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三阶段DEA分析法并剔除环境和随机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005~2007年全球1702家大型商业银行中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效率提高较快,可以进一步开展混业经营。我国的上市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可以进一步发挥混业经营纯技术效率方面的优势,但混业经营的规模需要调整;非上市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可以进一步发挥混业经营规模效率方面的优势,但在混业经营的管理、产品创新和服务等方面的能力需要提升。在进一步开展混业经营的同时我们需要高度重视混业经营可能带来的突发性、系统性的风险,面对混业经营不断加强的趋势,我国金融分业监管的体制需要调整。  相似文献   

2.
金融混业经营与监管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业经营是国际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也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下一步的战略选择和方向,未来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能力的高低、核心市场竞争力的强弱、发展质量的好坏甚至国际化发展的能力.都将取决于商业银行自身对混业经营的认识程度和发展水平。因此.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方式选择就成为商业银行未来的重要战略.同时混业经营方式的不同选择也对监管理念和方式提出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主要有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两种模式,混业经营又有全能银行和金融控股集团两种模式。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仍然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已暴露出很多弊端,从长远看,中国商业银行应该实行混业经营,而在混业经营的两种模式中,根据比较优势理论,金融控股集团模式更加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本对此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通过对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活动的博弈模型分析,证明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活动是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找到商业银行在混业经营模式下的有效策略。同时,借鉴国外经验,从法律、经营、监管等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混业经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 ,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已成为世界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比较我国上一轮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制度实践 ,目前对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模式的战略选择是经济、金融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必将给商业银行带来勃勃生机。因此 ,应注重增强商业银行的自律经营 ,完善立法 ,加强监管 ,创造条件 ,逐步推进混业经营制。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压力下,混业经营已成为各国金融发展模式的普遍选择,而在我国仍是分业经营体制占据主导地位。笔者认为,分业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而向混业经营模式突破已是改革的大势所趋,将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优化资产结构、稳定收益和降低风险,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我国现有的宏观条件有商业银行自身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适应立即全面实施混业经营的要求。为此,笔者提出商业银行通过内部整合提高效率,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发展混业业务,加强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以及通过海外分行进行混业经营试点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赵玮  周立 《海南金融》2011,(11):51-55
目前,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已经成为银行业经营的发展潮流,中国银行业混业经营的局面也初步形成.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1990)-1999年35个国家的商业银行样本数据,对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绩效进行实证研究,考察了影响混业经营绩效的具体因素是否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为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我国金融业现行的分业经营模式,正面临着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挑战。中国金融界要求重新实行混业经营的呼声日益高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出现向混业经营转变的端倪,这是我国商业银行为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在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为了自身发展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银行业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是当今世界金融领域发展的一大趋势。我国目前若仍坚持分业经营原则,势必难与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混业经营下的银行展开竞争。本文通过分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的过程,从中找出其发展的合理性,并从我国商业银行提高市场效率和强化风险控制以提高国际竞争力角度,阐述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必然性。同时,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选择在分业监管下实行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原因,并就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吴兰 《青海金融》2009,(6):33-35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金融一体化趋势的发展,混业经营已成为当前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主导趋向,面对加入WTO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的商业银行也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逐步向混业经营过渡。本文在探析我国商业银行实施混业经营的必要性和主要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混业经营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混业经营与银行的内部及外部分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混业经营已成全球金融业的重要发展趋势。我国金融业在分业与混业经营的选择上举棋不定的原因及其背后的两难冲突是什么?混业经营背景下,商业银行应选择什么样的竞争战略?混业经营背景下西方商业银行内部与外部分工的发展趋势对中国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有何借鉴意义?笔者就自己对西方商业银行近期发展趋势的研究,对上述问题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2.
英国银行业实践对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瑾  钟菊 《西南金融》2003,(12):59-61
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市场将逐渐全面开放,我国金融业也必将从现有的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方向发展。采取何种模式实现银行的混业经营是我国银行亟待考虑的问题,英国上世纪末30年的发展历程或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借鉴——银行业的混业经营并不等于银行必须实行全能银行制。选择适合银行自身的发展战略,致力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域,使我国商业银行形成自身经营特色,才能开拓生存发展空间,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应对WTO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商业银行的内外部经营条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个变化促使国内商业银行由办理最基本的商业银行业务逐渐向业务的全能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由从事最基本商业银行业务的银行朝着:“全能化”(混业经营)的银行转变,本就我国商业银行如何进行混业经营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当今全球金融业混业经营已成为趋势,在我国,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互联网+"的提速,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将成为实践中的现实,也将成为我国金融业经营的"新常态"。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现状、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未来的混业发展方向,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对商业银行未来混业经营发展模式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金融制度的日益完善,混业经营也成为我国金融业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本文从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现状入手,在分析会计信息在降低商业银行混业经营负面效应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我国混业经营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两条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的越发深入,与全球众多重要的银行机构一般,我国的银行业呈现出越发明显的混业经营的趋势。无论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探索,还是众多中小型商业银行在其他金融业务领域的跑马圈地,混业经营已经成为我国各类商业银行发展的重点和阶段性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总结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历史、指出选择实行混业经营必然性的同时,对次贷危机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审慎推进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模式建设、完善金融混业经营及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继续推进金融机构公司化改革、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和即时风险控制系统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徐斯豪 《中国外资》2012,(12):47-48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经营模式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经营货币和货币资本的特殊行业,经营模式一般有两种: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WTO后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国商业银行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转变的步伐。因此,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选择对银行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从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金融业的经营体制有了全新的变革,我国的商业银行的经济体制也随之逐渐由单一分业经营转变为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共存。2004年12月全国人大修订的《商业银行法》为商业银行乃至中国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打开了全新的局面。商业银行的分业经营模式不断变化着,为跟上全球经济发展的步伐,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要转变观念,提高核心竞争力。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现状、分业经营模式与混业经营模式的比较,阐述了对于我国分业经营下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现状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论混业经营冲动下的金融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思敏 《南方金融》2004,(10):35-37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的步伐明显加快,原因是在面临外部冲击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和监管当局都存在一定的混业冲动。然而,受我国经济金融环境制约,实行混业经营将在效率和安全、技术变革与制度变革之间面临两难选择。为保证混业经营的顺利推进,我国在模式选择上应侧重考虑安全因素,设立金融监管防火墙,在推进过程中遵循帕累托改进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