发展成为鱼虾鳖混养,甚至进一步变化为生态综合种养。该技术模式的理论依据是生物分类学、生理学和生态学,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中之一就是运用到海水和河口地区池塘养殖中。例如在粤东地区兴起的以斑节对虾养殖为中心,配套混养青蟹、黄鳍鲷、鲻鱼、梭鱼等鱼  相似文献   

11.
根据长期试验和大面积应用表明,施用含氮索46%的尿素1kg或含氮素17%的碳铵3kg养鱼,其效果相当于80kg-100kg牛粪或青草,对鲢、鳙施尿素或碳铵比不施的要增产40%以上。其养殖效益由此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正> 一般养鱼周期,花白鲢、鲤鱼、鲫鱼、鳊鱼需要2年时间,草鱼、青鱼需要2年~3年,生长周期长,饵料效率低,生产环节多,管理费用大,饲养成本高,经济效益差,若采取综合措施,即可缩短养鱼周期,将鱼苗当年养成净食用鱼,花白鲢、鲤鱼、草鱼、青鱼养成500g以上,鲫鱼、团头鲂、罗非鱼250g左右,亩净产400kg~500kg,高的可达800kg以上,经济效益极为可观。缩短养鱼周期的综合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施足基肥。夏花鱼种放养10天  相似文献   

13.
<正> 在组织实施农业部1998—1999年渔业丰收计划“鱼虾蟹鳖高产高效混养配套技术”项目中,我们垦区通过调整养殖结构,推广八项实用综合配套技术,实现亩均产鱼443.2kg、虾20.6kg、蟹29.3kg、鳖24.7kg,亩效益1949.8元,使池塘养鱼增产增效潜力进一步得到挖掘。现将配套的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从事池塘养鱼的单位及个人,要想养鱼获高产、投资少、见效快,首先应了解各种鱼的栖息水层及食性.以利于同塘混养,这样一来既能提高池塘的利用率.节约饲料,也发挥了它们之间的互利作用,渔业丰产丰收就有了基础。现就淡水池塘较普遍养的五种鱼类的栖息与食性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三>混养类型和混养比例 1、混养类型:池塘养鱼一般都混养7—8种鱼类,高产池塘多数是10种以上,其中以1—2种鱼为主,称“主体鱼”,在数量或重量上占较大比例,而且是饲养管理的主要对象;其余数量或重量较少的混养搭配鱼类称“配养鱼”,在饲养中不作或较少专门管理,依靠取食部分投喂给主体鱼的饲料或池中的有机碎屑和天然食料生物而成长。主体鱼固然是饲养的主要对象,对提高产量起着  相似文献   

16.
1.鱼—桑—鸡池塘内养鱼,墉四周种桑树,桑园内养鸡。鱼池淤泥及鸡粪用作桑树肥料,蚕蛹用桑叶喂鸡:蚕粪和鸡粪喂鱼。使桑、鱼、鸡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2.鸡—猪用饲料喂鸡,鸡粪经发酵等再生处理后喂猪,猪粪是农田的良好肥料。每当40只肉仔鸡1年的鸡粪可养1头肥猪。3.鸡—猪—牛用饲料喂鸡,鸡粪再生处理后喂猪,猪粪处理后喂牛,  相似文献   

17.
小体积高密度网箱养鱼技术是1991年从美国引入我国的一项高产高效技术。1993年在我省开始试验推广。为进一步提高我省湖泊、水库网箱养鱼效益,充分利用淡水体中的天然饵料,同时缓解一直困扰我省湖、库区和边远地区养鱼鱼种来源紧缺的矛盾,我们试验了小网箱培育鲤鱼种技术,一般养成规格为75~100克的鱼种,每立方米可产鱼种100~200公斤,比常现网箱产量高2倍以上,具明显的经济效益。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主题内容和应用范围三.主题内容:小体积网箱中鲤鱼夏花当年培育成鱼种的综合操作技术。2.应用范围:适用于体积为l~4m’…  相似文献   

18.
贵州地貌复杂多样,山多地少,淡水面积少,而且江河狭长凶险,适宜养鱼的江段和可利用的山塘、水库、湖泊水面不多,贵州的渔业生产,80%左右是依靠稻田养鱼的发展。贵州山区稻田生态养鱼,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本省渔业的支柱产业。在施秉县地坝村实施的稻田生态养鱼,由一般的常规产量7.50kg,增至100余kg,已经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短、平、快”的好项目。大力推广和发展山区稻田生态养鱼增效技术,是向农民朋友传授既实用叉易学的一项致富技术。现就黔东南山区稻田生态养鱼增效技术操作流程简述如下,供广大养鱼爱好者和稻田养鱼农户学习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亲鱼的培育。亲鱼培育得好,是来年鱼苗质量好数量足的保证.培育亲鱼要做好以下工作:(1)保证水质至始至终都要保证较好的水质,常换新水,如水质有变,可泼生石灰净化(2)投喂营养丰富的饵料。鲢鳙亲鱼以水中浮游生物为主,水质要肥,每亩可施消毒发酵后的人猪粪300kg,追施磷肥10kg  相似文献   

20.
<正> 大面积鱼池混养特种水产品比单纯养鱼提高效益1.5—3倍。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池塘条件。利用低洼农田、荒地、湖泊浅滩,挖沟筑堤,面积在5—40ha之间,沟的面积占总面积的15%—20%,沟深1.5—2m,滩面可提水0.8—1.2m。要求靠近水源,水质良好,水量充足,并备水泵提水。 放鱼前的准备。冬季抽干池水,挖去过多的淤泥,让阳光暴晒池底数日至半月,按沟的面积用生石灰2250kg/ha,在沟中均匀泼洒,以杀灭细菌、寄生虫和螯虾等病(敌)害。然后将沟水加满,在沟中移植占沟总面积1/3—1/2的水草和水花生等水生植物。修筑好进排水涵闸,并用水泥板、石棉瓦、矿石瓦等材料建好防逃墙,防逃墙土上部分高50—70cm,土下部分15—25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